故事库-中国往事  > 所属分类  > 
[0] 评论[0] 编辑

林砺儒

林砺儒(1889.07.18 - 1977.01.20),原名林绳直,广东信宜市北界镇上村人,中国著名的教育家。历任北京高师附中主任(即校长)、中山大学教授兼教务长、广州师范学校校长、勷勤大学教务长兼教育学院院长、广东省立教育学院院长、广东省立文理学院院长、国立桂林师范学院教授兼教务长。解放后,历任北京师范大学校长、中央教育部中等教育司司长及副部长。

目录

清光绪十五年六月二十一日(1889年7月18日),林砺儒出生于一个书香世家。林砺儒四岁丧父,母患癫痫,靠祖母养大,而培养教育则全赖伯父林鸿和叔父林适。林适是个教师,颇有学问,且善书法,外出教学时总把砺儒携于身边,让他自幼受诗书熏陶。砺儒长到入学年龄,伯父林鸿便聘了一位家庭教师来教他,并经常检查他的学习情况,对他要求十分严格。

1905年,林砺儒进高州高郡中学堂读书。他学习十分勤奋,各种各样的书都读,曾积劳成疾吐过几次血。

1911年,他以优异成绩毕业,即应信宜县中义学堂之聘到该校任教,同年又参加公费留学日本的考试,选报了东京高等师范学校(现筑波大学),抱定了终身服务教育的决心。

1918年3月,林砺儒从日本回国。

1919年4月,林砺儒到国立

高祖林汉源:清朝贡生

祖父林兆蓉:同治庚午科举人

父亲林达:秀才,因鼠疫早卒

大伯父出鸿:廪生

二伯父林迁:监生

叔父林适、堂兄林绳武:优贡,被选入广雅书院学习

人物事件

担任北师大附中校长

北京高等师范学校附属中学,前身是北京五城学堂,是我国最早的一所公立中学。成为高师附中之后,本应"更有条件负起中学教育开路先锋的重任",然而由于领导思想守旧,问题很多,师生意见很大,经常发生学潮,以致成为少有人敢问津的地方。为了整顿附中,办好附中,北京高师负责人拟派林砺儒兼任附中主任(校长)。1922年9月,林砺儒正式就职。在就职演说中,他指出:"中学教育是全人格教育,其基本任务是文化教育,是人们需要的普通文化修养的最高水平。"他试行"六三三"学制,将原来小学七年、中学四年改为小学六年,初、高中各三年。为了适应新学制,他组织教员制订规章制度和教学计划,编写教材,自己草拟,自己试行,自己修订,因而形成了一种勇敢负责的风气。同时,对校风学风进行全面整顿,提倡"师生互相亲爱,互相协助"。针对过去教育脱离实际的做法,他提出教育应以生活为主,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并重视给学生以系统的科学知识,在高中增设了第二外国语、解析几何、微积分初步、初等力学、电磁学、分析化学等课程,同时,展开全校普及体育。此外,还聘任了一批有学识、有改革精神的新教员。经过这一系列的努力,高师附中风气好转,质量提高,成为一所全国仰慕的学校。在担任高师附中主任期间,他于1922年和1925年两次向当时的国会提出教育法草案,想为教育事业争得宪法上的保障,但都没有得到结果。

离开北师大

1928年,

林砺儒的著作有:《文化教育学》《伦理学要领》《教育哲学》《教育危言》。他有一百多篇论文,散见于《教育杂志》《教育丛刊》《中华教育界》《教育新时代》《文理月刊》《新华月报》《人民教育》等报刊上,其中有三十八篇编入《林砺儒教育文选》(中央教育科学所编、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

附件列表


0

故事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如果您认为本故事还有待完善,请 编辑

上一篇 嘉宝果    下一篇 青山修子

同义词

暂无同义词
  • 友情链接:
  • 中原企业家
  • 华锐社区
  • 法学学习
  • 故事库
  • 舆情信息
  • 郑州商业观察
  • 美丽中国
  • 药食同源
  • Lovely China
  • 纯欲天花板
  • 留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