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库-中国往事  > 所属分类  > 
[0] 评论[0] 编辑

壮族霜降节

壮族霜降节是指每年农历九月,既壮语里称的“旦那”(晚稻收割结束)之后的霜降期间,劳作了一年的壮族乡民们,用新糯米做成“糍那”、“迎霜粽”,招待亲朋好友。人们也趁农闲的机会交朋结友、走亲串戚、对歌看戏,同时在节庆期间卖农产品、购买生产生活用具,为第二年的春耕做准备。2014年11月,“壮族霜降节”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四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目录

有地方特色的节庆文化。该节庆主要流行于大新、天等、德保、靖西、那坡等县的壮族德靖土语地区,其节日影响范围包括越南、云南、广西南宁、崇左等地区。这些地区每年都很重视这个独具特设的节日,对这个节日的热情不亚于中国的传统节日——春节。

传说

壮族霜降节以大新县下雷镇最具特色,其来源与下雷土司传说和庆丰收有关。相传土司第十四世许文英,其妻岑玉音为湖润土司的女儿,曾和其夫于清末一道骑牛到闽越沿海抗倭(一说抗安南)。因为岑玉音是骑着牛去打仗的,所以被称为“娅莫”,“娅”是壮语里对老年妇女的称呼,“莫”即黄牛。岑玉音抗侵略凯旋之日正值霜降节,为纪念许文英及岑玉音,下雷人民建起玉音庙(庙娅莫),逢霜降日民众扛着玉音的画像举行游神活动。关于岑玉音的事迹有两种不同的传说, 一说壮族妇女岑玉音箭术高超, 勇敢过人, 曾带兵去广东、福建沿海一带抗击倭寇。她用兵果断, 料事如神, 多次打败入侵的倭寇, 得到皇帝的封赏, 最后她解甲回乡, 直到逝世。人们因她曾在霜降这一天大败倭寇, 所以在这一天举行祭祀以示纪念, 逐渐形成为霜降节。另一说是她和丈夫一起, 为保卫壮族人民的安宁及财产, 率兵抵御入侵之敌, 于霜降之日大获全胜, 故当地百姓庆祝三天, 定为节日。每逢霜降的前一天, 各地壮胞都到下雷附近各村寨借宿, 次日清晨到玉音庙进行拜祭。据说清代时, 当地州官也要备办供品前来参加祭祀。群众祭祀完后归来, 就近表演舞狮、演唱壮剧、民歌等活动, 欢度怀念民族英雄的节日。节庆由此而来,已有三百多年历史。

壮族霜降节还与稻作族群的节期规律有关,是丰收节的一种形式。《归顺直隶州志》中关于“霜降节”的记载中云:“前一日,州城各户裹粽,谓之‘迎霜粽’。节间燃烛烧香,供祖先,给小孩。四乡亦作糯米糍,谓之‘洗镰’。推原其故,盖幸登场事竣也。” 

形成背景

大新县下雷镇有着得天独厚的适宜商业滋长的地理位置。它处于交通要道,是沟通靖西、德保、大新、天等的枢纽;云南文山、广南、富宁到南宁的货车沿古桂滇道从这里经过。与下雷镇毗邻的大新硕龙镇;天等上映乡、龙茗乡、把荷乡、福新乡;德保的龙光乡;靖西的湖润镇;越南高平省等与下雷镇有着相近的语言与文化,这些地方离各自商业中心都相对较远交通不便,而下雷刚好处于核心位置上。另外下雷社区地盘较少,人们田地不多,行商代替稻作形成传统生产方式。人们传说“霜降节购买的东西耐用和吉祥”,使得霜降节与生俱来的带有浓重的商业性。经过三百多年的发展演变,形成的“霜降圩”远近闻名。

