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库-中国往事  > 所属分类  > 
[0] 评论[0] 编辑

苏州评话

苏州评话源于宋代说话伎艺。清代剧作家李玉的《清忠谱》第 2折《书闹》中,描述了明末清初苏州说书中演说《岳传》的情景,有表,有白,有类似赋赞的韵文,和如今的苏州评话相同。明末清初的著名评话艺人柳敬亭,曾在苏州及其附近一带说书,与苏州评话有密切的渊源关系。清代中叶,苏州评话进入鼎盛时期,成立了苏州评弹最早的行会组织光裕社。在咸丰、同治年间,出现了说《水浒》的姚士章等评话名家。

目录

苏州评话源于宋代说话伎艺。清代剧作家李玉的《清忠谱》第 2折《书闹》中,描述了明末清初苏州说书中演说《岳传》的情景,有表,有白,有类似赋赞的韵文,和如今的苏州评话相同。明末清初的著名评话艺人柳敬亭,曾在苏州及其附近一带说书,与苏州评话有密切的渊源关系。清代中叶,苏州评话进入鼎盛时期,成立了苏州评弹最早的行会组织光裕社。在咸丰、同治年间,出现了说《水浒》的姚士章等评话名家。

主要特点

苏州评话是用江苏苏州方言讲故事的口头语言艺术。其语言由第一人称即说书人的语言和第三人称即故事中人物的语言两部分组成,而以前者为主。这就和戏剧的语言有质的区别。它是讲故事,而不是演故事。第一人称语言称表,第三人称语言称白,表和白以散文为主,只说不唱。但也有用作念诵的一小部分韵文,包括赋赞、挂口、引子和韵白等。赋赞用以描景、状物和渲染、烘托人物的心理状态及性格特征。挂口是人物的自我介绍。引子是说书人的书情介绍或点题。韵白是韵文的表或白,或铺叙情节,或总结前段书情。

苏州评话很注重噱,有“噱乃书中之宝”的说法。人物性格和情节的矛盾展开中产生的喜剧因素,叫“肉里噱”。用作比仿、衬托、借喻和解释性的穿插,叫“外插花”。与此相类似,用只言片语来引起听众的笑声,叫“小卖”。

表演方式

苏州评话,俗称“大书”,只说不唱,兼融叙事和代言为一体。叙事为说书人以第三人称之表叙,代言为书中人物用第一人称的表演,称为“起脚色”。评话多为一人独说(单档),偶亦有两人为双档的。演出注重说噱,并对人物事件评点议论,以史料时事穿插印证。

评话的表演包括“手面”和“面风”。这种动作和表情,也分说书人的和故事中人物的两大类。说书人的动作和表情,是解释性的,并用以表达说书人的喜怒哀乐和爱憎态度。故事中人物的动作和表情,由说书人用近似故事中人物的语言,包括语音和语调来讲话,叫做“起角色”。起角色是对故事中人物的模仿,而不是演员以故事中人物的面目出现,“登场面依然我”。说书人在书台上,始终是以演员身份出现的。这和戏剧的表演,也有质的不同。

评话的演出,因演员的说法、语言、起角色等方面的不同特色,形成了不同的风格和流派。如有的演员说法严谨,语言经反复锤炼后基本固定,叫作“方口”。有的随机应变,舌底生花,善于即兴发挥,适应不同的听众而随心变化,叫作“活口”。有的演员说表语如联珠,铿锵有力,为“一口干”或“快口”。相反,则为“慢口”。有的演员以说表见长,少起角色,则为“平说”。有的以起某个角色见长,如有“活关公”、“活周瑜”、“活鲁智深”等美称。

