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古家具
目录
有学者认为,香火(灶火)布局在座位正中,根古代的火崇拜有关。架木覆被以后,最先安放灶火(支火撑)。决定蒙古包的核心香火位置在哪一点时,按坠绳垂下来正对的地方,就是支放火撑的中心点。火撑的四条腿,要使两两的连接线正与套瑙的纵木平行。火撑外框放置的时候,以火撑为中心,四周的距离要相等,而后安排出门口的地板。火撑古代是青铜的,有三条腿。后来变成生铁的,成四条腿。三条腿火撑出现以前,支三块石头生火。火撑和锅灶安放的时候,提倡放得端正,或可以向西偏斜,但决不向东南偏斜。这主要是怕福气冲门(东南)跑掉。锅盖的梁要对着套瑙横木,不能与它交叉。锅旁放茶壶和火盆。茶壶嘴冲着灶火,不能对着客人。
火撑支好,火撑圈放好后,在包内环形的空间里铺垫子。如包内无家具,垫子一直能铺到边。如果有箱柜、被桌(行李桌)等,家具下面不铺垫子。蒙古包的垫子有"毡包八垫"的说法。有四大主垫、四个三角垫子组成。四大主垫的前面紧靠火撑圈的四边,后边紧靠哈那的围墙。包内的空间是环形的,四大主垫铺下以后,就会出现三角形的空白,用三角形的垫子补齐。八个毡垫铺下以后,上面还可以放长方垫子,作为装饰,西边、北面一铺一对。 铺毡垫须看正反面。平时不看也可以,新盘上建包一定要正面朝上。
从正北开始,西北、西、西南方都放男人用的东西,相反的东北、东、东南半边都放女人用的东西。这种安排,与蒙古人男右女左的座次直接有关系,也与男女分工不同有关。不是封建主义重男轻女的反应。
(1)神位:西北面放佛桌,上面放佛像和佛龛。佛像有时装在专门装佛爷的小盒中。 佛龛中主要安放佛像,有时也在里面或上面放经书或召福的香斗、箭等。佛龛前要放香烛、佛灯、供品、香炉。佛龛平时不开,佛爷也不取出来。供奉佛爷或正月的时候,要将佛爷请出来,在怀前举灯敬香,供奉食品。扯起一条或几条哈达,从乌尼上吊住,上面悬挂彩带流苏之物。本来,黄教的佛像应供奉在正北方。因为蒙古族一直以西北为尊,古代的神物一直供奉在西北。黄教进来以后,便在西北供奉起佛爷来。
(2)男人用品摆放位: 蒙古包的西半边,是男人用品摆放的位置。新包赞词中"打开西面箱子看到:猎物、纸笔、书帐、征战用品、摔跤服都有"就可以证明。套马杆上的套索也吊在同样的地方,凡是马鞍具,都怕人从上面跨越。套索凡人践踏过的地方都不能放,这也说明蒙古人对马的热爱。蒙古包内刀或枪都要挂在西哈那上,刀尖或枪口冲门,这也是古代习惯的延续。
(3)马鞍具摆放位:蒙古包西南酸奶缸的前后,哈那的头上挂着狍角或丫形木头做的钩子。上面挂着马笼头、嚼子、马绊、鞭子、刷子等物。挂时嚼子、扯手等要盘好,对着香火,好像准备拿走似的。嚼子的口铁不能碰着门槛,挂在酸奶缸的北面或放在马鞍上。放马鞍的时候,要顺着墙根立起来,使前鞍鞒朝上,骑座朝着佛爷。如果嚼子、马绊、鞭子分不开,笼头、嚼子要挂在前鞍鞒上,顺着左首的韂鼻向着香火放好,鞭子也挂在前鞍鞒上,顺着右手的韂垂下去。马绊要挂在有首捎绳的活扣上。
西南面正好门后面不放东西,在靠后可以放酸奶缸之类。本来捣奶子是妇女的活,怎么放在西边?原来在蒙古人的历史上,挤马奶和做酸奶(也算马奶酒)是男人们的事。鲁布鲁克的游记(十三世纪)里就清楚地记述了这一点。
