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塘弦子舞
目录
弦子,又称“谐”、“叶”、“巴叶”,是藏族特有的一种胡琴,一般由男子演奏。弦子舞,也常称为“弦子”,是在乐器弦子的伴奏下,集歌、舞、乐为一体的综合性藏族歌舞艺术。弦子舞分布于西藏东部及云南、四川、青海等藏族聚居区。表演时由男子拉弦子,女子舞彩袖,随着弦子节奏的变化,歌声舞姿变化多样。弦子的歌词大部分为迎宾、相会、赞美、情意、辞别、祝愿的内容;曲调繁多,歌词丰富,舞步多变。舞蹈时男女舞队各围成半圈,时而聚圆,时而疏散,且歌且舞;男子舞姿重在舞靴、跺脚,显示豪放粗犷之美;女子突出长袖轻柔舒展之美。
巴塘弦子是集诗琴歌舞于一体的综合艺术以琴手为核心,整个弦子的节奏由琴手掌握。跳巴塘弦于不受人数和场地限制在弦胡手的带领下男性在前女性在后并按能歌善舞者及长者在前的习惯排列按顺时针方向围成圆圈且按顺时针方向舞动,领舞的弦胡手是控制节奏和整场弦子舞高低潮的主导者弦子舞开始时由领舞的弦胡手引入所有的参舞者按照这个曲于特定的舞步随节奏翩翩起舞边舞边唱循环反复舞曲的速度由慢逐渐加快把舞曲推向高潮一场弦子舞结束时所有参舞者齐声高喊谐亚,意即跳得好跳得尽兴。在稍作休息后当领舞的弦胡手拉起另首曲子时参舞者再次翩翩起舞。巴塘弦子通常以两种形式而出现,一种是以弦胡(相当于二胡的乐器)而随舞队跳点伴奏的。其方式为琴手领头(即为领舞人)其人数不限少至一二人多则十几人。领舞人之后是男舞者数人接着女舞者也有以舞技音色之差别相互谦让。男童舞者随琴手拉奏的旋律共同起舞一段接着放歌而舞。一首弦子(节目)就这样向左绕圈舞行周而复始。其节奏通常是由慢渐快最后以热烈的气氛将全曲推向高潮而结束一首弦子。另一种则是无任何乐器伴奏的形式它通常为男女舞者交替演唱。这种形式大部分布于甘巴塘弦子的乐器为胡琴。其第一把胡琴是一个弦子艺人用牦寸角做琴筒用羊皮蒙琴面用枝条做拉弓,用马尾做弓弦和琴弦制作而成的。后来有人将牛角琴筒改为圆木琴筒而流传至今琴头多由龙头或宝塔顶装饰意寓吉祥。这种胡琴音质纯正音色厚重深沉既适合十行进间跳动时拉奏又易于制作深受琴手的喜爱。
巴塘弦子盛行于全县各地流行于整个藏区但由于境内各村寨地址环境文通条件以及文化差异故有不同的风格特色总体来说巴塘弦子根据不同的区域分为东区南区和城区(又名中区)三种风格:县城一带的城区弦子舞姿态优美柔和优雅俊逸动作轻荫婉转彩袖轻拂似细风托云漫踏舞步又如蜻蜓点水那轻与柔的基本韵律)汇集于抒情的舞蹈之中其舞蹈节奏中速偏慢风格舒畅飘洒婀娜多姿柔美动人。城区弦于舞集东南区之大成形成了较有代表性的风格而流传于全州我们现在看到的弦子舞风格大多是城区的风格:东区的弦子舞显得平稳娴静古朴端庄,它的舞蹈节奏不紧不慢缓急适中动作幅度也较为小套风格古朴典雅委婉轻柔秀美端庄南区的弦子舞则粗犷有力舞蹈节奏中速偏快舞姿欢畅风格刚劲激烈豪放相犷带有较为明显的卓舞风格。它的组合中常见的蹲跺踏跃等动作将卓舞与弦子舞融为一体给南区弦子赋予了厚重而又热烈的色彩,尽管各地的弦子舞风格不同但在音乐曲调和歌词上各区的弦子舞又有其共性。这些风格的形成或许与当时的交通闭塞地理环境生活习性是息息相关的。
巴塘弦子舞动作组合的核心动作中,有以下几大特点
A、多以顺摆彩袖三步走轻挥长袖一抬腿为主舞彩袖为弦子舞的基本特征三步一弯是弦子舞步中基本动作之;
B、组合中较常见的单手屈肋轻托袖转体踏足微摆头皆是巴塘弦子舞舞韵的自机组成部份;
C、上肢水袖动作的挥(袖)摆(袖)盖(袖)托(袖)规律是巴塘弦子舞姿态丰富动作优美的又一特征;
D、常见的步一靠的转体动作形成了上步轻抛袖盖袖靠步转,颤膝顺份儿腰的协调组合规律;
E、巴塘弦子踏步擦步跨腿步前点步等舞步非常轻盈优美有流畅感。
巴塘弦子的舞者身姿端庄抬头挺胸有弯腰的动作时也保持上半身的挺直即弯腰而不驼背。这点和青海依的体态不同海拔越高的地域舞蹈的动作幅度就越大。巴塘海拔相对较低气候也较温和而且巴塘弦于属于劳动人民自娱性的民间歌舞以抒情言志为主受宗教影响较少因此巴塘弦子体态通常以直立体态为主但根据动作的情节需要可以适时地前俯上身。这一点是传承的过程中不能改变的要素。
