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库-中国往事  > 所属分类  > 
[0] 评论[0] 编辑

南阳黄牛

南阳黄牛是全国五大良种黄牛之首,其特征主要体现在:体躯高大,力强持久,肉质细,香味浓,大理石花纹明显,皮质优良。南阳黄牛毛色分黄、红、草白三种,黄色为主,而且役用性能、肉用性能及适应性能俱佳。

目录

南阳黄牛之所以盛产于南阳盆地,并成为全国五大优良黄牛品种之一,既得益于南阳盆地唐、白河流域特有的生态区位和自然资源的先天优势,同时也与南阳人民千百年来的辛勤培育密不可分。

南阳黄牛是我国著名的优良地方黄牛品种,主要分布于河南省南阳市唐河、白河流域的广大平原地区,以南阳市郊区、唐河、邓州、新野、镇平、社旗、方城,泌阳等八个县、市为主要产区。除南阳盆地几个平原县、市外,周口、许昌、驻马店、漯河等地区分布也较多。河南省约有南阳黄牛200多万头。

发展概况

建国初期,我市建立了全国第一个黄牛繁育及科研机构,开展对南阳牛的系统选育和科学研究工作。上个世纪70年代,率先在国内推广普及牛的人工授精技术,实现了黄牛繁育史上一次历史性的跨越。80年代,第一个在地方良种黄牛上制订并颁布实施了《南阳牛》国家标准,同时,把品系繁育技术应用于南阳牛育种工作中。90年代,首次在国内提出把南阳牛培育成为我国第一个专门化肉牛品种, 以填补我国肉牛品种之空白。该项目相继列入国家948项目和省、市重大科技攻关项目。1998年,南阳牛被国家农业部首批列入国家畜禽品种名录,2002年又通过国家质检总局原产地域名注册, 南阳牛将受到世界上34个国家及地区的保护。2004年我市以弘扬黄牛文化、振兴黄牛科技、发展黄牛经济为主题,成功的举办了首届黄牛节,2005年举办了中国南阳第二届黄牛节,使每头出栏黄牛的价格提升了50元左右。同年又对南阳牛进行了商标注册。专门的机构、专业的队伍、科技的创新、 标准化的建设、项目的支撑、知识产权的保护,有力地促进了南阳牛的育种进程和产业开发。党和国家领导人李长春、回良玉、河南省委书记徐光春等领导十分关注南阳牛的发展, 并对南阳牛寄予厚望。

原料特点

南阳黄牛属大型役肉兼用品种。体格高大,肌肉发达,结构紧凑,皮薄毛细,行动迅速,鼻颈宽,口大方正,肩部宽厚,胸骨突出,肋间紧密,背腰平直,荐尾略高,尾巴较细。四肢端正,筋腱明显,蹄质坚实。牛头部雄壮方正,额微凹,颈短厚稍呈方形,颈侧多有皱襞,肩峰隆起8~9厘米,肩胛斜长,前躯比较发达;睾丸对称。母牛头清秀,较窄长,颈薄呈水平状,长短适中,一般中后躯发育较好。但部分牛存在胸部深度不够,尻部较斜和乳房发育较差的缺点。

南阳黄牛南阳黄牛

南阳黄牛的毛色有黄、红、草白三种,以深浅不等的黄色为最多,占80%。红色、草白色较少。一般牛的面部、腹下和四肢下部毛色较浅,鼻颈多为肉红色,其中部分带有黑点,鼻粘膜多数为浅红色。蹄壳以黄蜡色,琥珀色带血筋者为多。公牛角基较粗,以萝卜头角和扁担角为主;母牛角较细、短,多为细角、扒角、疙瘩角。公牛最大体重可达1000公斤以上。

主要性能

役用性能

南阳黄牛公母牛都善走,挽车与耕作迅速,有快牛之称,役用能力强。公牛最大挽力为398.6公斤,占体重的74%,母牛最大挽力为275.1公斤,占体重的 65.3%,耕地时一般挽力为123.8公斤,占体重的25.7%;母牛一般挽力为105.4公斤,占体重的25.9%;阉牛一般挽力为146.7公斤,占体重的24.9%。耕地速度:公牛为每秒0.81米,母牛为0.76米,阉牛每秒0.84米。一般牛每日可耕地2~3亩,载重1000~1500公斤,日行30~40公里。

肉用性能
中等膘情公牛屠宰平均为52.2%,净肉率43.6%,骨肉比为1 : 5.06,胴体产肉率为83.5%,眼肌面积为60.9平方厘米。血占体重的3.1%,心占体重的0.63%,肺占0.62%,脾占0.16%,胃占3.62%,肠占2.18%。