(4)被桌摆放位:在佛桌和东北方放的箱子中间(北面),放着狮子八腿被桌。儿子要成家的时候一定要给做一张这种桌子。这种桌子,铺着专门制作的栽绒毯子,上绣三种样子的双滚边花纹,两头分别横放一个枕头,中间是新郎新娘的衣服被褥。新郎的枕头放在被桌的头部,新娘的枕头放在被桌的尾部。枕头向着香火,其面用四方的木头制作,用蟒缎蒙皮,库锦饰花(几层),四角用银子镶出来。新郎的枕头自家准备,新娘的枕头从娘家带来。被桌上放衣服的时候,袍子的领口一定要朝着佛爷。袍子的胸部放在上首,男人的衣服放在上层,女人的衣服放在下层。一向叠垛衣服的时候,如放在北面,领口朝西,如放在西面,领口朝北,不能朝门,因为死人的衣服才这样放。
(5)女人用品摆放位:紧挨被桌的东北方,是放女人的箱子(脚箱)的地方,一共一对,是从娘家用骆驼运来的,里面有女子的四季衣服、首饰、化妆品等用具。
(6)食物奶食摆放位:毡包的东墙是放碗架的地方。碗架分好几层,可以放许多东西,各有各的地方:碗盏、锅灶、勺子、茶、奶等。放置也有规矩:肉食、奶食、水等不能混放,尤其是奶食和肉食不能放在一起。因为奶里混进荤腥容易发霉,对做酸奶不利。此外,也跟蒙古人崇尚白色有关。奶、茶要放在上面,水桶放在地上或碗架的南头。盘碗中间最尊贵的是条盘(盛放羊背的),放在东边最尊贵的上首(靠北)。蒙古人家有三个福圈:家、院,野外共三个。家中的就是条盘。条盘放在东横木靠前,碗架上面或挂在哈那头上。除了主人外别人不能动它。一切口朝上的器皿一定要口朝上放置,不能倒扣。但是锅、筐、箩头三样东西,在外面可以扣过放置。家中最尊贵的是奶桶,不能乱扔乱放。这是因为先白后红的饮食习惯造成的。勺子、铲子、笊篱之类也不能倒扣,柄向着香火朝上放置。如果挂起来放置的话,面朝着香火。锥子、斧子放在碗架的下层。这两种东西是捣砖茶用的,时么时候也不能离开。另外茶是饮品之尊,所以捣茶的工具也不能乱放。
(7)奶缸、水桶摆放位:毡包东南上放的东西,比起其他地方来说,能够随着季节作相应的变化。春天除放水、牛粪以外,把刚生的牛犊在这里拴一两个月。夏秋要增加酸奶缸,要盖泥灶支锅生火做奶皮子。冬天放水缸、牛粪、多出的火撑子。
门槛的东边不远,是么时候都放着狗食桶。东南近火撑的地方,放着牛粪箱子。不能从箱子上跨越,不能垂腿坐在上面。牛粪是生火的。无论从崇拜火来考虑,还是从尊重祖宗的香火考虑,进出时都要把袍子撩起来,不要让袍边扫着牛粪箱子。火剪子之类的东西碰到脚下,也要拿开,不能从上面跨越。
(8)辛门:门口铺木板,不放东西,只供人们出入。
分三个圆圈,东西的摆布分八个座次。不仅八方都有安放东西的地方,正中还有安排香火(灶火)的地方,因此也可以说有九个座次。但是南面有门,不能放东西,如果不算座次的话,还是八个座次。
主要是继承了老祖宗敬奉香火、神佛的传说,同时也跟男女劳动的不同分工有关系。再则这种陈设形成的固定规矩所以能保持不变,还在于蒙古包的形状几千年来没有改变。新婚时,新房(蒙古包)、家具和生活用品全部是新的。
一本以中国唯一一座蒙古族家具博物馆藏品为研究对象的专著《蒙古族家具》出版发行,吸引了国内外众多蒙古族文化爱好者走进这座专题博物馆,了解蒙古族家具的变迁。
