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库-中国往事  > 所属分类  > 
[0] 评论[0] 编辑

莱州草辫

莱州草辫技艺源于莱州沙河镇一带农村,已有1500多年的历史。19世纪60年代开始出口,是我国最早进入西方市场的商品之一,沙河镇由此成为全国草辫生产和出口的中心。1915年,四大名品在美国旧金山举办的太平洋巴拿马万国博览会上获特别奖。2008年被列入第二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

目录

据《辞海》记载,我国草帽辫尤以山东掖县(今莱州)的产品最为著名,据今已有1500年的历史;

1915年,莱州草辫四大名品在美国旧金山举办的太平洋巴拿马万国博览会上获特别奖;

鉴于莱州草辫的艺术价值和实用价值,近期被列入申报“国家第二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单莱州是烟台市拥有众多“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县市,这座城市不但有已经被评为国家级非物资文化遗产的“蓝关戏”,更有省级“莱州草辫技艺、莱州玉雕”和市级“姊妹易嫁故事、姑嫂塔的传说、胶东蹦蹦戏、吕村年画、莱州毛笔制作工艺”等非物资文化遗产。在今年烟台市向国家“申遗”的名单中,作为这座城市的第一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的“莱州草辫技艺”再次向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迈进。随着“草辫技艺”迈入“申遗”的行列,记者也亲身感受到了这一传统技艺的魅力。

传承意义

精美草艺长流传

麦收季节正是草辫技艺的选草和掐辫季节。为了对莱州草辫技艺的掐辫过程有个直观了解,6月13日,记者驱车来到了被国家认定为“中国草艺品之乡”的莱州。 当谈及莱州草辫技艺的情况时,负责申报国家第二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莱州市文化艺术馆副馆长刘东昌十分自豪地告诉记者,全国草辫当数莱州,不信,你可以亲眼去看看。在他的陪同下,记者先后来到了长期从事草辫老艺人杨玉兴的草辫艺品厂和有着长期从事草辫技艺的虎头崖镇后上庄村。 进入杨玉兴的草辫艺品厂,记者看到这里是草艺品的世界,各式各样的草艺品摆满了展台,令人眼花缭乱。现年57岁的草辫艺人杨玉兴告诉记者,他从7岁时就跟村里人学习草辫技艺,可以说他见证了莱州草辫解放后的蓬勃发展。他介绍,草辫的原料来源于麦秸草,采取手工编织而成,形状编成长辫形,长短不一,草辫的掐法有3根草的、5根草的、7根草的等等不一,你别看草辫用料简单,但编制工艺却很复杂,首先要把麦秆按粗细不同进行挑选分类,原料选好后,接着进行漂白、编辫或染色,除漂白、染色等工序外,还要将麦秆压平,再用小刀顺着纤维削,或将它斜剪成片,用来贴制禽鸟和花卉。

杨玉兴说,他目前主要是把草辫加工成工艺品,这些草辫都是从农村购买上来的。要想看掐辫还必须到农村去。在杨玉兴的带领下,记者又来到了掐草辫比较集中的虎头崖镇后上庄村,在该村86岁贾爱贞老人的家中,记者看到老人正在掐草辫,为消除老人顾虑,我们佯装成购买草辫人和她进行了交谈。据了解,目前,在这个村掐草辫的基本上都是老人,年轻人不太喜欢。老人告诉记者,她一天能掐2把,(记者注:一把50米长)多的时候3把,现在已经掐了120把草辫,是给一个常来买草辫的人掐得,等两天就来拿。问及这些麦秸草的来源时,老人说:“基本上都是家里人给买的,今年麦收又到了,准备再多买些,那个买草辫的人说我掐得好,今后掐得全部买走,况且价格还订得高。”

