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斋醮科仪音乐
斋蘸科仪音乐起源于远古的民间巫术,据史料记载、海南道教属正一道,称火居道。
目录
海南斋醮科仪音乐,入选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序号:638;项目名称 :海;项目类别:传统音乐(民间音乐)。
斋醮科仪音乐起源于远古的民间巫术。自北魏道士寇谦将道教斋醮活动诵经方式直诵改为乐诵以来,斋醮科仪就成为宗教活动中一种别具特色的艺术活动。经文和咒语的乐诵催生了斋醮科仪音乐,斋醮音乐是斋醮科仪中不可或缺的有机组成部分,有斋醮活动就有斋醮科仪音乐。
斋醮科仪音乐,在宋初随着江南一带的移民传入海南,它随民间作斋祭祀活动而繁衍并深深扎根,明代已很盛行,是海南省流行很广、影响很大的一种民间音乐。
民国三十七年版的《海南岛志》云:“道教之于本岛,相当普及,大多数寺庙均属之,全岛道教徒计达三十万人。”当时的海南岛人口仅217万人,道教徒占了14%,可见道教在海南岛影响之大。
据史料记载,海南道教属正一道,亦称火居道。正一道虽侍奉宫观,但仍返家居住,经授职籙(音“录”)的道公平时也务农事,有斋醮活动就为民间设坛祭祀法事。原始宗教与佛道教的融会而形成海南独特的斋醮科仪,斋醮科仪音乐伴随着斋醮的内容目的和适应行持的程序而融变定形。
海南岛的斋醮活动是中原道教天师道斋醮科仪的承传派生,传至海南后,与本土的原始宗教活动结合,汲纳方言俚语山歌调式演变,并与佛教音乐融会成的一种独特的宗教艺术。
附件列表
故事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