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库-中国往事  > 所属分类  > 
[0] 评论[0] 编辑

彝族左脚舞

彝族左脚舞,彝语称“咕遮”,古名堕左脚。道光年《定远县志》称:“谓堕左脚,盖以左脚先起故也”。左脚舞是彝族人民在长期的社会生活中形成的以娱人、交往、健身为目的,以歌、舞乐活动为内容,并包含了彝族人民对天、地、日、月、火、虎、原始、自然崇拜及诸多文化表现形式的代表性传统舞种。左脚舞产生于2000多年前土著彝族时期的原始社会。经漫长的人类社会发展历程,形成相对固定的左脚歌舞乐跳法和唱法。左脚舞等为表现形式的彝族左脚舞文化,千百年来深受牟定彝家儿女所喜爱。2008年6月7日,云南省牟定县申报的“彝族左脚舞”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遗产序号:670 Ⅲ-73。

目录

左脚舞,是彝族的传统舞蹈。左脚舞有1000多年历史,早在康熙41年(1702年),就有左脚舞最早的文字记载。左脚舞传承千年经久不衰,是目前云南彝族人聚集区流行最广、影响最深的彝族舞种,被誉为彝族文化的活化石。

左脚舞,又称“打跳”、“跳歌”、“跳脚”、“迭脚”、“跳左脚”,广泛盛行于楚雄彝族自治州大部分地区,各地虽然叫法各异,跳法各具特色,但形式基本相同。牟定境内的左脚舞,主要以彝族倮倮颇、列颇两大支系的跳法为代表,俗称“跳左脚”、“跳脚”,但凡彝家喜庆婚娶,吉事礼俗,传统节日,农闲时节,人们便会自发地少则几人数十人,多则百人上千人,围着篝火或是围起圆圈,跳起左脚舞,小伙子们粗犷地弹起龙头四弦,姑娘们则放声高唱左脚调,尽情欢跳,通宵达旦。境内规模较大的跳脚活动首推一年一度的传统三月会,距今已有400多年的历史。清康熙《定远县志》载,三月二十八日,城外南郊东岳宫(庙)四万远近商贾汉彝买卖衣具货物,至四月初三方散。至晚,男女百余人,吹葫芦笙、弹月琴、吹口弦,唱彝曲,环围跺左脚,至更余方散。

牟定左脚舞2008年入选国务院批准文化部确定的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数百年来每到农历正月十六和三月二十七、二十八、二十九三天或有人家娶妻嫁女,夕阳西下之时,远远近近的彝族和其他民族群众不邀而到,弹起龙头弦子,男女和声或齐声唱起左脚调,手牵手、肩并肩,围成一个个几十乃至上百人的大圆圈,欢跳左脚舞。伴着铮铮作响的弦音,和着高亢清脆的歌调,他们时而蹉脚闪腰,时而折步跌脚,时而甩腿对脚,时而摆手转身,舞步整齐统一,舞姿轻盈健美。《彝族民间歌舞——左脚舞》由《高山顶上茶花开》、《莫给小妹白等着》、《彝山松毛绿茵茵》、《青菜心白菜苔》、《我们团圆在今晚》、《昙华山好地方》、《阿哥阿妹跳脚来》、《赶会调》、《小哥小妹去玩耍》、《歌唱丰收年》等十个曲目组成。 牟定,左脚舞的故乡。每年农历三月二十七至二十九是民族传统盛会"三月会",届时,既是彝族歌舞的海洋,又是商贸活动的热浪。

艺术特色

左脚调节奏明快,通俗易懂,纯朴自然,表现力丰富,为高八度声腔演唱,清脆悦耳,高亢热烈,具有浓郁的地方文化特色。牟定县境内共整理出广泛流传的左脚调有300多首,其中,彝族祝酒歌的代表《喜欢不喜欢也要喝》为左脚调的代表曲目。

传承现状

左脚舞是彝族传统优秀文化的重要标志,蕴涵了彝族社会发展历史及生活方式等全部深层的文化积淀,是目前彝州流行最广,影响最深的彝族物种,被誉为彝族文化的活化石。左脚舞文化节是一项融文化活动、旅游活动、学术活动、经贸活动于一体的大型地方性节庆活动,其起源于一年一度的传统节日“三月会”。

逢每年的农历三月二十七日至二十九日这三天,牟定境内外的成千上万彝、汉、苗等各族群众穿上绚丽的节日盛装不约而同来到县城赶节,他们一起手拉手,肩并肩,围起数十个大圆圈,伴随着铮铮作响的四弦声和清脆悦耳的左脚调声跳一起欢快的左脚舞,时而闪腰跌脚,时而拆步合脚,舞步整齐统一,气氛非常热烈。夜晚,则燃起篝火,围火而舞。整个牟定县城成为了歌舞的海洋,场面十分壮观。对于多数彝族青年男女来说,赶三月会的目的就是跳左脚舞合谈情说爱。

附件列表


0

故事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如果您认为本故事还有待完善,请 编辑

上一篇 暗锤打人    下一篇 谒老君庙

同义词

暂无同义词
  • 友情链接:
  • 中原企业家
  • 华锐社区
  • 法学学习
  • 故事库
  • 舆情信息
  • 郑州商业观察
  • 美丽中国
  • 药食同源
  • Lovely China
  • 纯欲天花板
  • 留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