养成培育

实验改良
据南阳黄牛研究所试验,育成公牛肥育7~8个月至1.5岁,以青饲料为主,精料日喂3~4公斤,试验结束时平均体重为441.7公斤;平均日增重 813克,平均每增重1公斤耗料7.6个饲料单位,消耗可消化蛋白质740.6克,平均屠宰率为55.6%,净肉率46.6%,眼肌面积为92.6平方厘米。

南阳黄牛南阳黄牛
1980~1981年,中日双方联合在南阳地区黄牛研究所试验,对75头壮龄阉牛进行强度育肥试验,肥育9个月,平均体重达577.7公斤,平均日增重0.65公斤,每增重1公斤消耗14.64个饲料单位,消耗可消化蛋白质1301克,屠宰率为64.5%,净肉率为56.8%,肉中粗脂肪含量高达 54.64%。
南阳黄牛在我国的很多省区被大量用于改良当地黄牛。南阳地区多年来向全国提供种牛17000多头。在纯种选育和本身的改良上有向早熟肉用方向和兼用方向发展的趋势。如与利木赞牛、夏洛莱牛、皮尔蒙特、契安尼娜、西门塔尔牛、鲁西黄牛等牛杂交,可提高产肉、产奶性能和经济效益。
南阳盆地特定的土壤和气候条件,是南阳黄牛这一特有品种形成的基本因素。南阳地处亚热带和暖温带的过渡带,四季分明,光照充足,雨量适中,无霜期长。尤其是占南阳盆地面积70%以上的唐、白河流域,岗峦、河谷相间,平原面积广阔,土地肥沃,人口稠密。历史上,大面积的山岗荒地和河谷湿地为南阳黄牛的生长提供了充足的牧草,肥沃平原的大面积耕作既需役使大批耕牛,又为饲养南阳黄牛提供了秸秆等饲料。在这些特殊的自然条件作用下,经过千百年的培育,南阳黄牛逐渐成为体躯大、耐粗饲、品质优、数量多、役肉兼用的优秀地方品牌。

养牛历史

南阳农民历来有养牛习惯。远在春秋时代,南阳黄牛已进入了舍饲、圈养阶段。生于斯长于斯的秦国名相百里奚就善于养牛,在他大半生的落魄生涯中,于南阳城西麒麟岗养牛成为他谋生的主要手段。明清时代,南阳黄牛已遍布于唐、白河流域。悠久的养牛历史,孕育了南阳盆地千家万户养牛的民风;南阳农民普遍具有养牛习惯和技能。

南阳黄牛南阳黄牛

建国初期,国家有关部门在南阳市建立了全国第一个黄牛繁育专门机构,开展对南阳黄牛的系统选育。上世纪七十年代,南阳率先在国内推广普及牛的冷配技术,实现了黄牛育种史上的一次历史性跨越。上世纪八十年代,国家有关部门制订并颁布实施南阳牛国家标准,同时把品系繁育技术应用于南阳黄牛育种工作中。上世纪九十年代,科技人员首次把胚胎移植技术引入南阳黄牛育种工作中,又明确提出了把南阳黄牛培育成为我国一个专门肉牛品种的目标,以填补我国肉牛品种的空白。该项目相继被列入国家“948”项目和省、市重大科技攻关项目。1998年,南阳黄牛被国家农业部首批列入国家畜禽品种保护名录2002年又通过国家质量技术监督总局原产地标记域名注册。

悠久的黄牛养殖历史,优越的自然条件,几十年来的科技创新和标准化建设,有力促进了南阳黄牛的育种,南阳黄牛品质得到大幅度提高。南阳黄牛,数量最多,品质优,分布广,已成为国内外专家学者认同、在国内外市场叫得响的一个优秀地方品牌,是南阳人民宝贵的资源财富。

据初步统计,止2003年,全市黄牛饲养量达442.2万头,其中存栏300.5万头,占全国2.3%、全省的22.6%;年产牛肉18.2万吨。

黄牛及其产品辐射上海、北京等全国十几个大中城市,并远销俄罗斯、韩国、日本、中东、香港等国家和地区。南阳黄牛品牌已经叫响,南阳黄牛产业正逐步形成,并正在成为南阳市发展农村经济的特色产业。

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公告

第662号

根据《畜牧法》第十二条的规定,我部确定八眉猪等138个畜禽品种为国家级畜禽遗传资源保护品种,现予公告。

二〇〇六年六月二日

南阳黄牛列入国家级畜禽遗传资源保护名录。

附件列表


0

故事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如果您认为本故事还有待完善,请 编辑

上一篇 李秉仁    下一篇 曹思阳

同义词

暂无同义词
  • 友情链接:
  • 中原企业家
  • 华锐社区
  • 法学学习
  • 故事库
  • 舆情信息
  • 郑州商业观察
  • 美丽中国
  • 药食同源
  • Lovely China
  • 纯欲天花板
  • 留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