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库-中国往事  > 所属分类  > 
[0] 评论[0] 编辑

容志行

容志行(1948年7月30日-),是已退役的中国著名足球运动员,广东省台山市人,出生在开往印度的邮轮上。1953年从印度回到中国。曾经获选中国体育劳伦斯奖第二届(1980年)十佳名单,曾连续三年被评为全国最佳运动员。是广州市第五中学的知名校友。1972年被选入中国国家足球队。在中国队曾经担任边锋、前卫、中锋等位置。他在中国当时有“志行风格”的赞誉,被认为具有高尚的体育道德。2010年广州亚运会火炬手。2014年1月21日,当选第十届中国足球协会副主席。2017年9月20日,担任国家足球学院顾问。

目录

中文名:容志行

别名:容海生

籍贯:广东台山

国籍:中国

出生日期:1948年7月30日

职业:运动员 前锋

毕业院校:广州二沙头业余体校

身高:171cm

重要事件:连续三年被评为全国最佳运动员

曾效力团队:广州队、广东队、中国队

详细介绍

容志行容志行
容志行(1948年7月30日-),是已退役的中国著名足球运动员,广东省台山市人,出生在开往印度的邮轮上。1953年从印度回到中国。曾经获选中国体育劳伦斯奖第二届(1980年)十佳名单,曾连续三年被评为全国最佳运动员。是广州市第五中学的知名校友。1972年被选入中国国家足球队。在中国队曾经担任边锋、前卫、中锋等位置。他在中国当时有“志行风格”的赞誉,被认为具有高尚的体育道德。2010年广州亚运会火炬手。2014年1月21日,当选第十届中国足球协会副主席。2017年9月20日,担任国家足球学院顾问。

重要经历

岗体育场业余体校足球班,16岁被选入广州工人足球队,1966年入广州市队,1969年进广东队。

1972年被选入国家队。在国家队先后担任边锋、前卫、中锋等位置。他在比赛中头脑冷静、情绪稳定、自控力强,传球和过人突破都很出色,前后参加了第7、8届亚运会和第6届亚洲杯比赛。

容志行(1948年7月30日-),是已退役的中国著名足球运动员,广东省台山市人,出生在开往印度的邮轮上。1953年从印度回到中国。曾经获选中国体育劳伦斯奖第二届(1980年)十佳名单,曾连续三年被评为容志行
1980年2月至1981年1月香港举行的第12届世界杯亚大地区第四组的预赛上,中国队先后战胜中国香港、日本、澳门、朝鲜等队获小组第一名,取得决赛资格——容志行是中国队主力前锋,被授予“最佳进攻队员”奖。

1981年,在该届世界杯亚大赛区决赛对科威特的一场关键性比赛中,他头球建功,为中国队以3:0干净利落地战胜亚洲冠军科威特队立下汗马功劳,这一胜利,极大地振奋了民族精神,时至今日,这场比赛仍然是中国男子足球队的经典之战;当时,全国许多城市的群众自发结队游行,欢呼“振兴中华”的口号,容志行也成为人民心中的英雄,他在比赛中所表现出来的高尚的体育道德,被誉为“志行风格”,成为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为全国各行各业所发扬光大。比赛后,国家体委授予他体育荣誉奖,尽管随后中国队输给新西兰无缘世界杯,不过容志行的威名还是成为那个时代国足的最有代表性的记忆。

容志行1982年挂靴后入大学深造,毕业后一度担任广东省青年队教练,后又任广东省体育运动技术学院党委副书记;1991年,任广东省深圳市体委主任,2008年退休。

1994年,容志行荣获建国45周年体坛英杰之一,2009年入选60位最具影响力的新中国体育人物之一。

技术特点

头脑清楚,反应迅速,足球意识好,技术全面、娴熟,脚法精良,控球能力强,传球及时准确,射门有力,善于带球过人,既能个人突破、又能带动全队整体攻防,主要踢前卫、中锋和左边锋位置,是广东队和国家队的核心队员。

主要荣誉

1980年获运动健将称号。

1979年、1980年、1981年连续三年被评为全国十名最佳运动员之一。

1980年第二十二届奥运会预选赛和第十二届世界杯亚大区预选赛,被评为世界杯预选赛亚大区第四组的“最佳进攻队员”。

1981年获国家体委颁发的体育运动荣誉奖章。

1984年被评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三十五年来杰出运动员之一。

2010年广州亚运会火炬手。

人物故事

出生在轮船上

1948年秋季的一天,在漫无边际的印度洋,一场暴风雨即将来临,一艘由中国开往印度的客轮在风浪中颠簸着,一群白色的海鸥追逐着船后涌动着的浪花,一个新生命呱呱坠地了,他就诞生在船舱里。 

