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库-中国往事  > 所属分类  > 
[0] 评论[0] 编辑

秋日登扬州西灵塔

《秋日登扬州西灵塔》是唐代诗人李白所做的一首五言古诗,作品出自《全唐诗》。此诗的艺术风格明快,描写精当全面,水摇金刹影这句简直可以和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媲美,结句很有禅意。

目录

《秋日登扬州西灵塔》⑴

宝塔凌苍苍,登攀览四荒⑵。

顶高元气合⑶,标出海云长。

万象分空界,三天接画梁⑷。

水摇金刹影⑸,日动火珠光⑹。

鸟拂琼帘度,霞连绣栱张⑺。

目随征路断,心逐去帆扬。

露浴梧楸白⑻,霜催橘柚黄⑼。

玉毫如可见⑽,于此照迷方⑾。

注释译文

词句注释

《楚辞》:“将往观乎四荒。”玉逸注:“荒,远也。”

《十洲记》:钟山有金台玉阙,亦元气之所合,天帝居治处也。”

《孝经钩命决》:“地以舒形,万象咸载。”三天,谓欲界天、色界天、无色界天也。

《法华经》:起七宝塔,长表金刹。

《伽蓝记》:宝塔五重,金刹高耸。胡三省《通鉴注》:刹,柱也。浮图上柱,今谓之相轮。

《旧唐书》:火珠,大如鸡卵,圆白皎洁.光照数尺,状如水精,正午向日,以艾蒸之即火燃。

张协《七命》:“翠观岑青,雕阁霞连。”

沈约《明堂登歌》:“雕梁绣栱,丹楹玉墀。”

《楚辞》:“白露既下百草兮,掩离披此梧揪。”《韵会》:“梧桐,色白,叶似青桐,有子肥美可食”楸,《说文》:“梓也。”

《通志》曰:梓与揪相似,《尔雅》以为一物,误矣。陆玑谓“揪之疏理白色而生子者为梓”,《齐民要术》谓“白色有角为梓,无子为揪”,皆不辨揪、梓。梓,与楸自异,生子不生角。

《说文》:柚,条也。似橙而酢。”

《史记正义》:“小曰橘,大曰柚,树有刺,冬不凋,叶青、花白、子黄,亦二树相似,非橙也。”

鲍照《佛影颂》:“玉毫遗觌。”

《法华经》:尔时,佛放眉间白毫相光,照东方万八千世界,靡不周遍,下至阿鼻地狱,上至阿迦吒天。

白话译文

宝塔高高,直指苍穹,登上绝顶,饱揽四周风光

塔顶与天空的元气相接合,高耸的标志在海云之上

地面的万物与天际分界清晰,高塔的上绘满图画的塔梁在三层天之上

湖水把金色的古刹与塔影袅袅摇晃,太阳正放射着耀眼的光芒,如同燃烧的火球一样

飞鸟箭一样穿过琼玉的珠帘,彩漆的塔拱拥抱着明媚的霞光

眼光随着蜿蜒的大路远去,心思却追随着离别的船帆

秋露把梧桐与楸树叶洗白,寒霜把柚子与柑橘催黄

隐约中看到了那玉白的毫毛,刹那间把迷茫的世界照亮

作品鉴赏

此诗的艺术风格是明快的,描写精当全面,水摇金刹影这句简直可以和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媲美,结句很有禅意。

作者简介

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豪放派诗人。祖籍陇西成纪(今甘肃天水附近),先世于隋末流徙西域,李白即生于中亚碎叶(今巴尔喀什湖南面的楚河流域,唐时属安西都护府管辖)。幼时随父迁居绵州昌隆(今四川江油)青莲乡。他一生绝大部分在漫游中度过。公元742年(天宝元年),因道士吴筠的推荐,被召至长安,供奉翰林。文章风采,名动一时,颇为唐玄宗所赏识。后因不能见容于权贵,在京仅三年,就弃官而去,仍然继续他那飘荡四方的流浪生活。公元756年,即安史之乱发生的第二年,他感愤时艰,曾参加了永王李璘的幕府。不幸,永王与肃宗发生了争夺帝位的斗争,失败之后,李白受牵累,流放夜郎(今贵州境内),途中遇赦。晚年漂泊东南一带,依当涂县令李阳冰,不久即病卒。李白诗歌以抒情为主。他真正能够广泛地从当时的民间文艺和秦、汉、魏以来的乐府民歌吸取其丰富营养,集中提高而形成他的独特风貌。他具有超异寻常的艺术天才和磅礴雄伟的艺术力量,一切可惊可喜、令人兴奋、发人深思的现象,无不尽归笔底。李白是屈原之后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有“诗仙”之称。与杜甫齐名,世称“李杜”。存世诗文千余篇,有《李太白集》三十卷。

附件列表


0

故事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如果您认为本故事还有待完善,请 编辑

上一篇 塞齐·泰尔    下一篇 于頔

同义词

暂无同义词
  • 友情链接:
  • 中原企业家
  • 华锐社区
  • 法学学习
  • 故事库
  • 舆情信息
  • 郑州商业观察
  • 美丽中国
  • 药食同源
  • Lovely China
  • 纯欲天花板
  • 留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