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皇鸠
目录
绿皇鸠体形比绿鸠类和果鸠类大,嘴也较大,嘴基扩张,身体上的杂色通常较少。头部、颈部和下体为鸽灰色,微缀粉葡萄红色,尾下覆羽为暗栗色。前额和额为白色,背部、肩部、腰部、尾上覆羽和翅上覆羽均为亮金属铜绿色或墨绿色,上背和两肩有时还带有紫红色的红铜色光泽,背部和腰部有时还具有黑色的羽端。有的个体的头顶至后颈、以及面颊和耳覆羽呈棕灰色、紫灰色或棕栗色。尾羽的颜色和背部相似,也是金属铜绿色,但缺少金属光泽和具有更多的蓝色。
虹膜红色。嘴铅褐色至铅黑色,端部象牙白色,有时沾橙红色。脚暗紫红色或褐橙色。
大小量度:体重♂508-600g,♀520-575g;体长♂360-430mm,♀370-420mm;嘴峰♂22-26mm,♀22-24mm;翅♂221-253mm,♀215-252mm;尾♂135-164mm,♀139-160mm;跗蹠♂25-30mm,♀26-32mm。(注:雄性—♂;雌性—♀)
绿皇鸠为留鸟,栖息于平原、河谷和丘陵地带的阔叶林和次生林中,也出现于居民点附近的小块丛林及榕树和橄榄树上。
分布于孟加拉国、不丹、汶莱、柬埔寨、中国、印度、印度尼西亚、老挝人民民主共和国、马来西亚、缅甸、菲律宾、新加坡、斯里兰卡、泰国、越南。
绿皇鸠常单个或成对活动,冬天也成群活动。常在树冠层活动,特别是早晨和黄昏,常栖于大树顶端的枯枝上,一般很少下地,通常仅在需要啄食泥上和沙粒时才下地。飞行快速而有力,多在高空中,但拍翼并不频繁。叫声为“咕,咕,咕,……”,比较深沉,即使在附近鸣叫,听起来也好像是从远处传来的声音,终止前的一声比较延长,声音也很特别,很象是人类窃笑的声音。
主要以榕果等植物果实为食,特别是乌榄,即使体积大于它的头部,也能被它全部吞下。偶尔也吃昆虫。常与其他鸠鸽类在一起觅食,但种类却随着取食场所的不同而有差异,例如在榕树等结小形树果的树上大多与绿鸠类在一起,而在橄榄树以及结大形无花果的树上则大多与山皇鸠等大形鸠鸽类在一起。
繁殖期为4-7月。雄鸟求偶时频频向雌鸟挺胸、点头、松开颈部的羽毛进行炫耀,并且绕着圈子走等。营巢于森林中的树木枝杈上。巢主要由枯枝构成,呈浅盘状,较为简陋,巢内也没有铺垫物。每窝产卵1-2枚。卵的颜色为白色,大小为41-51×31-37毫米。由雄鸟和雌鸟轮流孵卵。
该物种分布范围广,不接近物种生存的脆弱濒危临界值标准(分布区域或波动范围小于20000平方公里,栖息地质量,种群规模,分布区域碎片化),种群数量趋势稳定,因此被评价为无生存危机的物种。
列入中国国家重点保护动物等级:二级
列入中国濒危动物红皮书等级: 易危
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 2012年濒危物种红色名录ver 3.1——低危(LC)。
附件列表
故事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