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库-中国往事  > 所属分类  > 
[0] 评论[0] 编辑

诗赋弦

起源于民间鼓子词曲。清光绪初年,直隶宛平县朱家务村曲艺艺人贾万全(绰号贾三)和张家务落第书生朱广达,两人喜好戏曲,为抵制社会盛行之“五毒”(吃、喝、嫖、赌、抽),首创“诗赋弦同乐会”。

目录

河北地方戏——诗赋弦

起初,根据小说、鼓书段子、民间故事,由朱编写戏词,贾配唱腔,编排了一些生活小戏,农闲时,组织年轻农民,在朱家务村用清音坐唱形式自演自乐。初期上演剧目有《小上坟》、《张德押宝》、《当琴》等。唱腔皆用民歌曲调根据剧情需要稍加修饰。武场以“花会”的大鼓、大镲,打开场前“官通”;文场以三弦、板胡、曲笛为其伴奏,控制节奏的乐器为七块竹板。由于剧本故事通俗明了,曲调易学易唱,受到群众欢迎。

经典剧目

光绪十九年(1893),朱家务村民集资购买了服装、道具,改清音坐唱形式为戏曲表演形式。嗣后,不仅在本村演出,还经常去邻村或庙会演出。至光绪二十六年前后,脚色行当由“三小”(小生、小旦、小丑),又增了老生、花脸。文、武场增加了四胡、笙等。剧目有《苏落元》、《小姑贤》、《三怕婆》、《循环报》、《老妈进京》、《老少换》等。

传播发展

光绪三十年前后,诗赋弦逐步发展成为小剧种,先后传播到宛平县的西里河、贺北、西北町、西胡林、高各庄、天官院等村。光绪三十四年流布到固安县宫庄村,出现一名较有影响的演员阎半台。由官庄又流传到该县的柏村、南赵、东湾等周围十几个村。

宣统元年(1909),固安县北相庄谷兴,在山东某地做过钱庄生意,晚年还乡。官庄兴办诗赋弦戏会,他时常来看排练,由于他善弹唱,很快掌握了这个小剧种,并将自己所能之曲牌[柳含烟]、[边桥]、[织蒲席]等汇入诗赋弦之中,同时又增加了《石栓丢锄》、《武松杀嫂》、《下河南》、《三世修》、《四劝》、《双推磨》、《借油》、《顶嘴》、《郭巨埋儿》、《痴癫配》、《田松抢亲》等十几出戏,大大丰富了诗赋弦的演出剧目。此后固安的大辛庄,涿县的西韦坨、芦村、同村和房山县的东吕村等,也都有了诗赋弦。

民国初年,是诗赋弦兴旺时期,《难中合》、《双拜堂》、《访良乡》、《看瓜园》是这个时期的主要流演剧目。民国十年(1921)西胡林和官庄两个村戏会组成一个班,由贾万全等人带领曾赴天津“天华景”和北平天桥小剧场做过一次试探性的演出,这次虽未促成专业班社, 但对诗赋弦剧种的发展是一个推动,使其在艺术上更为完善。如将竹板改为大梆子,武场改用京、梆锣鼓经,增加了间奏、更衣、换堂等乐曲。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初期,诗赋弦剧目增至一百余出。五十年代初,东湾村诗赋弦剧团,成员达到一百二十余人,剧目连续演五天五夜。涿县西韦坨“戒赌民乐盛会”在抗战时期演过《保长》、《穷人大翻身》等,1949年后曾到北京电台录音。

附件列表


0

故事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如果您认为本故事还有待完善,请 编辑

上一篇 pv    下一篇 贝凯特军事体育俱乐部

同义词

暂无同义词
  • 友情链接:
  • 中原企业家
  • 华锐社区
  • 法学学习
  • 故事库
  • 舆情信息
  • 郑州商业观察
  • 美丽中国
  • 药食同源
  • Lovely China
  • 纯欲天花板
  • 留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