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库-中国往事  > 所属分类  > 
[0] 评论[0] 编辑

纳西筝

纳西筝,纳西族弹拨弦鸣乐器。纳西语称扎(Za)。流行于云南省丽江纳西族自治县。

目录

公元13世纪中叶,由北方蒙古族地区传入云南纳西族地区。相传1253年,蒙古忽必烈南征大理时,将随军乐队的乐师和全部乐器都送给了纳西木天王阿良。其中就有筝。用这套乐器演奏的乐曲有如丝竹音乐,后来称作“白沙细乐”。《丽江府志》(公元1743年纂修)载:“夷人各种,皆有歌曲跳跃歌舞,乐工称‘细乐’。筝、笛……诸器与汉制同。……相传为元人遗音。”因此,筝即在纳西族流传。

形状构造

形制与汉族筝相同。在纳西族的一首民歌《轧砍砍》中,记述着筝的选材和制作过程。可见,纳西族工匠曾经制作过筝。据袁丙昌、何青《丽江纳西古乐乐器》载,在纳西族民间老艺人和锡典的家中,收藏有一张丽江纳西族传世古筝(残),琴身全长150厘米、首宽24厘米、尾宽26厘米、中厚6.7厘米,共鸣箱已经干裂,无弦无柱,但从穿弦孔可以看出,此筝十三弦。因久已不用,只作为古董保存,制作年代不详。

发展沿革

纳西筝的演奏技法现已无人可知。但在历史上,纳西族却出现过弹筝能手和诵筝诗人。那是在清末和民国年间,纳西族有了自己的筝演奏家习杏樵(1868年—1942年)。他与著名的纳西族古琴家牛涛、笛子演奏家马子云齐名。在民间享有“牛琴、马笛、习筝”之誉称。清代纳西族诗人王竹琪听习弹筝后有诗云:“小弦清脆转急迫,大弦平弦何噌。小弦大弦互错杂,繁音迭奏难为评。(忄先)疑穿石漱碧玉,复如出谷鸣黄莺。”“一弹丹桂金粟散,再弹古柏寒涛清。茶罢酒醒客离席,余音绕前楹。”从诗句中可以看出,纳西族弹筝艺人有着较高的技艺水平。20世纪40年代以来,因筝的演奏后继无人,故在丽江“白沙细乐”和“纳西古乐”中一直没有再使用筝。

附件列表


0

故事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如果您认为本故事还有待完善,请 编辑

上一篇 丽江纳西族民居    下一篇 邓家彦

同义词

暂无同义词
  • 友情链接:
  • 中原企业家
  • 华锐社区
  • 法学学习
  • 故事库
  • 舆情信息
  • 郑州商业观察
  • 美丽中国
  • 药食同源
  • Lovely China
  • 纯欲天花板
  • 留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