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库-中国往事  > 所属分类  > 
[0] 评论[0] 编辑

达斡尔族传统曲棍球竞技

达斡尔传统曲棍球运动,达语称作“贝阔他日克贝”,其中的“贝阔”系指球棍,达斡尔球棍选择根部弯曲、枝干挺直的柞木削磨加工而成。达语中球被称为“朴列”,其大小如棒球,分木球、毛球、火球三种,偶尔也使用骨球。木球用柞树根削磨制成;毛球用畜、兽毛搓制而成;火球主要用于夜间运动,它以桦树上长出的已硬化的白菌制成,壳硬内空,球上穿通数孔,注入松明,点燃后烟火不熄。2006年5月20日,该遗产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目录

居住在中国北方嫩江之滨的达斡尔族人民,很早就喜爱曲棍球运动。曲棍球是达斡尔族最喜爱的传统体育活动,有着悠久的历史,一直流传在民间。达斡尔语称曲棍球为"波列",称曲棍为"波依阔"或"贝阔"。

由于冬季漫长寒冷,达斡尔族人民对被称之为"波依阔"的体育运动情有独钟。曲棍是由当地山上生长的柞木制作。击球部分长而扁,如同冰球杆。达斡尔族的曲棍球队已经在国内和国际大赛中多次获奖,莫力达瓦达斡尔族自制旗被称为"曲棍球之乡",达斡尔族地区成为中国现代曲棍球运动的发源地。

溯源

据史书记载,我国古代辽王朝的契丹人最爱打曲棍球。辽代以前的唐、宋年间也颇盛行。中国古代曲棍球的先驱者姓名已经无法考证,但可以肯定的是,至少在距今一千多年前唐代初期,古代曲棍球运动就已经盛行了。现存大英博物馆的一只唐朝彩色花瓶和现存日本正仓院的一块刺绣丝绢上,都绘有唐代儿童打曲棍球的图案。

令人惊奇的是,当时打曲棍球的竟然都是女子,唐代宫词上就载有"殿前铺设两边楼,寒食宫人步打球"之句。这里说的步打球就是指曲棍球运动。当时的宫女到寒食节这一天,要到宫殿前表演曲棍球给皇帝看。

唐代的"步打球"和北宋的"步击"游戏,以及达斡尔族的波依阔,同现代曲棍球极为相似。"步打球"的形象,还可以从保存至今的两条唐代花毡上见到(现保存在日本奈良东大寺佛殿西北的正仓院北仓内)。达斡尔族人民所用的球棍,形状与唐代花毡上"步打球"所用的球棍相似,除长度、重量之外,也与现代曲棍球相似。

随着时间的流逝,此项运动后来在我国其他各民族中基本消失,唯有在莫力达瓦被达斡尔族世代相传下来,成为达斡尔族民间最为流行的体育运动。现在这种曲棍球竞技运动主要分布在内蒙古莫力达瓦达斡尔族自治旗达斡尔族聚居区。当地人称这种游戏为"波依考",意思是"弯曲的棍"。他们把所用的球称为"波列"。

运动特色

打波依阔的规则同现今的曲棍球运动规则近似。在球场两端各设一个营门,两队上阵队员为11人,各有1人守门。门前各有2人守卫,其余的人进攻对方。由场地中心开球,打入对方营门为得分,得分多者为胜。有一个裁判员在场地内负责裁判工作。少年们打毛球,青年们则打木球。在明媚的春天的夜晚,青年们常以屯旁宽阔的草坪为场地,举行富有乐趣的打火球比赛。这种形式的曲棍球运动,特别吸引观众。被双方队员争击的火球。飞来窜去,构成一道道划破夜空的火线图景,观看者不禁发出此时彼落的喝彩声。打曲棍球比打其他球激烈和危险得多。然而,就是这种曲棍球运动,培养了达斡尔族男子不畏艰险的勇敢精神和顽强斗志。

达斡尔族传统曲棍球比赛多在重大节日、集会或空闲时以氏族(莫昆)、村屯为单位举行,比赛场地大都选在平坦的草地或村中开阔的地方,场地大小无统一规定,场地两端各设一个球门,参加比赛的两队人数相等即可,以打进对方球门多者为胜。比赛规则规定不得从左侧抢球和击球,不得用球棍打人或拌人,除守门员外不得用手按球和以脚踩踢球。

民俗

在中国北方嫩江之滨,古老的曲棍球运动开展得如火如荼,就连春播歇晌,当地达斡尔农民都就地取材,用木棍将一个马粪蛋儿当作曲棍球拨来拨去。

曲棍球运动在莫力达瓦十分普及,无论男女老少,不分春夏秋冬,拿杆就能打,有球就会玩。每逢节日和喜庆日子,各个"莫昆"(部落)都要选派高手进行比赛。曲棍球也与达斡尔族人的生活密切相关。过去姑娘们出嫁时还要带上一根精美的球棍,以示对心上人的赞美和期望。

达斡尔族语言中的一些生动比喻也与曲棍球有关。如:"帽子怎么能像曲棍球一样到处乱扔"。对于不成材的木料和不求上进的人,达斡尔人常比喻说:"真是块歪木,只配做曲棍球棍"。如果要挖苦无能者也常说:"连曲棍球都不会,别的还能干什么?"

传承意义

悠久的传统运动,深厚的群众基础,使莫力达瓦于1975年建立了中国第一个男子曲棍球专业队,培育出中国第一个曲棍球国际裁判和第一个曲棍球国际女裁判,并为国家及十几个省市输送了大批优秀教练员和运动员,有几十人成为国家队主力队员,成为中国现代曲棍球运动的摇篮。

名誉

鉴于达斡尔族为中国曲棍球运动作出的突出贡献,1986年,国家体委正式命名莫力达瓦达斡尔族自治旗为"曲棍球之乡"。如今,曲棍球运动已成为达斡尔族的"民族之魂",而那些为旗里赢得荣誉的运动员,则被视为"民族英雄"。

国家非常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2006年5月20日,该遗产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附件列表


0

故事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如果您认为本故事还有待完善,请 编辑

上一篇 沙河藤牌阵    下一篇 合肥微尺度物质科学国家研究中心

同义词

暂无同义词
  • 友情链接:
  • 中原企业家
  • 华锐社区
  • 法学学习
  • 故事库
  • 舆情信息
  • 郑州商业观察
  • 美丽中国
  • 药食同源
  • Lovely China
  • 纯欲天花板
  • 留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