艺术传统

苏州评话至迟在明末清初就已形成,清代中叶进入鼎盛时期,成立有行会组织光裕社。至咸丰、同治年间,出现了说演《水浒》的姚士章等名家。

苏州评话的艺术传统非常深厚。表演以第三人称即说书人的口吻来统领叙述,中间插入第一人称即故事中人物的语言进行摹学。摹学故事中人物的语言举止叫做“起角色”,第三人称的说演称“表”,第一人称的说演称“白”,表和白以散文为主,也有用作念诵表演的部分韵文,包括赋赞、挂口、引子和韵白等。表演注重制造喜剧性的噱头,有“噱乃书中之宝”的说法。又因演员在语言运用和“起角色”等方面的不同特色,形成有不同的风格流派。如说演严谨,语言表达基本固定,叫做“方口”;随机应变,舌底生花,善于即兴发挥,为适应不同的听众而随时变化,叫做“活口”;说表语如联珠,铿锵有力,叫做“快口”,相反则为“慢口”;以说表见长,少起角色,称为“平说”。其艺术上的发达为同类说书形式所少有。

改革发展

苏州评话的“说法”改革,评话界曾经有两种意见:一种认为,评话要姓“评”,要以说为主,要讲究语言的通俗、生动、风趣,有时代色彩。一种认为,要以演为主,要充分运用各种书坛上的艺术手段:如说、噱、演、手面、角色开打、方言、八技,以及扇子、醒木、手帕、茶壶、茶杯、话筒等。要立得多,坐得少;演得多,表得少;动得多,静得少。这两种改革意见,经过实践,大体形成了两种新的“说法”特色:

一种是在评话表演中加“情”的因素,做到“情”、“劲”交融。评话演员杨玉麟创作《清代三侠>,在矛盾冲突中以韵白、官白、表演、角色的行动等着重抒发人的感情,再有意识地安排“小卖”,书说得轻松活跃、别开生面。杨玉麟总结:“大书要有情,关键刻画人,内容合情理,然后再用劲。”

一种是根据听众新的审美心理,革新“说法”,老书新说,常说常新。金声伯在说《包公》传统书目时,保持和发展“戏派”评话表演艺术,说、演并重。用生活化的语言和贴近生活、贴近时代、贴近社会的穿插,通俗生动地使传统书目既有历史感又有时代感;善于抓现场“小卖”因素,使听众不时发出轻松的笑声。

传统节目

苏州评话的传统节目约有五十多部,其中包括讲史性的《西汉》、《东汉》、 《三国》 、 《隋唐》 、《金枪》、《岳传》、《英烈》等,俗称“长靠书”,又称“着甲书”;侠义性的《水浒》、《七侠五义》、《小五义》、《绿牡丹》、《金台传》等,俗称“短打书”,此外还有神怪故事和公案书如 《封神榜》 、《济公传》 、《彭公案》、《施公案》等。

新中国成立后,先后记录了《三国》、《水浒》、《岳传》3部长篇书目,整理出版了曹汉昌的《岳传》、张国良的前后《三国》12册、潘伯英的《张汶祥刺马》和部分折子书。

苏州评话的节目形态多属长篇故事,分回逐日连说。每天说演一回,每回约一个半小时。通常一部书能连说月余,长的可达一年半载。其艺术表现以单线顺叙为主,用“未来先说、过去重提”的方法进行前后呼应,同时用不断设置“关子”的办法来制造悬念,吸引听众。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苏州评话编演了一批新书目,重要的有《江南红》、 《铁道游击队》 、 《林海雪原》 、 《烈火金钢》 、《敌后武工队》等,还出现了一些中短篇节目。