“我在大海上出生,因此父母给我起名叫容海生。”容志行说,在上学之前,父母都叫他海生,希望他像海鸥一样,不畏暴风雨,敢于面对一切困难。 

容志行也是听着海鸥的故事长大的,母亲时常提醒他,他出生在海上,所以要像海鸥那样勇敢、坚强。容志行的父母都来自广东省的农村,家境贫寒,在容志行出生的时候,他们已经有了一个儿子,为了养活孩子,寻找生计,他们背井离乡,登上了开往印度的客轮。船长是一个外国人,认为新生命诞生在自己的船上是一件吉利的事情,一定有好兆头,于是特意向婴儿的父母表示祝贺。 

小海生牙牙学语一天天长大,母亲有时会对他讲起海鸥的故事。当海生准备入小学念书前,母亲又给他起了一个学名——容志行。“做人要志在必行啊!”母亲的叮嘱,让少年容志行一生铭记在心。

背着足球进学堂 

出生在海上的容志行并没有和大海结缘,几年后,他随父母返回祖国,住在美丽的越秀山下,家附近的街头小巷,成了他和小伙伴们玩耍的好地方。 

容志行容志行
容志行最喜欢玩的,就是踢足球的游戏,每天晚饭前,他都要玩一会儿球,直到听到母亲的叫喊:“志行!”他才会跑回家,乖乖地坐到母亲面前,脚心朝上,给母亲看一看,然后再放下。这是母子之间的“约定”,因为踢球,容志行的小脚板经常遭受“皮肉之苦”,做母亲的当然心疼了。 

其实,容志行的父母对他踢球都很支持,尤其是父亲容宝琛,从容志行四五岁的时候,就开始带着他踢球了。 

在容志行的小学同学王志廉的记忆中,容志行是上三年级的时候来到广州市宝贤大街小学的,刚到班里的时候,他瘦小的身材,穿一件翻领汗衫,枣红色的短裤,和大家一样光着脚板,与众不同的是他斜背着的书包里装着一个圆溜溜的东西——蓝白相间的胶皮足球。 

“上课前,容志行总是邀请大家在篮球场上进行超小型的足球赛,因此,这位新来的小伙伴很快便融入了集体,受到了大家的欢迎,他盘球的技术特别好,射进的球数也多。”据王志廉回忆,到了六年级,班里的足球队即便与比他们高出一头的青年工人比赛,只要容志行在,也一定能取胜。赛后,同学们不说容志行的功劳大,而是夸他的父母。 

有一段时间,王志廉和容志行被分在同一个学习小组,晚上一起在容志行家里温习功课。“一次,志行的母亲给他补鞋,他的父亲看了便说,‘你每双鞋都是右脚的鞋头破,如果你左脚也能踢,两脚的内侧、外侧也能踢,那么你的鞋就不会仅仅穿一个月就坏了。可能会用一年或更长时间,还能练就左右开弓的本领’。

球技吸引了教练的注意

1958年仲夏的一天傍晚,广州宝岗球场附近一条名为“牛奶厂街”的尽头,一场街头足球赛激战正酣,其中一个黑瘦的男孩吸引了一群观战者的目光:他的盘球、过人动作连贯,表现抢眼,球一到他脚下,对方三、四个人来抢就是抢不走。他的速度不是很快,却很会掌握时机:明明要对脚,他却轻轻一垫;被两人夹击,他会180度突然转体,异常灵活。容志行的球技在“牛奶厂街”独树一帜,也惊动了宝岗业余体校的足球教练。

15岁的时候,容志行去报考广州市二沙头业余体育学校,报考的人在学校门前排起了长龙,每人只许带一下球,射一次门,他的动作未见惊人之处,初试便落选了。好胜心强的容志行非常难过,经过几天的冥思苦想,他终于想出了一个好办法。 

复试那天,容志行夹在参加考试的人群里进入球场,他神情看上去有些胆怯,好在身体瘦弱,并没有引起考官的注意。可是打起比赛来,“野路子”出身的容志行却颇有大将风度,他司职中卫,视野开阔,球路多变,颇具足球天赋,很快就被教练相中了。 

一年后,16岁的容志行又面临一次选拔考试,又是有惊无险地过了关。那次是广州市工人足球队在“招兵买马”,首先进行的是体能测试,容志行的成绩排名要倒着数:百米跑15秒2,30米冲刺跑5秒1,立定跳远1.9米,教练看着他的测试结果,无奈地摇了摇头。 

容志行的体能也是一个大问题,那时他身高1.62米,体重41公斤,一副弱不禁风的样子。他能否入选呢?大多数教练的意见是:不能!可是容志行对自己的技术很有信心,在随后进行的分组比赛中,他司职前卫,表现出了判断准确、意识超前等良好的技战术素养。结果,没过多久,教练就统一了意见:这是一块很好的踢足球的材料!