这座以蒙古族家具为主要藏品的博物馆,坐落于内蒙古自治区西部的乌海市,占地约6000平方米,总投资1700万元,面向公众开放。馆内收藏了具有浓郁民族特色的近代蒙古族家具和饰品930余件,公开展出274件,展品多数为清末民初的蒙古族木质家具。
馆内设有“史海钩沉”“民俗奇葩”“艺苑撷珍”和“文化交流”4个单元,展示的蒙古族传统家具精品包括桌案类、贮藏类、坐卧类和架具类4种,主要有衣柜、板箱、方桌、轿子、佛教祭祀用的供桌、饮食器皿、捕猎工具和蒙古族贵族头饰等。
蒙古族家具博物馆馆长李京波表示,希望通过设立蒙古族家具博物馆,把一些经典的蒙古族木制家具保存下来,以保护这个民族的特色文化。
“蒙古族木制家具的固有特性导致它们不易保存。”李京波说,由于制作家具的材料多为北方常见木材,如榆木、杨木、松木等,所以人们更新家具的周期短,收藏者很难见到年代久远的家具。
另外,蒙古族木制家具便于拆卸、组合的卯榫结构,与蒙古族曾经的游牧生活相适应,但它最大的弊端就是组合、拆卸对家具损耗过大,减少了家具的使用寿命,从而导致清朝以前的蒙古族家具很难保存至今。
随着时代的发展变迁和蒙古族生产生活方式的改变,这些古朴精美的蒙古族家具已渐渐从牧人家中消失。“蒙古族家具博物馆的建成,使见证了草原文化物质形态成长过程的家具和饰品在馆内永久收藏,它们将成为蒙古族珍贵的物质文化遗产。”李京波说。
随着古典家具越来越受消费者和收藏者喜爱,蒙古族家具也在成为收藏热点之一。蒙古族古典式的家具是在宋、辽、金家具形式基础上逐渐发展起来的,并具有浓郁的民族风格和特色,同时突出木材自身的纹理,造型端庄,制造完美而且实用、坚固。
蒙古族家具种类包括椅凳、桌案、床榻、柜架、摆件以及其它日用品类。元朝时蒙古族家具发展到鼎盛时期。半牧半农经济形式的出现,使得家具需求量猛增,更由于蒙古族王公大臣、寺庙喇嘛僧众,大牧主及住在城镇的富商们精神与物质的需求,蒙古式家具逐渐走向用料考究、做工明快、挺而有力、浑然天成的时代风格。这时的蒙古族家具与汉文化结合,已成为代表一个时代的中国元朝家具了。
元朝家具在中国家具史上有着承前启后的贡献,它既抛弃以往一贯采用漆饰加工的制作方法,突出了木材纯朴的材质,又体现了人们追求自然的心理,给以后明清家具留下了广阔发展空间。元顺帝曾被誉为“鲁班天子”,看来,一位当政者对某些事物的宠爱,必然是上行下效。
明朝建立后,中原的木器家具发展成{TodayHot}“明式家具”,蒙古族家具大体上是处于保守状态,遂与中原家具日渐有别。但是中华民族文化是一个大融体,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民族家具也是如此,既有一脉相承的血源关系,也有春桃秋菊各香一时的特色。
上个世纪四十年代,北京广渠门外关厢有一妙觉观世音庙,殿内供奉观世音,佛像前有一核桃木制作的供桌,是插肩榫云头牙子翅头供案。长约3米余,高可过1米,宽在80公分左右。案板下方,云头牙子部位,深雕一鹰一熊作争斗状。这件木器上的深雕,气势磅礴,夸张大气,浑然天成,是一件难得的木器艺术品,可惜因战争关系,庙宇被拆后,巨大的供案下落不明。
附件列表
故事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