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库-中国往事  > 所属分类  > 
[0] 评论[0] 编辑

吴文光

吴文光(1946年-),江苏常熟人,中国音乐学院教授。2008年被文化部授予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古琴艺术代表性传承人。毕业于中央音乐学院古琴专业,之后获得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古代音乐史硕士,80年代赴美威斯里昂大学(Wesleyan University)获得民族音乐学博士学位。曾任中国音乐学院博士生导师、音乐学系和研究部主任、中国音乐馆馆长等职。他出版了大量古琴独奏CD、DVD、学术著作和论文,早期录制的《潇湘水云》曾获得中国唱片社金唱片奖(1949-1989)。
中文名
吴文光
性别
国籍
中国
出生地
江苏常熟
出生年月
1946年
毕业院校
中央音乐学院、美国威斯里昂大学
职业
教授
主要成就
民族音乐学博士、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古琴艺术代表性传承人

目录

吴文光吴文光

吴文光(1946年-),江苏常熟人,中国音乐学院教授。2008年被文化部授予

吴文光幼年跟随父亲——虞山派一代宗师

在史学方面,吴氏教学侧重于实际音乐的史学研究层面。自七十年代末起,吴氏致力于明代琴谱《神奇秘谱》的研究,在挖掘、整理、用打谱来重建中国古代音乐的实际音响方面独树一帜。由他打谱并经他演奏后重新被赋予生命力的古代作品有:《幽兰》、《樵歌》、《离骚》、《秋鸿》、《大胡笳》、《小胡笳》、《列子御风》、《关雎》等数十首,此项研究现被列为文化部重点科研项目。

在民族音乐学的教学和研究方面:吴氏采用中西融通之实证方法,揭示中国传统音乐(尤其是古琴音乐)的深层结构和微观体系。诸如,音乐不只是乐音的运动,同时也包括运动的乐音;左手揉滑弦时的运动方向、幅度、强弱及在音乐进行中的各种组合,这些表面看来属于音乐形态学的问题正是琴乐表现的力的结构的具体体现,是演奏者情感的真实记录等;他主张尊重古琴演奏者演奏的现时心理时值,并运用拍速变化的理论进行记谱,这在理论上为长期困惑琴界因记谱不能反映实际演奏的状况提供了某种解决方法。这方面的著作与文章有:《中国音乐现象的美学探索》、《吴景略的古琴音乐》(英文)、《论古琴情感形象的生理记录法》、《<碣石调·幽兰>研究》、《琴调》、《打谱探赜》等。

古琴传承

吴文光自青年时期便以琴成名,擅长演奏《

著作和论文

主要的学术著作和论文有:《琴调》、《中国音乐现象的美学探索》、《虞山吴氏琴谱》、《吴景略的古琴音乐》、《论古琴情感形象的生理学记录法》、《“碣石调·幽兰”研究》、《“神奇秘谱·太古神品”探微》等。在这些著作中。他采用实证的方法,揭示传统中国音乐(尤其古琴音乐)的深层结构和微观体系,诸如音乐不只是乐音的运动,同时也包括运动的乐音;左手揉滑弦时的运动方向、幅度、强弱及在音乐进行中的各种组合,这些表现看来属于音乐形态学的问题是琴乐表现力的结构的具体体现,是演奏者情感的真实记录等;他主张尊重古琴演奏者演奏的现时心理时值,并运用拍速变化的理论进行记谱,在理论上提供了某种解决琴界长期因记谱不能反映实际演奏善之困惑的方法。

他曾对《碣石调·幽兰》及《神奇秘谱》进行整理与打谱,成绩斐然。

录制的唱片

他早期录制的唱片《潇湘水云》曾获得中国唱片社(现为中国唱片公司)金唱片奖(1949-1989)。近期灌制的激光唱片专辑有:《流水》、《阳春》、《古琴大师吴文光》、《琴统搴英》、《列子御风》等,包括了四十多首曲目;并出版有其父子两代人的打谱作品《虞山吴氏琴谱》作为古琴教材。

附件列表


0

故事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如果您认为本故事还有待完善,请 编辑

上一篇 厕所革命    下一篇 推进互联网协议第六版(IPv6)规模部署行动计划

同义词

暂无同义词
  • 友情链接:
  • 中原企业家
  • 华锐社区
  • 法学学习
  • 故事库
  • 舆情信息
  • 郑州商业观察
  • 美丽中国
  • 药食同源
  • Lovely China
  • 纯欲天花板
  • 留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