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库-中国往事  > 所属分类  > 
[0] 评论[0] 编辑

南极科考站

自人类发现了我们居住的星球上最后一块大陆——南极洲之后约半个世纪,就有不少捷足先登的科学家们去探索白色大陆的奥秘,开展一些初期的科学考察活动,因此南极科考站由此建立。

目录

1895年初,一支

夏季考察站和常年考察站: 20世纪50年代起,许多国家的科学家相继来到南极规模的实地考察,建立了一个又一个科学考察站。

中山站中山站

进行了空前南极科学考察站,是考察队员赖以生存和开展科学考察的基地、大本营。在南极洲建立的科学考察站一般分两种,一种是设备、建筑都较简易的夏季考察站,仅供考察队在南极夏季宿营和工作,在严寒的冬季就关闭。在南极洲约分布有100多个夏季考察站。

另一种考察站称为常年科学考察站或叫永久性考察站,是为了长期开展南极综合性多学科考察而建立的。站址选择要求高。建设和维持费用大,站上备有各种功能建筑用房。如通讯室、发电站、科学实验室、队员健身房、仓库以及油库、车库等。一个大的南极科学考察站有十几栋甚至更多的建筑。例如,美国麦克默多站有上百栋建筑,夏季可容纳上千人居住、工作,冬季也能容纳 200人。

南极常年科考站绝大多数建立在南极大陆沿海岸,这是为了停靠考察船,方便补给。目前,仅有美国的阿蒙森一斯科特站建在南极点,俄罗斯的东方站建立在内陆南极高原上。这两个站均靠飞机补给,每年维持费用十分昂贵,但其科学考察意义十分重要。

主要规定

《南极条约》环境保护议定书已由各南极考察国政府批准,即将生效,这是一部对南极环境及其生态保护最完全、最权威的国际性条约,它必将对进一步加强南极环境保护和促进南极科学研究显示巨大作用。

人类只有一个地球 !地球只剩下最后一块净土——南极!爱护地球。重视南极环境保护,就是爱护和重视人类自己。现在每一个来到南极大陆的人都要在这样一份承诺书上签字——“我将尽一切努力不对南极的环境造成污染,不改变和破坏那里的动植物。以此对保护环境作出贡献。”

六大特色考察站

据美国《连线》杂志网站报道,从上世纪50年代起,许多国家的科学家相继来到南极展开实地考察,建立了一个又一个科学考察站。如今,这块冰雪世界上共有53个科考站。以下是给人印象深刻的几个南极科考站。

1.

为了了解南极、认识南极,为人类和平利用南极作出贡献,中国自 1980年开始,连续派遣科学考察人员参加澳大利亚、新西兰、智利、阿根廷、曰本等国的南极考察队进行夏季千口越冬考察。1983年6月,中国参加《南极条约》,成为缔约国。次年年底,中国首次自行组队前往南极。1985年10月,中国成了<南极条约>的协约国,并于1986年6月成为国际南极研究科学委员会的正式成员国。

中国南极科考中国南极科考

自 1984年以来,中国每年都要自己组队奔赴南极开展综合科学考察,并在长城站和中山站派驻越冬科考人员。近20年来,中国已有2000多人次涉足南极洲,在极地冰川学、气象学、生物学、地质地球物理学、海洋学、测绘学、环境科学和寒区医学等方面,特别在南极地质学、南大洋磷虾生态学和高空大气物理学三大学科上,取得了令世人赞叹的高水平科研成果,并同日本、澳大利亚、美国、乌拉圭、德国、法国、挪威、俄罗斯、波兰等国开展了卓有成效的合作研究工作。

中国的北极科学考察工作始于 90年代初,主要是在中国科学技术协会领导下。由其下属有关学会和民间组队,多次赴北极开展地理、地貌、人文、环境、气候和生物学科等方面的考察。为我国较大规模地开展北极多学科考察奠定了坚实基础。中国已于1996年4月成为国际北极科学委员会的17个成员国之一。1995年4月24日一5月6日,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和中国科学院在民间资助下组织的首次远征北极点考察队,有了名队员从北纬87度59分处徒步行走350公里登上北极点。

1999年7月1日一9月9日,中国第一次派出由1 24人组成的庞大的国家科学考察团,乘坐雪龙号破冰船远征北极。雪龙船穿过白令海峡,经楚科奇海到达北冰洋,最远航抵北纬75度30分、西经160度附近,创造了我国航海史上的最北记录。全部行程14180海里。历时71天,其中浮冰区连续航行2000多海里。考察队在北纬75度附近的浮冰上建立了联合冰站。在面临冰裂危险的情况下,进行了长达7个昼夜的科学观测。部分队员还乘直升飞机飞抵北纬77度18分处,是为本次考察的最北点。

这是一次大规模、综合性、高难度的极地科学考察壮举,填补了中国北极考察和研究的空白,刷新了中国极地研究的多项第一,取得丰硕的科研成果,引起国际学术界的关注。

附件列表


0

故事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如果您认为本故事还有待完善,请 编辑

上一篇 扬州革命烈士陵园    下一篇 青州市烈士陵园

同义词

暂无同义词
  • 友情链接:
  • 中原企业家
  • 华锐社区
  • 法学学习
  • 故事库
  • 舆情信息
  • 郑州商业观察
  • 美丽中国
  • 药食同源
  • Lovely China
  • 纯欲天花板
  • 留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