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佽飞斩蛟龙图赞
目录
观佽飞斩蛟龙图赞
佽飞斩长蛟,遗图画中见。
登舟既虎啸,激水方龙战。
惊波动连山,拔剑曳雷电。
鳞摧白刃下,血染沧江变。
感此壮古人,千秋若对面。
这是一首赞画诗。绘画最讲求神似,写画赞怎样将达到神似境界的画中形象在画赞中转述出来,是相当困难的。李白写的画赞,不显雕琢,状物写貌,能用传神之笔勾勒出画中人物的精神风貌、人物的性格特征,恰与人物的社会地位相吻合。这首《观佽飞斩蛟龙图赞》就写得很出色。此诗描写佽飞为了保护全船乘客生命,不顾个人安危,奋起下水斩蛟,声势壮烈,使人惊心骇目。
这个故事原载《淮南子·道应训》。原文就写得比较生动,反映了古代人民对克服自然灾害的幻想。画家形之于丹青,意境已很显豁。诗人又形之于笔墨,这种艺术创作之再创造,要作到形神均似,是很困难的,而李白却表现得极为完美。
结语“感此壮古人,千秋若对面”。画龙点睛,使全诗的思想境界得到进一步地升华,赋予诗篇以歌颂古人见义勇为的思想意义。
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祖籍陇西成纪(今甘肃天水附近),先世于隋末流徙西域,李白即生于中亚碎叶(今巴尔喀什湖南面的楚河流域,唐时属安西都护府管辖)。幼时随父迁居绵州昌隆(今四川江油)青莲乡。他一生绝大部分在漫游中度过。公元742年(天宝元年),因道士吴筠的推荐,被召至长安,供奉翰林。文章风采,名动一时,颇为唐玄宗所赏识。后因不能见容于权贵,在京仅三年,就弃官而去,仍然继续他那飘荡四方的流浪生活。公元756年,即安史之乱发生的第二年,他感愤时艰,曾参加了永王李璘的幕府。不幸,永王与肃宗发生了争夺帝位的斗争,失败之后,李白受牵累,流放夜郎(今贵州境内),途中遇赦。晚年漂泊东南一带,依当涂县令李阳冰,不久即病卒。
李白诗歌以抒情为主。他真正能够广泛地从当时的民间文艺和秦、汉、魏以来的乐府民歌吸取其丰富营养,集中提高而形成他的独特风貌。他具有超异寻常的艺术天才和磅礴雄伟的艺术力量,一切可惊可喜、令人兴奋、发人深思的现象,无不尽归笔底。李白是屈原之后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有“诗仙”之称。与杜甫齐名,世称“李杜”。存世诗文千余篇,有《李太白集》三十卷。
附件列表
故事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