遭遇文革打击

1966年,容志行加入广州队,师从林效才教练。对来之不易的新的训练环境,他格外珍惜,那时每天的太阳都是新的。然而,一场风暴突如其来——“文化大革命”开始了。谁也没有想到,这一政治风浪会那麽深的触及所有人的灵魂,从“停课闹革命”、“革命大串联”,到停工、停产,容志行所在的足球队被解散,由于埋头苦练,他也被扣上“白专道路、技术第一”的帽子,不得不挂靴停止训练。

成名之战

1969年,容志行被陈汉麟教练选入广东队。1971年5月,古巴国家足球队来穗访问,容志行被告知立即备战待机。比赛那天下午,越秀山体育场迎来了大量广州球迷。客队凭借南美特点的技巧,一开场就攻入一球,战况表明,5年未打国际比赛的广东队脚头生疏,特别是中场人员急需加强,换谁能扭转危局呢?教练员在摊牌时逐一衡量了新手的斤两之后,决定换上容志行一试头角。容志行的出场,引起一阵骚动,因为大多数球迷对陌生新手通常是抱怀疑态度的。容志行不辱使命,一上场就运用出色的控球和跑位,打开了局面。在一次反击中,容志行传出一记高吊球,埋伏在门前的队友迎个正着,一射破网。终场前,容志行快速运球突破,大脚猛扫,又入一球,广东队以2:1赢得了这场国际比赛。

这一仗是容志行的“身价球”,他从此在广东队站稳了正选的位置,转年便入选了年维泗、张俊秀执教的国家队。

为练球吃安眠药

包括容志行的朋友在内,大多数人都习惯叫他“志行(háng)”。他说:“我的名字叫容志行(xíng),上学之前,父亲把我的名字‘容海生’改为了‘容志行’,希望我‘志在必行’‘言出必行’。” 

容志行容志行
在教练、队友的印象中,容志行的确是一名“志在必行”的优秀足球运动员。原中国足球队教练张俊秀一提起得意弟子容志行,便有说不完的话:“容志行不仅技术过硬,而且素质高,人品好,诚实守信。” 

有这样一件事情给张俊秀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那时,队里为了教育队员,让大家忆苦思甜,规定每天中午吃一顿“忆苦饭”,主食是用麸子和豆皮做成的窝头,北方人吃粗粮还能适应,但让吃惯了大米的南方人吃窝头,的确有些不习惯,容志行也不例外。 

一天早上,容志行在吃早点的时候多拿了一个包子,藏在了自己的碗里,准备午饭的时候吃,恰巧被食堂的工作人员看见了,那时容志行刚进国家队,工作人员对他又不太熟悉,只得找教练告状。“我们教练问队员,是谁吃早点时拿了包子,容志行承认是他拿的,并主动向教练说明了原因,所以我们不仅没有批评他,而且还表扬了他。”张俊秀回忆说,“队里不允许队员抽烟,但是给容志行开了个‘后门’,允许他抽,只是规定不让他在宿舍抽,对他进行‘特殊照顾’就是因为他自觉,而且诚实守信,言出必行。” 

原天津泰达队主教练、现厦门足球俱乐部顾问蔺新江是容志行的老队友、老朋友,他说:“容志行刚进国家队的时候,从广东省来到北京市,生活很不适应,有一段时间长期失眠,但又要坚持大运动量的训练,为了不影响训练,他甚至服用过安眠药。”蔺新江说,队里考虑到容志行的身体状况,为了保证他每天上、下午的两次训练质量,特别批准他可以不出早操,“可是,容志行没有耽误过一次早操训练,更没有缺席过一次白天的高强度训练课。” 

挨踢被踩不报复

在容志行的左大腿上,至今还留着一块两寸见方的伤疤,提起那伤那痛,容志行总是淡淡地一笑,然后平静地说:“在足球运动的激烈争夺中,踢不到球而踢到人是常有的事情,多半原因是没有掌握好时机,或者是技术不过硬,不应该计较太多。” 

他腿上的那块伤疤是1977年在北京举行的甲级联赛上留下的,广东省足球队与一支兄弟球队进行比赛。一次激烈的争夺中,容志行的左大腿被对方后卫踩了一脚,顿时皮开肉绽,鲜血直流,他疼得倒地不起。当他被担架抬着离开赛场时,还不忘提醒队友:“继续打好比赛,特别要注意动作!”容志行回忆说:“个人受点伤无所谓,只是当时观众比较恼火,一些队友的情绪也不对劲。我最担心的是队友搞报复,把事情闹大。其实,要相信别人是会改正错误的。” 