近些年来,苏州评话听众锐减,书场萎缩,艺人大量流失,生存发展面临危机,急需加以扶持和保护。

代表人物

陆耀良

评话演员。江苏苏州人。读过10年私塾。幼时为玄妙观大殿后露天书场之常客,又长期聆听评话名家演出,熟悉评弹各家艺术。17岁拜何(绶良)派《三国》传人汪如云为师,同年登台,在江浙城镇演出。1944 年至上海“汇泉楼”演出,颇获好评。1951年再次至沪,与顾又良拼档,任上手,开讲《将相和》。1953年,又与黄(异庵)杨(振雄)档越做,走红一时。1958年入红旗评弹队,1960 年进长征评弹团,“文革”中转业。1979年重返书坛,入上海新长征评弹团,任艺术委员会副主任。擅说表,说法轻松幽默,用语雅而不俗。又以节奏快,口齿清,顺势贯气为特点,称为“小走马”。起脚色求神似不求形似,以语气、眼神和表情的配合来表现脚色的身份和性格,并吸收京剧马连良飘洒俊逸的动作身段,形成洒脱舒展的表演风格。勤阅读,将史志、通鉴和民间传说中的知识融入书中,使何派《三国》细腻风趣的特色得以继承发扬。又将传统书中的表现手法运用于新编长篇《将相和》及《林海雪原》广受好评。2012年12月,著名评话表演艺术家陆耀良先生仙逝,享年94岁。

唐耿良

评话演员。江苏苏州人。1933年师从唐再良习《三国》 ,一年后在江浙一带演出。1944年进入上海,不久渐有影响,成为蜚声书坛“七煞档”之一。1950年编演长篇评话《太平天国》 。1951年加入上海市人民评弹工作团(今上海评弹团),任副团长。为协助组织及首批入团的18位演员之一。同年,随团赴安徽治淮工地进行文艺宣传。1952年参加创作中篇《一定要把淮河修好》,并参加第二届中国人民赴朝慰问团赴朝鲜慰问,之后编演短篇评话《黄继光》、《张积慧》。1955年前后,又编演短篇评话《王崇伦》、《朱润余》等,此后还先后与人合作编写了中篇《王孝和》、《冲山之围》、 《白求恩大夫》 、《焦裕禄》及《如此亲家》等。说表以流畅晓达,剖析周到,事理分明为特点,并善于顺应潮流,结合时事,对比映衬,使书情富有新意。其演出本《三国·群英会》经整理,由中国曲艺出版社出版。历任中国曲艺家协会理事及中国曲艺家协会上海分会(今上海曲艺家协会)第一、二、三届副主席。

代表作品:

《太平天国》 、《一定要把淮河修好》、《黄继光》、《张积慧》、《王崇伦》、《朱润余》、《王孝和》、《冲山之围》、 《白求恩大夫》 、 《焦裕禄》 、《如此亲家》等。

非物质文化遗产

国家非常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2006年5月20日,苏州评话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书目

苏州评话的传统书目,约50多部。一类说历史故事,属讲史类,如《西汉》、《东汉》、《三国》、《隋唐》、《金枪》、《岳传》、《英烈》等,为“长靠书”,又称“着甲”一类是“短打书”,讲英雄好汉、义士侠客的故事,如《水浒》、《七侠五义》、《小五义》、《绿牡丹》、《金台传》等;还有神怪故事和公案书,如《封神榜》、《济公传》、《彭公案》、《施公案》等。

苏州评话都是讲长篇故事,分回逐日连说。每天说一回,每回约一个半小时。能连说几个月,长的可达一年半载。这种长篇连说的特点,形成了评话特殊的结构手法。单线顺叙,用未来先说、过去重谈的方法前后呼应。用“关子”来制造悬念,以吸引听众。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苏州评话创作、改编了一批新书目,如《江南红》、《铁道游击队》、《林海雪原》、《烈火金钢》、《敌后武工队》等。还出现一些中、短篇作品。

附件列表


0

故事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如果您认为本故事还有待完善,请 编辑

上一篇 海南雅思出国留学服务有限公司    下一篇 贾海涛

同义词

暂无同义词
  • 友情链接:
  • 中原企业家
  • 华锐社区
  • 法学学习
  • 故事库
  • 舆情信息
  • 郑州商业观察
  • 美丽中国
  • 药食同源
  • Lovely China
  • 纯欲天花板
  • 留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