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库-中国往事  > 所属分类  > 
[0] 评论[0] 编辑

马元义

马元义,东汉末年黄巾之乱的组织者之一,是黄巾大方首领,黄巾起义前黄巾军于荆州、扬州的大帅(总指挥)。
本名
马元义
所处时代
东汉
出生地
荆州
去世时间
汉中平元年(公元184年)
身份
黄巾军大方首领

目录

马元义,

张角的兵力部署:冀州,也就是河北,因为是张角的老家,所以信徒是最多的,被选作为大本营。马元义召集荆州和扬州的数万人,向邺城移动,准备与冀州教徒会合,同时起义。长社、南阳、东郡、汝南都聚集了较多的人。洛阳城内也有大批信徒,他们同时还负责制造舆论。张角同时还派了马元义联络朝廷内的十常侍(包括封谞、徐奉,其实张让等人也与张角有联络的),并且洛阳内也有大批信徒,准备好内外俱起。如果起义计划成功的话,朝廷内会有政变,同时洛阳城内兵变,而且同时洛阳城外还被包围,朝廷不会有任何准备,官军也一时很难调动。想象一下这种状况吧!三层夹击,洛阳想不失守也难。

如果计划成功的话,就可以以极快的速度攻占洛阳、废掉皇帝。不过要让全天下的百姓都服他,还要制造舆论,所以张角便传出“苍天已死、黄天当立、岁在甲子、天下大吉”的口号,并且让信徒们州郡官府、尤其是洛阳的大门上写“甲子”二字,暗示大家,甲子年甲子日起来的那支部队,是可以建立一个全新的政权的部队。张角似乎是意识到自己的农民部队恐怕不能和汉朝正规军打持久战,因此他的计划几乎全靠洛阳这一击。大方渠帅马元义被选为这名使者,联络朝廷内应。然而因为唐周的告密,马元义遇害,洛阳教徒遭到屠杀。洛阳起义计划也就此泡汤。唐周的罪恶恐怕比谁都大。

推考

该段内容为自主研究

一:马元义是“收荆扬万余人”,而只是“往来京师”,并没有资料说明他就是洛阳的渠帅。这点请注意。(这个是正史。)

二:推测马元义是与张曼成并称神上使,他是张曼成的部下。马元义死后,张曼成继承他的称号并起兵。该说法出处暂不可考,但是和已有的历史并无出入。本人认为,马元义因为是荆、扬渠帅,和张曼成的位置是符合的,除非一个荆州有两个大方,不然马元义十有八九就是张曼成的下属。而且“神上使”这样的称号也更适合用在他这样的“使者”身上。“神上使”本人认为应理解为“神|上使”,而张曼成那里时,由于张曼成建立“神上”年号(语见李兆洛《纪元编》),则亦可理解为“神上使”。

三:其实马元义或许是个很厉害的人,让我们去联系那什么大会堂的人干那事儿,恐怕谁都做不到。问题是马元义他就做得到,而且召集荆州、扬州的人去邺城也不是一个小事。当时是冬天,去邺城还要跋山涉水,还要渡过黄河.

四:根据《后汉书·宦者列传》的时间顺序,封谞、徐奉是在张角起兵后很久才被发现有谋反;即马元义被捕车裂时,朝廷仍不知道封谞、徐奉就是内应。封、徐是后来才被发觉的。也就是说马元义并没有向东汉透露这些秘密。

相关记载

一:

2001年电视剧《吕布与貂蝉》由王建新扮演马元义

附件列表


0

故事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如果您认为本故事还有待完善,请 编辑

上一篇 细嘴鹦哥    下一篇 罗智勇

同义词

暂无同义词
  • 友情链接:
  • 中原企业家
  • 华锐社区
  • 法学学习
  • 故事库
  • 舆情信息
  • 郑州商业观察
  • 美丽中国
  • 药食同源
  • Lovely China
  • 纯欲天花板
  • 留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