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库-中国往事  > 所属分类  > 
[0] 评论[0] 编辑

楠树为风雨所拔叹

《楠树为风雨所拔叹》是唐代大诗人杜甫上元二年(公元761年)在成都时创作的七古。全诗十六句,每四句一转意。开头四句追叙未拔之前;“东南飘风”四句正写为风雨所拔;“沧波老树”四句写拔后回思之情,两句切自己写,两句写一般人;最后四句表示深致哀悼。

目录

楠树为风雨所拔叹

倚江楠树草堂前,故老相传二百年。

诛茅卜居总为此⑴,五月仿佛闻寒蝉⑵。

东南飘风动地至,江翻石走流云气⑶。

干排雷雨犹力争,根断泉源岂天意⑷!

沧波老树性所爱⑸,浦上童童一青盖⑹。

野客频留惧雪霜,行人不过听竽籁⑺。

虎倒龙颠委榛棘,泪痕血点垂胸臆⑻。

我有新诗何处吟?草堂自此无颜色⑼!

作品注释

⑴诛茅,剪除茅草。总为此,全都为了这棵楠树。

⑵楠树高大,故发出的声音,有似寒蝉。寒蝉。蝉的一种,深秋时鸣于日暮,声音幽抑。

⑶此句极写风力之大。流云气,因兼有雷雨。

⑷此二句摹写楠树和风雨斗争的状态,字字惊心动魄,读者仿佛看到杜甫本人和丑恶的现实作斗争的形象。浦起龙注:“犹力争,壮其节也。岂天意,非其罪也。”

⑸树倚清江,故曰沧波老树。

⑹浦,水边。童童,一作亭亭。青,一作车。按《蒿楠》诗:“楠树色冥冥,江边一盖青。”则当作青。

⑺树大荫浓,可避雪霜,故野老频留树下;树高迎风,如吹笙竽,故行人低回倾听,不忍即过。见得楠树,人所共爱。

⑻虎倒龙颠,写老楠僵仆之状。杜甫多用龙虎形容松柏等古木。如《双松图歌》,“白摧朽骨龙虎死。”《病柏》:“偃蹙龙虎姿。”委,弃也。“泪痕血点”句作写树看更好,树经雨涅,躺在地上有如泪痕血点满垂胸臆,是一种拟人的写法。但也包含了自己的痛惜。

⑼无颜色,即大为减色。浦起龙注:“虎倒龙颠,英雄末路,泪痕血点,人树兼悲。无颜色,收应老辣。叹楠那;自叹耶?”

创作背景

《楠树为风雨所拔叹》与《茅屋为秋风所破歌》题型体制相似,都作于唐肃宗上元二年(761)秋天,时杜甫在成都。这年秋天的风雨不但摧破了草堂茅屋,而且将一棵堂前老楠树连根拔出。这棵楠树为杜甫深惜深受,杜甫常在树下吟诗,此次又目击楠树与风博斗,最终树为风所拔,这与杜甫的性格、身世有相似之处,所以杜甫深深的感慨。

作品鉴赏

文学赏析

“叹”本是曲调的一种,如“歌”、“行”、“吟”之类,这里兼具表情作用。楠树长在草堂前。杜甫本深爱此楠树,常在这树下吟诗,又目击楠树与风搏斗,卒为风所拔,和他自己的性格、命运也都有着相同之点,故写来极有生气。

名家点评

《后村诗话》:

溪楠、茅屋为风所拔,不以草堂茅屋飘飖为忧,方有惜古木,庇寒士之意,其迂阔如此!

《杜臆》:

“沧波老树”,又重说起,以钟爱故,却异常调。

《杜诗详注》:

申涵光曰:首二,似七律起语。

《诗辩坻》:

子美《楠树叹》亦近祖直,然至“天意”处一断,“沧波老树”复起,作两层叙,便复有致。

《唐宋诗醇》:

势取矫厉,意主朴实。

《读杜心解》:

末四,深痛摧埋失色,配次段。“虎倒龙颠”,英雄失路;“泪痕血点”,人树兼悲。“无颜色”,收应老辣。叹楠耶?自叹耶?殷仲文有言:“树犹如此,人何以堪!”

《杜诗镜铨》:

蒋云:写楠树耳,不觉写出一篇《离骚》、两道《出师表》。张云:二句尽风木相激之状(“干排雷雨”二句下。又追叙未拔之先(“沧波老树”二句下)。语亦奇(“虎倒龙颠”句下)。

作者简介

杜甫(712~770),字子美,尝自称少陵野老。举进士不第,曾任检校工部员外郎,故世称杜工部。是唐代最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宋以后被尊为“诗圣”,与李白并称“李杜”。其诗大胆揭露当时社会矛盾,对穷苦人民寄予深切同情,内容深刻。许多优秀作品,显示了唐代由盛转衰的历史过程,因被称为“诗史”。在艺术上,善于运用各种诗歌形式,尤长于律诗;风格多样,而以沉郁为主;语言精炼,具有高度的表达能力。存诗1400多首,有《杜工部集》。

附件列表


0

故事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如果您认为本故事还有待完善,请 编辑

上一篇 赠虞十五司马    下一篇 镜子里的猫

同义词

暂无同义词
  • 友情链接:
  • 中原企业家
  • 华锐社区
  • 法学学习
  • 故事库
  • 舆情信息
  • 郑州商业观察
  • 美丽中国
  • 药食同源
  • Lovely China
  • 纯欲天花板
  • 留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