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库-中国往事  > 所属分类  > 
[0] 评论[0] 编辑

蛋壳脑袋规则

"蛋壳脑袋"规则,是指某人有一个像"鸡蛋壳那样薄的脑袋",通常不会对正常人造成伤害的打击却会造成对该人的致命损害。为确定责任,保护受害人,在判断行为与损害之间是否存在因果关系时,应认为存在因果关系并且加害人有"过失"。作出这一判断的最重要原因是,存在损害事实且加害人没有抗辩事由。在"蛋壳脑袋"规则中,应当适用过错责任,而不是公平责任。

目录

蛋壳脑袋规则:该规则由英国的马肯农(Mackinnor)法官于1939年创立。

马肯农法官在一个案例的判决中指出:“一个对他人犯有过失的人,不应计较其受害人的个人特质,尽管受害人的这种个人特质增加了他遭受损害的可能性和程度。对于一个因受害人头骨破裂而引起的损害赔偿请求,受害人的头骨的异常易于破裂不能成为抗辩的理由”。

立法

此法律的目的是要警惕世人,必须假设每个人都是豆腐做的,任何伤人的举动,都可能导致最严重的伤害,也可能招来最严重的惩罚。受害者的任何旧患,原有的内伤,都不能用作开脱罪名的理由。动手前,请三思。

案例

实例一  美国一八九一年的案例Vosburg v.Putney。一个十一岁的小孩,踢了一个十四岁少年的大腿几下。这个十四岁的少年的脚碰巧有旧患,不堪一击,结果成了一个跛脚。小孩辩解说,他并没有要严重伤害他的意图,谁料到那么三两下的脚踢可以让人残废?可是法官不同意。法官认为,伤害超出预计,并不是一个可以减轻罪行的一个理由。况且,伤人的行为是在学校发生的,而不是户外的操场,小孩的行为是明显不当的。小孩必须向对方作出赔偿。

实例二  1962年发生了这么一件伤人案。两个员工起了争执,其中一个将一个烧红的铁条抛向对方,烧伤了他的皮肤。后来,伤者的伤口慢慢恶化,转为癌症,最终死亡。辩方辩解说:伤者原本已经拥有容易患癌的体质,这是攻击者始料不及的,因此,攻击者不能对伤者的死负责。法官不同意。法官凭着蛋壳脑袋理论,认为攻击者所估计的致伤程度跟案情是不相关的。关键是,攻击者当初根本不该打人。既然打了人,就必须对打人的一切连带后果负责。

实例三  不久前,新加坡有多位演员为了宣传新片,坐上开蓬车游街。突然间,有个摩托骑士向演员们丢臭蛋。不巧的是,臭蛋击中了女主角的眼睛,并刺破了她的眼角膜。腐烂的蛋汁随即流入眼球,造成严重伤害。后来经过急救,虽然不至于瞎眼,视力的完全恢复仍需一段时间。如果伤人者被指控,法官绝对不会接受“谁料到臭蛋可以严重致伤眼睛”的理由。当摩托骑士向演员抛臭蛋的那一刻,他就应当作出最坏的打算,并准备为任何的严重的后果负责。

附件列表


0

故事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如果您认为本故事还有待完善,请 编辑

上一篇 黑腹树鸭    下一篇 陈扬

同义词

暂无同义词
  • 友情链接:
  • 中原企业家
  • 华锐社区
  • 法学学习
  • 故事库
  • 舆情信息
  • 郑州商业观察
  • 美丽中国
  • 药食同源
  • Lovely China
  • 纯欲天花板
  • 留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