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库-中国往事  > 所属分类  > 
[0] 评论[0] 编辑

北京未来科技城

未来科技城,位于北京市昌平区境内,于2009年7月正式启动建设。规划总面积约为10平方公里,以温榆河和定泗路为界,分为北区和南区,两区之间核心绿地3.38平方公里。北距北六环2公里,东至首都国际机场15公里,南距北五环11公里,西至立汤路6公里。

目录

未来科技城,位于北京市昌平区境内,于2009年7月正式启动建设。规划总面积约为10平方公里,以

2008年底,中央政治局常委会议审议通过中央人才工作协调小组提出的《关于实施海外高层次人才引进计划的意见》,明确提出“要在符合条件的中央企业、大学和科研机构以及部分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建立40-50个海外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基地,推进产学研结合,探索实行国际通行的科学研究和科技开发、创业机制,集聚一大批海外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和团队”(即“

按照中央企业集中建设人才基地筹建工作小组通过的园区建设工作方案要求,结合园区“创新.科技”之城、“开放.共享”之城、“美好.活力”之城、“低碳.节能”之城和“和谐.生态”之城(以下简称“五个之城”)的规划理念,计划用3年左右时间建设并初具规模,届时未来科技城将形成“一心、两园、双核、四轴”(“一心”指沿温榆河的绿色空间;“两区”指北区和南区;“双核”为园区配套的公共服务中心,温榆河以南为主公共服务核心区、以北为副核心区;“四轴”为生态轴、产业轴、休闲轴、文化轴)主体空间结构。

规划建设总建筑面积近300万平米的公共服务配套设施体系,含总部办公、优质办公、创意办公、四星商务酒店、五星温泉酒店、五星科技酒店、科学家公寓、人才公寓、绿色生态住宅、精品购物中心、滨水公园、体育中心、图书馆、剧院、知名公立学校、国际学校、国际医院及地铁17号线。

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核心区;中关村人才特区;国家住建部批准的第一批“智慧城市试点区”;北京市核准的第一批“绿色生态示范区”。

总体定位

根据国家产业发展政策和科技发展规划,围绕促进我国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和国有经济布局结构的战略性调整,把未来科技城建设成为具有世界一流水准、引领我国应用科技发展方向、代表我国相关产业应用研究技术最高水平的人才创新创业基地,使之成为中国乃至世界上创新人才最密集、创新活动最活跃、创新成果最丰富的区域之一。

建设目标

一流科研人才的聚集高地。引进10位左右在业内有重大影响、具有科技研发国际前瞻力的战略科学家,集聚100位左右掌握行业核心技术、具有旺盛创造力的研发领军人才,培养1000位左右精通研发技能、掌握关键技术的科研骨干,形成一批国际一流、结构合理的研发团队。

未来科技城未来科技城

引领科技创新的研发平台。在新能源、信息、冶金、节能环保、航空、新材料等关系我国能源发展战略和重大产业布局的领域,依托企业重大项目和重点任务,加快开展核心技术的战略研发、关键技术的跨越发展、重要技术的集成示范、共性技术的合作攻关,加速推进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科研成果产业化。研发机构50%达到国际先进水平,80%以上达到国内领先水平。

全新运行机制的人才特区。借鉴国际一流科研机构运行机制,进一步加大科研体制改革和资源整合力度,着力探索建立企业投资为主、国家支持为辅的科技投入体制,建立以企业为主导、产学研用相结合的科研协作机制,建立研发机构负责人按照有关规定自主决定团队成员聘任、研究内容或技术路线、科研经费使用等的内部运行机制,建立以期权股权等方式分享利益的长效激励机制,充分发挥海外高层次人才的积极作用。

入驻央企

目前,已确定:神华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国家电网公司、中国华能集团公司、中国国电集团公司、中国电信集团公司、中国电子信息产业集团有限公司、鞍山钢铁集团公司、武汉钢铁(集团)公司、中国铝业公司、中粮集团有限公司、中国商用飞机有限责任公司、中国建筑材料集团公司、中国兵器装备集团公司、国家核电技术公司等15家中央企业入驻园区,拟投资建设研究院、研发中心、技术创新基地和人才创新创业基地,研发涉及新能源、新材料、节能环保、新一代信息技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重点领域。

1. 神华集团:建设项目为神华集团北京低碳能源研究所及神华技术创新基地,致力于煤转化和改质的新途径:火电厂和IGCC电厂的减排,二氧化碳封存(CCS)和二氧化碳驱油(EOR),可再生能源和化工产品 ,能源存储,煤制天然气,合成器制燃料和化工产品,直接法煤液化等领域的开发。2009年7月28日,由神华集团牵头建设的国家级能源科技研发机构—北京低碳清洁能源研究所奠基开工,这也标志着未来科技城建设工作正式启动。

未来科技城未来科技城

2. 中国商飞:建设项目为中国商飞北京民用飞机技术研究中心,规划建设包括科研办公楼、专业实验室以及配套设施等。项目致力于建设成为国家先进水平的民用飞机基础研究中心,专业规划包括民机产业发展研究、飞机总体、系统集成、航空材料、航空制造技术、适航工程、客户服务等7大研究领域的34个研发方向。2010年3月29日,中国商飞北京民用飞机技术研究中心举行了奠基开工典礼。

