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兰牧骑
目录
乌兰牧骑的蒙古语原意是“红色的嫩芽”,后被引申为“红色文艺轻骑兵”,是适应草原地区生产生活特点而诞生的文化工作队,具有“演出、宣传、辅导、服务”等职能,深受广大农牧民欢迎。1957年,苏尼特右旗建立了内蒙古第一支乌兰牧骑。目前,内蒙古草原上活跃着75支乌兰牧骑,每年演出超过7000场。
近日,苏尼特右旗乌兰牧骑的16名队员给习近平总书记写信,汇报乌兰牧骑60年来的发展情况,表达为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艺事业作贡献的决心。
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2017年11月21日给内蒙古自治区苏尼特右旗乌兰牧骑的队员们回信,勉励他们继续扎根基层、服务群众,努力创作更多接地气、传得开、留得下的优秀作品。
习近平在回信中说,从来信中,我很高兴地看到了乌兰牧骑的成长与进步,感受到了你们对事业的那份热爱,对党和人民的那份深情。
习近平指出,乌兰牧骑是全国文艺战线的一面旗帜,第一支乌兰牧骑就诞生在你们的家乡。60年来,一代代乌兰牧骑队员迎风雪、冒寒暑,长期在戈壁、草原上辗转跋涉,以天为幕布,以地为舞台,为广大农牧民送去了欢乐和文明,传递了党的声音和关怀。
习近平表示,乌兰牧骑的长盛不衰表明,人民需要艺术,艺术也需要人民。在新时代,希望你们以党的十九大精神为指引,大力弘扬乌兰牧骑的优良传统,扎根生活沃土,服务牧民群众,推动文艺创新,努力创作更多接地气、传得开、留得下的优秀作品,永远做草原上的“红色文艺轻骑兵”。
苏尼特右旗乌兰牧骑的队员们:
你们好!从来信中,我很高兴地看到了乌兰牧骑的成长与进步,感受到了你们对事业的那份热爱,对党和人民的那份深情。
乌兰牧骑是全国文艺战线的一面旗帜,第一支乌兰牧骑就诞生在你们的家乡。60年来,一代代乌兰牧骑队员迎风雪、冒寒暑,长期在戈壁、草原上辗转跋涉,以天为幕布,以地为舞台,为广大农牧民送去了欢乐和文明,传递了党的声音和关怀。
乌兰牧骑的长盛不衰表明,人民需要艺术,艺术也需要人民。在新时代,希望你们以党的十九大精神为指引,大力弘扬乌兰牧骑的优良传统,扎根生活沃土,服务牧民群众,推动文艺创新,努力创作更多接地气、传得开、留得下的优秀作品,永远做草原上的“红色文艺轻骑兵”。
习近平
2017年11月21日
1957年6月,第一支乌兰牧骑宣告成立。创建初期,这支乌兰牧骑只有9名队员、2辆胶轮车、2块幕布、2顶帐篷、3盏煤油灯、4套服装、5件乐器、6匹马和播音设备一套、收音机一台、留声机一台。无论是定居点还是放牧点,只要有一个牧民,他们就演出。“乌兰牧骑”的名字在草原上迅速传播开了。
据第一代演员回忆,演出就在农舍和蒙古包中间的土地上,一块空地,一块幕布,没有灯光、音响,演员们点着煤油灯、汽灯、“火把灯”为农牧民演出。尽管条件艰苦,但是看演出的人特别多。
一专多能的乌兰牧骑队员既为牧民演出,又同牧民一起劳动,他们代表的是国家和政府的形象,体现了国家赋予它的特殊身份,并且得到了广大农牧民的认可。”中国社科院民族文学研究所博士后姚慧曾在文章中说。
受乌兰牧骑影响,全国很多地方都成立了乌兰牧骑式的文艺小分队。到1988年,全国仅五大自治区就有236支乌兰牧骑式的演出队。据悉,目前内蒙古草原上活跃着75支乌兰牧骑,每年演出超过7000场。
60年来,内蒙古乌兰牧骑创作了数万个文艺节目,《顶碗舞》、《筷子舞》、《鄂尔多斯婚礼》等艺术精品广为流传,走出了德德玛、牧兰、拉苏荣、金花等一大批德艺双馨的艺术家。
“我13岁时参加乌兰牧骑,呆了整整3年”,蒙古族女中音歌唱家德德玛曾说,“乌兰牧骑对我的影响是非常大的,如果没有这种平台,我不可能与音乐结缘,也不可能最终走上音乐这条道路了”。
附件列表
故事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