内容

下雷镇壮族霜降节举办时间定在每年阳历的10月23日前后“霜降”期间。节庆持续三天,分为“初降”(或称头降)、“正降”与“收降”(或称尾降)。大新县志里对霜降节的描述是:“当时吃汤圆、杀鸭宴请、烧香供祖先,以示五谷丰登。下雷连续活动三天,节日气氛极浓。”初降这一天,传统上主要是敬牛,这一天让牛休息。人们一早就开始忙碌做棕子、糍粑、杀鸡宰豚准备款待来自四面八方的亲戚朋友。下雷镇地处中越边境,又是古桂滇古道的必经之地,同时,下雷还处在大新、天等、靖西、德保四县交界的边缘地带。因此,初降这一天,大新、天等、靖西、德保等县的人纷纷来到下雷参加节庆。客商们更是早早地摆开摊位,降节的商品从生产到生活用具,应有尽有。正降这一天的上午为敬神活动。人们先到拿着糍粑、肉、香烛等祭品到娅莫庙祭拜进香,一些人负责打扮成士兵模样,举着牙旗,敲锣打鼓,在狮子的开道下把娅莫画像抬出来巡游。传说娅莫(玉音夫人)的形象上长毛裸体,骑在牛背上,娅莫像要挨家挨户把下雷街都巡过,巡到哪家,哪家就要放鞭炮;每到一个民间信仰庙宇,。巡游时,被认为“命轻”的孩子是不能出门观看的,以免生病。在清代,不但一般百姓祭祀,土官也必身着官服,率众顶礼拜祭。游神结束后,霜降节进入闻名的“霜降圩”。人们传说:“霜降节购买的东西耐用,吉祥。”旧时人们会省下一年的钱,到霜降节时才买新东西,图个吉利。小孩子特别盼望过霜降节,因为到了霜降节就有新衣服穿了。沿袭下来的俗信观念,使得人们特别乐意在霜降节期间购买生产用具、生活器具等。做买卖的客商来自云南、湖南、江浙、广西百色、崇左、南宁等地。在顾客中,越南的侬族占了很大一部分。正降晚上,进入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时间。人们搭起舞台,演上土戏(壮戏)。年轻人三三两两地对起山歌,对歌活动一直持续到第二天的尾降,形成规模宏大的霜降歌圩。

节庆活动中最值一提的是壮族板鞋舞。相传板鞋舞源自明代嘉靖年间,壮族女英雄瓦氏夫人率领广西俍兵赴浙江抗击倭寇时,她用三人缚腿赛跑的方法训练郎兵,使得军纪严明、同心协力,后来便演变成这种有趣的运动了。

文化内涵

壮族霜降节和其它传统的壮族节庆一样,其产生与人们的一年的生产节律相关。霜降节正值晚稻收获,是丰收后的庆祝活动。由于下雷所处的特殊地理位置和悠久的土司文化,使霜降节由单纯庆丰收节庆活动,发展成为祭祀民族英雄、进行商贸活动、民俗文化表演的综和性民俗活动。展现出丰富多彩的壮族民俗文化,承载壮族土司文化、反侵略斗争的历史记忆。

壮族霜降节产生于大新县下雷镇,但已影响到周边的县市。其参与人员表现出跨地区与跨国性。通过商贸活动也为各地域及中越边民的友好往来搭建了极好的平台。下雷为广西边陲重镇,在中央与地方、国与国的“和”与“争”过程中,人们总会从本族群的价值判断出发,确立自己的民族英雄,经过岁月浸染形成对英雄的神化与崇拜。对英雄、尤其是抵抗外来侵略英雄的崇拜,成为生活于下雷的族群的文化性格,是壮族霜降节产生的动内力。霜降节中对女英雄“娅莫”的崇拜仪式,是这种反侵略传统的集体记忆过程。

壮族霜降节更是文化展演的大舞台。霜降节为青年男女交际提供了一个场所,年轻人以山歌会友结朋,形成著名的“霜降歌圩”。传统的霜降节都有舞龙舞狮、斗鸡耍猴、对歌唱土戏等活动。现在的霜降节,在企业的赞助下,政府和当地社区还组织篮球赛、拔河比赛、山歌比寒等娱乐活动,使得壮族霜降节活动更是精采纷呈。

附件列表


0

故事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如果您认为本故事还有待完善,请 编辑

上一篇 藏族婚宴十八说    下一篇 344国道

同义词

暂无同义词
  • 友情链接:
  • 中原企业家
  • 华锐社区
  • 法学学习
  • 故事库
  • 舆情信息
  • 郑州商业观察
  • 美丽中国
  • 药食同源
  • Lovely China
  • 纯欲天花板
  • 留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