3. 国家电网:建设项目为国网智能电网研究院。项目方向为智能输变电、智能配电与用电、通信与信息、新能源、新材料应用与能源战略与政策。2011年6月9日,国网智能电网研究院奠基开工建设。

4. 中国国电:建设项目为国电新能源技术研究院,项目着力解决制约能源高效清洁利用的若干重大技术难题,全面提高我国电力科学水平,建立风电、太阳能、污染控制与资源化、煤洁净燃烧、低碳能源、海洋能与地热能、风电运营等7个技术研究所,着力从事新能源技术的开发与应用。2010年8月18日,国电新能源技术研究院举行了奠基开工典礼。

5. 中国海油:建设项目为中海油能源技术开发研究院,致力于为石油勘探技术开发;管道运输;工程技术研究与试验发展。2011年8月29日开工建设。

6. 中国华能:建设项目为中国华能集团清洁能源技术研究院,分别有三个实验楼、博士后工作站及研究生院、电子生产楼、创新培育楼等科研建筑。是华能集团人才创新创业基地的载体,也是基地建设的主体。项目致力于绿色煤电及煤基多联产技术、温室气体减排技术、低质煤利用技术、可再生能源发电技术、发电新材料、电站优化设计等项目研究。

7. 鞍钢:建设项目为鞍钢未来钢铁研究院,主要科研建筑包括:专项技术实验中心、物理性能分析中心、化学性能分析中心、精密仪器实验中心、对外合作研发中心及研发单元。项目致力于围绕新一代高附加值金属材料制造技术、以用户为导向的材料应用与深加工技术、节能与能源综合利用技术、环境保护和再资源化技术、企业中长远科技发展战略等五个领域开展研究。

8. 武钢:建设项目为武钢(北京)新材料研发中心,项目着力引进一批海外高层次人才,开展先进钢铁材料研究。拟下设四个研究室,先进钢铁材料研究室、硅钢应用技术研究室、汽车用钢应用技术研究室、结构钢应用技术研究室,重点开展先进钢铁材料研究,以及汽车板、结构钢等产品应用技术研究。2011年6月24日,武钢(北京)新材料研发中心奠基开工建设。

9. 中粮集团:建设项目为中粮营养健康研究院,研究院的总体定位是:建设人类、动物营养健康的研发中心,构建人类与自然和谐相处,引领营养、健康、低碳、绿色的生活方式。2011年4月26日,中粮营养健康研究院奠基开工建设。

10. 中国铝业:建设项目为中铝科学技术研究院,项目主要研究业务为铝、铜、钛、镁等合金材料,预留业务发展空间为扩展到稀有稀土、高分子材料、陶瓷材料以及相关合金材料等领域。2011年7月13日,中铝科学技术研究院奠基开工建设。

11. 中国电子:建设项目为中国电子信息安全技术研究院,项目围绕金融、电子政务、智能电网、智能铁路、物联网等应用,建立多个软件和集成电路研发中心、实验室,重点开展两化融合、工业信息化、运营服务、EDA软件、金融信息安全、电子政务、无线通信等领域的技术研究和产业化推进工作。

12. 中国电信:建设项目为北京信息技术创新园,项目重点研发领域集中在无线技术(重点在CDMA向LTE过渡),IP网络(重点是IPv4向IPv6过渡、网络安全和综合业务承载),集中计算(云计算)和宽带运营模式等技术研究和应用产品开发。

13. 中国建材:建设项目为中建材科技创新研究院。项目总体定位是:研究开发和推广应用我国经济建设急需的节能功能化玻璃、薄膜太阳能光伏——建筑材料一体化产品、新型集成房屋及绿色建材产业化住宅关键技术、碳纤维复合材料及风力叶片应用技术、平板显示器用基板玻璃生产技术;建立起节能新材料和新能源材料生产所需的产业化示范线及所需的关键装备制造示范线。

14. 中国兵器:建设项目为兵装新能源创新基地,项目结合集团公司自身的优势产业,在输变电设备、光伏太阳能、风电产业基础上进行新能源开发研究。

15. 国家核电:建设项目为国核(北京)科学技术研究院,项目研发领域主要包括先进堆芯和燃料元件、核级设备鉴定评审技术、核电在役检查技术、数字化仪控系统、先进压水堆核电站常规岛工程技术、清洁能源工程技术、核电软件开发等。2011年7月8日,国核(北京)科学技术研究院奠基开工建设。

附件列表


0

故事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如果您认为本故事还有待完善,请 编辑

上一篇 西安高新第一中学    下一篇 黄凤荣

同义词

暂无同义词
  • 友情链接:
  • 中原企业家
  • 华锐社区
  • 法学学习
  • 故事库
  • 舆情信息
  • 郑州商业观察
  • 美丽中国
  • 药食同源
  • Lovely China
  • 纯欲天花板
  • 留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