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国家公务员考试
目录
计划招录2.8万余人近166万人通过报名审核
本次国考共有120多个中央机关及其直属机构和参照公务员法管理的单位参加,计划招录2.8万余人。
根据人社部的统计,共有165.97万人在报名环节最终通过了用人单位资格审查,较2016年的148.63万人增加了17.34万,通过资格审查人数与录用计划数之比为58:1。
通过报名的人数并非就是最终参加考试的人数,因为近年来,国考一直存在“弃考”现象。
以2017年度国考为例,官方数据显示,有148.63万人通过招录机关资格审查,113.7万人缴费确认参加笔试,98.4万人实际参加考试,参考率约为86.58%,这也意味着去年有超过50万考生“弃考”。
按照此前发布的招考公告,2017年12月10日上午9:00—11:00,进行行政职业能力测验考试,下午14:00—17:00,进行申论考试。
此外,一些职位除进行公共科目考试外,还实行“2+X”考试模式,即除行政职业能力测验、申论两门公共科目考试外,考生还需要统一参加专业科目考试或外语水平测试。
招考公告显示,报考中央对外联络部、中央编译局等部门日语、法语等8个非通用语职位的人员,先参加12月9日下午进行的外语水平测试。
另外,报考中国银监会、中国证监会及其派出机构特殊专业职位、公安机关人民警察职位的人员,先参加12月9日下午进行的专业科目考试,其专业科目考试成绩与公共科目考试成绩一同公布,并按各占50%的比例合成笔试综合成绩。
每年国考,考试纪律都被官方多次强调。本次国考前夕,国家公务员局网站特别发布提醒,期望有志于成为公务员的广大考生从自身做起,诚信报考。
国家公务员局考前提示,考生应严格遵守考试纪律,不带违禁物品,不做违纪之事,不抱侥幸心理,不搞作假舞弊,妥善保护好自己的考试试卷和答题信息,坚决抵制任何集团作弊、利用各种手段作弊等丑恶违法行为。考后不散布、不传播考试试题,不参与网上不负责任的议论。
国家公务员局还提醒考生,考试当天,公务员主管部门将联合公安机关、无线电管理等部门,对考场及周边环境进行严密监测,严厉打击考试作弊行为。
此外,国家公务员局希望广大考生、特别是进入面试以后环节的考生,不临时随意放弃面试资格和录取资格,以免错失实现职业理想的机会,影响其他考生权益和招录机关的正常补员需求。
中央机关及其直属机构2018年度考试录用公务员笔试成绩将于2018年1月25日公布。考生可在中央机关及其直属机构2018年度考试录用公务员专题网站(https://bm.scs.gov.cn/2018)查询考试成绩。
据国家公务员局考试录用司负责人介绍,2018年划定合格分数线时,既考虑到新录用公务员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又兼顾了不同职位层次对公务员能力的不同要求,对省级以上(含副省级)职位和市(地)、县(区)级职位采取了分层划线的方法,同时对西部地区和艰苦边远地区基层职位予以一定的政策倾斜。
报考省级以上(含副省级)职位的合格分数线为:总分不低于105分,且行政职业能力测验不低于60分。
报考市(地)、县(区)级职位的合格分数线为:总分不低于90分,且行政职业能力测验不低于50分。
给予政策倾斜职位的合格分数线为:
西部地区和艰苦边远地区(山西、内蒙古、吉林、黑龙江、广西、四川、重庆、贵州、云南、西藏、陕西、甘肃、宁夏、青海、新疆等15个省区市)市(地)、县(区)级职位的合格分数线为:总分不低于85分,且行政职业能力测验不低于45分。
大学生村官、“三支一扶”等服务基层项目人员定向招录职位的合格分数线为:总分不低于85分,且行政职业能力测验不低于45分。
非通用语职位的合格分数线为:总分不低于85分,且行政职业能力测验不低于45分。
特殊专业职位的合格分数线为:总分不低于85分,且行政职业能力测验不低于45分。
银监会、证监会和公安机关人民警察职位的公共科目分数线按照职位所属层级划定,且专业科目考试不低于45分。
中央公务员主管部门将根据各职位规定的面试比例,按照笔试成绩从高到低的顺序,确定各职位参加面试的人员名单,并面向社会统一公布。面试工作由各招录机关具体负责组织实施,根据招考实施方案,面试工作将于今年3月底前完成。面试前,招录机关将在中央机关及其直属机构2018年度考试录用公务员专题网站(https://bm.scs.gov.cn/2018)上发布面试公告,载明面试人员名单、面试最低分数线、面试时间、面试地点、联系方式以及其他须知事项。
对于公共科目笔试合格人数未达到规定的面试比例的部分职位,中央公务员主管部门将在2018年1月和5月组织两次公开调剂。
据了解,今年中央公务员主管部门根据《公务员考试录用违纪违规行为处理办法》,对违反考试纪律的人员进行了严肃处理,并将有关人员情况记入了公务员考试录用诚信档案库。
附件列表
故事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如果您认为本故事还有待完善,请 编辑
上一篇 2017年度中国媒体十大流行语 下一篇 吴兆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