巴塘弦子的核心动律主要有三点
A、腰肋的幅度小。巴塘弦子中对坐懈胯的强调并不咀显,上身腰肋部分的摆动较小。
B、以腰带肩以肩带臂。巴塘弦子特别注重腰身转动的舞姿。如转体时身体并不做以腿带身的僵硬转动而是上身先作一点侧转让身体先呈现出一定斜度再以肩带身地做全身随之转动的舞姿。正像三步一抬腿组合的艺决中所说的样欲前先后轻踏步,欲挥袖时先侧身及长袖贴胯短停顿。
C、颤朦。膝步的颤份不能失去无颤不成弦子。
长袖是巴塘弦子的一大特点但是在跳巴塘弦子时手袖有三个要点:
A空间手袖经上弧线时手不过头。巴塘人既信仰苯教崇尚自然又信仰佛教讲究三界。头顶上是佛所以手不能高过头。
B时间手臂的划撩袖交替进行。划撩袖一定是先后交替进行的双手有微妙的时间差而不是双手同时向下甩巴塘人认为巴塘弦子中没有这种做法。
C力度:袖经上弧线时不停不抛而是将手划一十弧形后再随势舞下。其他地区的弦子双臂舞动是随音乐节拍有明显的停顿动作,而巴塘弦子则不停顿:此外巴塘弦子的手袖应当有别于古典舞中的水袖不能抛冲扬而是行云流水般的臂动作的延伸像轻歌慢舞样有一种优美的流畅感。
这些动态特征应当说是习舞者把握一个民族舞蹈风格的核心要素无论形式如何发展这些风格点都基不能失去的。
民族民间舞蹈所呈现的风格不但仅是外部的形式形态或一招一式的方位角度而是一种由内及外的情态心态和神态。逮也是个民族特有的审美风尚它包含着个民族特有的价值观和审美观。就像不同的民族不同的群体对美的价值判断不同一样,有的以妩媚为美有的以“娇艳”为美,有的以温柔为美有的以朴实为美有的以豪放为美有的以力量为美。藏族的女性则是以悠闲、谦和、朴实为美在巴塘人的审美观中又融入了一些康巴人的乐观向上与坚韧豪爽的元素。因此在跳巴塘弦子时,悠闲、祥和、谦和、朴实、乐观、抒情就是我们要着重把握的一种审美取向跳巴埔弦子舞尤其要注意的一种审美观是优美不妩媚,谦和不压抑、 豪放不张扬、悠闲不松懈。这些审美观都直接体现在舞者所传达的身体文化中而这些审美的尺度在当前的教学过程中又很容易忽视。例如过于强调胯部的扭动上身过于前伸腰肋摆动过大颤膝不稳手轴过高等等这些舞蹈形态都体现出我们对一个民族的文化和心态没能准确的把握好而这些恰恰是我们在传承民族艺术时最可贵最不窖忽视的既身体语言所传达的文化内涵。因此对一个民族情感特征的把握需要以该民族整体的文化背景为依托捕捉其特自的民族风韵。
在巴塘,每逢节日,男女聚集翩翩歌舞。一般是男操"白旺"(牛角胡)站立排头,拉起胡琴带领人群拂袖起舞,时而圆集,时而散开,时而绕行而舞,边唱边跳,唱词为"谐"体民歌,也可即兴创作男唱女和,借以抒发内心情趣。
"三步一撩、一步一靠"是巴塘弦子舞的基本律动特点,其含胸、颤膝及长袖的绕、托、撩、盖等动作形成了不同一般的地域舞蹈特色。每逢喜庆佳节,集会野营、劳动之余,人们聚集在"林卡"(林中空地)或坝子跳起弦子舞,男女不拘,人数不限。弦子音乐一般分前奏、间奏、尾声三部分,音乐柔中有刚,优美抒情,节奏富于舞蹈性。
巴塘弦子舞是巴塘人民智慧的结晶。巴塘弦子舞中积淀着厚重的民族文化,折射着浓郁的民族风情,其学术价值和艺术价值都很高。2000年5月文化部正式命名巴塘县为“中国民间艺术之乡”。有着几千首曲目的巴塘弦子成为了藏族民间音乐的最大宝藏,它是保存最完好的藏族音乐的“活化石”,其音乐和唱词已经渗透到了藏族其他各种文学艺术当中,保护巴塘弦子对于保护藏族歌舞艺术、研究藏族文化都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
国家非常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2006年5月20日,巴塘弦子舞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附件列表
故事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