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库-中国往事  > 所属分类  > 
[0] 评论[0] 编辑

金色吸蜜鹦鹉

金色吸蜜鹦鹉(学名:Trichoglossus goldiei)全身羽毛以绿色为主,胸腹部以浅绿色的底,搭上翠绿色的垂直条纹。头上像是戴着一顶红色的瓜皮帽,雌鸟头冠部的羽色较雄鸟淡,红的范围也较少。原栖地在新几内亚潮湿的雨林,野外的数量据估计应有十万只以上。大约一岁龄即可繁殖后代。雌鸟每次可产下2枚卵,23天后幼鸟孵化出。

目录

金色吸蜜鹦鹉主要栖息于雨林和山区森林、高大的次要植被区、从平地到海拔2750米高,遍布花朵和果树的小森林区。平时大多以小群体或是组成至多30到40只左右的族群;喜欢在树顶或是花朵盛开的树木上活动,偶尔可以见到100只左右的庞大数量,有时候会和当地其他吸食花蜜的鸟种一起集结活动;相当喜欢洗澡,当下着细雨的时候,金色吸蜜鹦鹉会到树枝的最外端享受雨水;飞行的速度相当快,高度也通常都高于树顶,飞行的时候会伴随比较尖锐的叫声,因此相当明显易见。金色吸蜜鹦鹉主要以花蜜、花朵、水果、浆果和昆虫等为食。

分布范围

金色吸蜜鹦鹉分布图分布于太平洋诸岛屿,包括中国的台湾省、东沙群岛、西沙群岛、中沙群岛、南沙群岛以及菲律宾、文莱、马来西亚、新加坡、印度尼西亚的苏门答腊、爪哇岛以及巴布亚新几内亚。

繁殖方式

人工饲养的金色吸蜜鹦鹉繁殖难度并不高,但是需要比较宽大的鸟舍比较能够成功。可以提供20×30×20公分的厚木巢箱。金色吸蜜鹦鹉一次会产下2枚卵,偶尔会产下3枚,幼鸟羽毛长成约需6周。幼鸟在离巢后3周可以独立。通常要3岁以后才有可能繁殖,如果照顾得宜,一年可以繁殖两次。

保护级别

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 2012年濒危物种红色名录ver 3.1——低危(LC)。


附件列表


0

故事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如果您认为本故事还有待完善,请 编辑

上一篇 虎皮肉    下一篇 白项吸蜜鹦鹉

同义词

暂无同义词
  • 友情链接:
  • 中原企业家
  • 华锐社区
  • 法学学习
  • 故事库
  • 舆情信息
  • 郑州商业观察
  • 美丽中国
  • 药食同源
  • Lovely China
  • 纯欲天花板
  • 留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