足球比赛的对抗性很强,规则也允许“合理冲撞”,在每场比赛中,对手都会把容志行当做“危险人物”重点看护,因此他挨踢、被踩的次数就特别多。他右膝下面有伤疤,左足踝上也有伤痕,难得的是,他从来没有动过报复之心。

受到胡锦涛接见

2009年10月,在第十一届全国运动会即将开幕之际,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胡锦涛16日下午在济南亲切接见了原中国足球队中场核心容志行。胡总书记接见容志行时握着他的手说:“中国足球还要继续发扬‘志行风格’。”

容志行在济南接受记者的采访时说,参加这次接见,心里是又兴奋又尴尬。兴奋的是能够得到如此巨大的荣誉。尴尬的是身边不是奥运冠军就是世界冠军,而自己连个亚洲冠军都没得过。容志行说:“去年北京奥运会上,中国体育代表团名列金牌榜的首位,全国人民欢欣鼓舞。但是作为世界第一运动的足球,中国男女足的表现都不佳,作为一名足球工作者,我感受到巨大的压力。虽然我们的足球水平在全世界还处于较低的水平,但我认为,中国足球一定能够搞起来,凡是中国人想办的事情还没有办不成、办不好的。胡总书记等中央领导对足球事业的高度重视,更是给了我们信心。”

人物性格

在足球的王国里,容志行挥洒自如,尽情展示这项运动的美妙和动人心魄的生命力,只有在绿荫场上,他才觉得奔跑是自由、快乐的,他年轻的生命充满着向上的梦想。

容志行为人诚恳、谦让有余,他从未故意伤害过对手,也未同任何人发生无谓的争执。他对挨踢受伤早习以为常,从不介怀。比赛之后常出现这样的情形:有人上门道歉来了,容志行先是一怔,接着,他会腼腆地耸耸肩,表示他并未注意到有谁故意踢过他,或者说:“事情过后就完了,没有必要那麽认真。”对方的态度越诚恳,容志行的样子就越尴尬。

对于裁判员的错判、漏判,容志行历来都宽宏大量,即使面对有意的“偏哨”,容志行也主张采取正确的途径去解决,而不主张和裁判斗气,打意气波。

人物评价

容志行容志行
中国体育界唯一用个人名字命名的精神“志行风格”,就源自他在赛场上高超的技术和对对手充分尊重的良好赛风——勤勤恳恳,任劳任怨,刻苦训练,技术出众,从不做粗野动作,不报复对方球员,不与裁判争执,不乱吐唾沫……直到今天,“志行风格”仍被称颂。

1982年在新加坡举行的世界杯附加赛上,人们看到了国家队队长容志行的精彩表现:4∶2破朝鲜,四球中他助攻三球;3∶0大败科威特,他拖着刚缝了十几针、被纱布裹得密密麻麻的小腿上阵,并首开纪录,下场时全体观众起立鼓掌致敬,高呼“祖国感谢你,人民感谢你”。这一胜利,极大地振奋了民族精神,当时全国许多城市的群众自发结队游行,欢呼“振兴中华”的口号,容志行也成为人民心中的英雄。

容志行绿茵百战,两条腿上的伤痕像是打上的绑腿,可他却从未故意伤害过对手,也未同任何人发生无谓的争执。在中东一场国际比赛中,容志行带球杀入对方禁区,2名对方后卫从左右两边向容志行飞身撞来,被他变向闪开,2名后卫却撞到一块双双受伤倒地。已面对空门待射的容志行见状立即停球,主动上前伸手将2名后卫扶起。观众看见容志行放弃了功成在握的射门机会,在片刻的惊奇之余,场上响起了掌声。

赛后,当地一家媒体的评论如下:“在洪水暴风一样的比赛激烈气氛中,中国队的11号竟能取得一种节制,避免了比赛流于过火,他是在经受了多次粗暴攻击后吹起良心道德号角的。”

2011赛季中甲联赛开幕式于北京时间2011年3月26日19:00在广东省人民体育场举行。容志行在这座体育场为“省港杯,一个时代的印记”纪念墙揭彩,有“岭南体育文化活化石”美誉的广东省人民体育场留下永远不会褪色的志行精神。


附件列表


0

故事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如果您认为本故事还有待完善,请 编辑

上一篇 独立    下一篇 登兖州城楼

同义词

暂无同义词
  • 友情链接:
  • 中原企业家
  • 华锐社区
  • 法学学习
  • 故事库
  • 舆情信息
  • 郑州商业观察
  • 美丽中国
  • 药食同源
  • Lovely China
  • 纯欲天花板
  • 留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