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库-中国往事  > 所属分类  > 
[0] 评论[0] 编辑

无锡道教音乐

无锡道乐自然离不开无锡道教。无锡道教源自东晋天师道,无锡道乐与无锡道教同步发展,已有1400余年的历史。历史源远流长的无锡道乐,在清末到民国初时迎来了其发展的鼎盛时期。当时的无锡道教乐坛人才济济,高手辈出,出现了“五个档”、“八兄弟”、“十不拆”等在苏南地区颇有影响的班社组合,涌现了琴家阚献之、南鼓王朱勤甫、民间音乐家阿炳(华彦钧)等杰出代表。《二泉映月》、《十八拍》、《下西风》等就诞生于无锡道乐这方沃土。

目录

无锡道乐与无锡道教紧密相连“十不拆”组合轰动一时

无锡道乐自然离不开无锡道教。无锡道教源自东晋天师道,无锡道乐与无锡道教同步发展,已有1400余年的历史。历史源远流长的无锡道乐,在清末到民国初时迎来了其发展的鼎盛时期。当时的无锡道教乐坛人才济济,高手辈出,出现了“五个档”、“八兄弟”、“十不拆”等在苏南地区颇有影响的班社组合,涌现了琴家阚献之、南鼓王朱勤甫、民间音乐家阿炳(华彦钧)等杰出代表。《二泉映月》、《十八拍》、《下西风》等就诞生于无锡道乐这方沃土。

1947年,无锡道乐班社组合“十不拆”应上海昆曲阳春社邀请赴沪演出,由大中华电台连续10天播出演奏实况,并灌制《山坡羊》、《梅梢月》等6张唱片,被誉为“南鼓王”的朱勤甫正是“十不拆”领衔司鼓。曾有人对此评论说:“当时‘十不拆’的演出的确轰动一时,不仅满足了人们的宗教生活所需,而且丰富了人们的文化生活,深受民众喜爱。”

音乐家阿炳终生从道创作《二泉映月》《大浪淘沙》独奏曲

而在更多无锡人的记忆中,与道乐相关的则是阿炳的故事。阿炳是我国近现代杰出的民族音乐家,自幼随父苦习道教音乐,并终生从道。他创作的《二泉映月》、《大浪淘沙》等二胡、琵琶独奏曲,是在无锡道乐根基上生发的民族音乐的经典之作,经无锡籍音乐家杨荫浏、曹安和等抢救整理出版,声震世界。

传承

无锡道乐分三类高超技艺濒临失传

无锡道乐的内容大致可分为3类:一是“腔口”音乐,即道教科仪进行中法师演唱的部分,一般用无锡方言“经韵唱诵”。二是“梵音”音乐,即由鼓板、丝竹等乐器演奏道家曲牌。在上百首道家曲牌名中,有相当一部分与唐宋词牌、元曲牌相同。三是“锣鼓”音乐,即苏南民间流行的“十番锣鼓”,虽然与“梵音”吹奏同用于做道场,但在乐器配置、套路组合、演奏风格上并不相同。

无锡老一辈的道长从小就要学习吹、拉、弹、唱,精通唢呐、笙、二胡、梆胡、琵琶等多种乐器。新中国成立后,无锡道乐高手大多加入了社会文艺团体,道教活动基本停止。“文革”中,无锡道乐几近衰亡。此后,道长们所传承的道乐技艺越来越少。无锡道乐的一些高超技艺,如朱勤甫的击鼓,在当地几乎失传。

致力抢救无锡道乐恢复南水仙道院及道乐班子

尽管无锡道乐在保护、传承上面临着困难和障碍,但是令人欣慰的是,无锡道乐至今还保存了无锡籍音乐家杨荫浏、曹安和等为阿炳录制的6首“绝唱”,以及许多珍贵的录音、影响等资料。尤其是近年来,无锡市政府先后投入千余万元资金,修建阿炳故居和纪念馆,恢复了有着无锡道乐传承传统的南水仙道院及道乐班子。同时,对无锡道教音乐进行全面挖掘、整理、传承的工作也在继续。

无锡道乐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2007年,无锡市道教协会成立道教音乐团。2008年,无锡道乐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10年4月,无锡道教音乐馆也在南水仙道院开放,成为收藏、研究、展示、交流、传承无锡道乐的基地。

为进一步传承、弘扬无锡道教音乐文化,2008年下半年,无锡市道教协会在南长区政府的支持下,新建了无锡道教音乐馆。从4个方面系统展示了无锡道教音乐保护、整理和发掘的成果:一是无锡道教音乐的历史厚重感,二是无锡道教音乐的杰出人物,三是无锡道教音乐的类型及器乐,四是无锡道教音乐的生态展示。

保护传承无锡道乐中存在问题人才缺乏切忌过度商业化

目前,无锡道乐保护、传承和发展过程中还存在一些问题:大部分老道长已“人亡艺绝”,口口相传的“腔口”艺术面临失传;现今的道长们没有条件提高自身道乐修养,传承道乐精华;无锡道乐的研究人员、保护人员都属业余性质,仅凭一份对道教音乐的情感支撑,难以持久、深入,更难以全面传承。同时,无锡市道协作为保护和传承的主体单位,近年来,由于项目领头人缺乏、人才队伍薄弱、主体单位的自养能力不足等多种因素,导致无锡道乐的保护和传承工作滞后。因此,无锡道乐的复兴将是一个漫长而艰巨的过程,尤其要在建立保护机制、培养传承人方面下功夫。同时,无锡道乐与老百姓的宗教生活和文化生活密切相关,它的发展离不开社会,因此社会对它的关注和支持是非常重要的。

当前,道教所依存的社会大环境发生了深刻变化,无锡道教音乐的保护与传承也面临诸多方面的困难和挑战。保护与传承无锡道教音乐这一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不能过分功利化,切忌过度商业化而削弱其宗教的神圣性和超越性;但另一方面,文化遗产只有以活态的方式楔入百姓的日常生活才能获得永久的生命力,才能得到更好的保护与传承。

附件列表


0

故事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如果您认为本故事还有待完善,请 编辑

上一篇 崂山道教音乐    下一篇 至尊鹦鹉

同义词

暂无同义词
  • 友情链接:
  • 中原企业家
  • 华锐社区
  • 法学学习
  • 故事库
  • 舆情信息
  • 郑州商业观察
  • 美丽中国
  • 药食同源
  • Lovely China
  • 纯欲天花板
  • 留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