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北西大门抗战烈士陵园
目录
淮北西大门抗战烈士陵园位于固镇县任桥镇清凉村。陵园占地22亩,高大的红色门楼,掩映在绿树丛中,园内苍松翠柏,庄严肃穆,一尊由张爱萍将军题词的“抗战烈士万古长青”的纪念碑高19米,数百个刻有知名烈士的墓碑形成错落有致的碑林,整个陵园内长眠着2400多位抗战英烈,是皖北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和红色旅游的胜地。
陵园由抗战烈士纪念塔、烈士墓 相关人物欧兴田、张爱萍、彭雪枫、张震等组成。
抗战时期,固镇县任桥镇清凉村为中心方圆百里是苏皖边区唯一一块没有建立伪政权的地方,成为我党沟通东西的交通要道,彭雪枫、张爱萍、张震等一大批抗战名将都曾在这里留下过战斗足迹。
彭雪枫师长称它为“淮北西大门”,清凉村一带成了日伪我争夺的焦点,我军2400多名同志牺牲于此。抗日战争胜利后,就在清凉村修建了淮北西大门抗战烈士陵园,淮海战争期间,陵园毁于战火。
陵园占地面积15000平方米,大门是一座9米高、镶嵌着由张震将军亲笔题写“淮北西大门抗战烈士陵园”的中式仿古门楼,陵园内矗立着一座19米高的抗战烈士纪念塔,塔上镌刻着张爱萍将军亲笔题写的“抗战烈士万古长青”8个苍劲大字,陵园内已有近30座烈士墓,每座墓前均勒碑立石,详述烈士的生平经历和壮烈事迹。
园内保存着张震上将当年使用过的马鞭、谢邦治将军珍藏几十年的文件包、张爱萍上将当年留下的一床粗布被、新四军在清凉的老照片等珍贵文物及10多位老将军的题字。陵园已成为固镇县及周边地区干部群众,特别是未成年人接受爱国主义和革命传统教育的基地。
2005年淮北西大门抗战烈士陵园被命名为“固镇县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2006年、2012年被命名为“蚌埠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欧兴田,安徽省蚌埠市固镇县任桥镇清凉村人,1925年出生, 14岁时在学校读书的他被张爱萍将军选中,参军进新四军四师做了一名文书,在清凉一带参加抗日战争。抗战后又参加过解放战争、抗美援朝。怀着对昔日战友的眷眷之情和对先烈们的缅怀敬仰,上世纪80年代他主动放弃城市里的优裕生活,开始筹建并守护地处偏远的任桥镇清凉村“淮北西大门抗战烈士陵园”。
欧兴田老人坚持在陵园守墓,这一守就近30年。为筹建修陵资金,欧兴田拖着病躯,背上干粮,北上京城,南下上海,东到青岛,西去兰州,在老领导、老战友和政府的帮助下,重建淮北西大门抗战烈士陵园;历时两年半、行程数千里,将烈士遗骨找到找齐,为烈士们建立了档案。
附件列表
故事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