“小草辫”的大发展

据了解,莱州草辫技艺源于莱州沙河镇一带农村,据今已有1500多年的历史。19世纪60年代开始出口,是我国最早进入西方市场的商品之一,沙河镇由此成为全国草辫生产和出口的中心。1896年,湖广总督张之洞在鄂创办草辫业,特聘掖县(即莱州)艺人前去传艺。民国初年,全国草辫四大名品“沙河白”、“沙河黄”、“沙河锯条”、“莱州花”均为掖县人所创。其品质之优为当时意大利“正草黄”和日本“劈草货”所不及。1915年,四大名品在美国旧金山举办的太平洋巴拿马万国博览会上获特别奖,被誉为世界最优质草帽辫。 刘东昌告诉记者,新中国建立之后,莱州草辫得以飞速发展,相继建立了沙河益新草辫厂、掖县育新草辫厂,莱州草辫的花样品种也增加到2000多个,以掐辫子为业的妇女遍及莱州乡村,草辫成为莱州当地许多农村家庭经济的主要来源。这期间来沙河学习草辫工艺的已遍布全国100多个县、市、区,应当说沙河草辫为我国众多县市的农村经济作出过重大贡献。

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莱州草辫在传统的麦杆草辫、草帽、提篮等基础上,又相继增加了玉米皮编制提篮、提袋、茶垫、坐垫、地席、门帘、果盒、纸篓、拖鞋以及用麦草制作的贴画贴盒等。麦草贴画集油画、工笔画等艺术于一身,多表现花鸟虫鱼、虎啸深山、鹿鸣翠谷、秋菊傲霜、红梅吐香、悬崖飞流等题材。麦草贴盒多取型于东西方古建筑,或楼、台、亭、阁,或教堂、古堡,或城市一条街,或乡村院落等等,为各国艺术爱好者和收藏家所喜爱。近年来又试制麦草、皮革合编品获得成功。从1983年以来,莱州草艺品共获国家级奖9项,省级奖15项,销往全国各省、市、自治区和世界80多个国家和地区,出口额多年来一直稳居全国同类产品首位。

千年技艺亟待传承

在悠悠历史长河中,勤劳智慧的莱州人民创造了绚丽多姿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这笔弥足珍贵的财富,至今仍是莱州的骄傲,也激励着莱州人利用传统优势为现代化建设服务。如今莱州市草艺品行业已完成年总产值10亿元,出口创汇5350万美元。在采访中记者了解到,由于传统的以麦秆草辫为主要原料的产品越来越少,取而代之的是一些机织半成品原料、玉米皮辫等新型草艺品原料。莱州传统草辫生产已经处于“一花引来百花香,百花争艳一花凋”的局面。 据莱州市文化部门近期调查,目前在莱州60岁以下的人从事掐草辫的人已经很少,多是70岁——80岁的老太太,作为消闲掐辫解闷,而且品种单一,会掐10种左右花样草辫的老艺人为数不多。由于年轻一代现在学习传统草辫的很少,莱州传统草辫已经面临传承断代的危机。这亟需人们树立品牌意识,从挖掘和保护民间艺术的角度,使莱州草辫技艺这门古老的民间艺术在新时期得到继承、创新与发展。 刘东昌说,我们对莱州草辫技艺进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就是要保护传统草辫工艺,不要被眼前利益驱使,导致传统技艺失传。目前,这一局面已引起莱州市各级领导的高度重视,为挽救这一被动局面,他们发动社会各界力量,约计投资30万元,用于西杜家、大珍珠、海郑张家、八里庄等村的草辫生产。在此基础上,他们又组织老艺人对喜爱草辫的年轻一代有目的地进行传、帮、带,力争使这一古老的民间艺术,再焕青春。

附件列表


0

故事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如果您认为本故事还有待完善,请 编辑

上一篇 大地电磁探测仪    下一篇 锦州湾国际机场

同义词

暂无同义词
  • 友情链接:
  • 中原企业家
  • 华锐社区
  • 法学学习
  • 故事库
  • 舆情信息
  • 郑州商业观察
  • 美丽中国
  • 药食同源
  • Lovely China
  • 纯欲天花板
  • 留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