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库-中国往事  > 所属分类  > 
[0] 评论[0] 编辑

贝尔托·布莱希特

姓名
贝尔托·布莱希特
性别
出生日期
1898年2月10日
籍贯
德国巴伐利亚

目录

贝尔托·布莱希特1898年2月10日出生在巴伐利亚的奥古斯堡。
父亲是一家造纸工厂的厂长,母亲在年轻时就为乳癌所苦。
小时后的布莱希特是个体弱的孩子,由于先天的心脏疾病,他曾被送到疗养院修养,六岁到教会国小念书,接受拉丁和人文科学的教育,在学校期间他便开始写作,成为学生杂志《收获》的发行兼编辑。
他十六岁开始为地方报纸写文章,并创作了第一个剧本《圣经》。
1917年,布莱希特到慕尼黑的路德维希-马克西米立克大学读医学,期间他参加了阿尔图·库切尔的戏剧研究班,但因为不喜欢和同班同学的相处模式,而经常翘课跑回家。
却借助此间闲暇开始创作剧本《巴尔》。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布莱希特虽然曾受命到军医院当卫生兵,但很快的就结束了,因为他公开表态对战争不抱信心。
还未成为幕尼黑的戏剧家之前,布莱希特在一家报社《人民意志报》找到写剧评的工作。
1922年布莱希特的《夜半鼓声》在慕尼黑和柏林的剧院上演,藉此布莱希特获得有名的克莱斯特最佳年轻剧作家奖。
布莱希特也开始稳定他的人际关系,于24岁娶了歌剧演唱家玛丽安娜。
次年生了他们的第一个女儿汉娜。
虽然结了婚,很少花时间陪妻子和女儿的布莱希特还是有其他的婚姻问题。
1924年搬到柏林后,他认识了维也纳信仰共产主义的女演员海伦娜·魏格尔,并积极的追求海伦娜。
海伦娜还为他生了一个私生子叫做施坦芬。
后来布莱希特也认识了伊丽莎白·霍普特曼,并和她合作。
1926年布莱希特 和玛丽安娜离婚,1929年和海伦娜结婚。
1933年国会纵火案发生后,布莱希特和他的家人逃到苏黎世,后来又到丹麦、芬兰,1941年旅行经过莫斯科、海参崴、圣·彼得罗港。
直到1954年布莱希特获颁国际斯大林和平奖。
1956年8月14日,当他在研究贝克特的《等待戈多》时,因心脏病发而过世,被葬于柏林的多罗延公墓。
从1933年起,在长达15载的流亡生涯里,布莱希特的足迹踏遍了欧美每一个角落。
在苏黎世的旅馆,布莱希特见到了亨利希曼、西格斯和本亚明,结下了深厚的友谊;在莫斯科,他观看了京剧大师梅兰芳的访问演出;在好莱坞,他跟喜剧天才卓别林成了好友,机缘巧合之下与当时访问美国的老舍相谈甚欢。
如果说遭遇世界大战引发了布莱希特对政治的思索,那么漂泊异乡的十五年更使他接触到了社会深层,浮世百态。
这不仅是流亡的旅程,更是布莱希特作为一朵戏剧灵魂成长的心路历程,带给他的戏剧以不朽的魅力。
时代是人无法选择,如何在命运的漂泊中寻找到自身生存,甚至蓬勃生存的方式,布莱希特无疑是一位无可指摘的尊师。

附件列表


0

故事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如果您认为本故事还有待完善,请 编辑

上一篇 贾斯丁·朗    下一篇 黄文虎

同义词

暂无同义词
  • 友情链接:
  • 中原企业家
  • 华锐社区
  • 法学学习
  • 故事库
  • 舆情信息
  • 郑州商业观察
  • 美丽中国
  • 药食同源
  • Lovely China
  • 纯欲天花板
  • 留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