鼓龙鼓虎-长衫龙
目录
它历史悠久,至今已有千年以上的历史。据明代熊大木所著的《大宋中兴史话》记载,宋代,黑蛮龙跟随岳飞抗金立功,被封为龙虎将军,后因岳飞父子风波亭遇害,他“痛哭几日绝食而死”。人们以鼓龙鼓虎-长衫龙的舞蹈纪念这位苗族英雄,并一代一代地流传下来。长衫龙这种苗族芦笙舞过去仅在丧葬和祭寨神仪式中表演,每逢重大节日集会、婚嫁、立房、跳月等传统民族活动都要表演此舞,成为开展娱乐竞赛、增进情谊的重要活动方式。此舞蹈用于跳月时,则多在正月初一至三十的“跳月场”活动中表演。长衫龙包括男子双人舞、四人舞和群舞等形式,整个舞蹈分为三节,第一节表示群龙出现,第二节表示龙腾虎跃,第三节表示群龙抢宝。舞者身着黑色大襟长衫,头插两根野鸡翎,顶龙面牛角图腾,戴髯口,拴红色银饰腰带,手执芦笙,自吹自跳,随着流畅的芦笙旋律作出“龙斗角”、“龙吐水”、“龙出洞”、“龙飞膀子”、“莲花”、“拜见”等动作。该舞伴奏乐器笙管粗长,声音低沉浑厚,音乐节奏鲜明,舞蹈动作与音乐紧密结合为一体,形成一种独具魅力的艺术形式。
源于花苗自古崇拜龙,龙能呼风唤雨,吞噬日月,能使人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能为苗族消灾解难,是他们崇拜的神。据传花苗老祖公们之所以能找到谷撒这块宝地,繁衍几十代子子孙孙,兴旺发达,全得力于龙神的帮助和保佑。花苗原籍江西朱市巷,后被流放贵州,经开阳县江边迁徙至贵定县萝卜寨,在一次农事活动中,老祖公听一片秧鸡叫声,估摸有水源,逐循声探寻,发现有一天然龙形水井穴,他们认为是龙神相助指路,迁寨开荒于此,建成了谷撒寨(村)。为感谢龙神的恩赐,老祖公定下寨规:每年阳历二月初一,封寨(不准陌生人和外族人进寨)杀牛祭龙神,他们把自己模拟打扮成"龙",学着龙的模样跳起舞来祈求龙福佑。人们的虔诚感动了神灵,神灵便教会他们制作芦笙,并传授了龙舞与芦笙舞相结合的长衫龙芦笙舞,舞蹈从此就在花苗同胞中流传开来。这是关于鼓龙鼓虎-长衫龙来源的众多传说中的一个。
谷撒村苗族自古以来崇拜龙,龙能呼风唤雨、龙能使人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勤劳勇敢的苗族人民,每逢收获季节,就用歌舞庆祝丰收、表达爱情,并把自己装扮成龙的模样,身穿黑色长衫,头顶龙面斗角图腾、插野鸡翎,口戴髯口,拴红色银饰腰带,手执粗长芦笙管,自吹自跳。伴随流畅的芦笙旋律,银饰在阳光照耀下闪烁、发出悦耳的叮当声,《龙斗角》、《吐水》、《出洞》等舞蹈,韵味古朴、感情真挚、刚健柔韧,让人赞不绝口。该舞和谐流畅,潇洒大方,表现为苗族芦笙舞的独特风格。舞蹈分为三节,第一节表示群龙出现;第二节表示龙腾虎跃;第三节表示群龙抢宝。
长衫龙这种苗族芦笙舞过去仅在丧葬和祭寨神仪式中表演,每逢重大节日集会、婚嫁、立房、跳月等传统民族活动都要表演此舞。此舞用于丧葬时,于出殡队伍的最前列表演;用于祭寨神时,则于阳历二月初一这一天在杀牛祭祖踩场之际表演;用于立房时,往往在踩屋基时进行;用于跳月时,则多在正月初一至三十的"跳月场"活动中表演。 长衫龙苗族芦笙舞为男子双人舞、四人舞和群舞,舞者身着黑色大襟长衫、头插2根野鸡翎、头顶龙面牛角图腾、口戴髯口,拴红色银饰腰带,手执芦笙,自吹自跳,随着流畅的芦笙旋律,舞着"龙斗角"、"龙吐水"、"龙出洞"、"龙飞膀子"、"莲花"、"拜见"等动作。长衫龙苗族芦笙舞的舞蹈风格"和谐迤丽、刚柔兼蓄、韵味古朴、感情真挚";舞姿矫若游龙、扇若惊鸿、上下稳活、刚健柔韧,人的拟龙化、龙的形象、龙的动态,体现一种深沉古朴的韵味。
长衫龙舞蹈者的装束有着非常的讲究,从服装及配饰都是为了摹拟“龙”而特有的装扮。
首先,身穿黑色长衫。黑色的长衫是主要是为了模拟传说中龙的主体颜色,另外,据当地群众说,在过去生产技术及其落后的少数民族地区,人们主要穿着的布料都是自己织自己染,而布料的颜色就主要是以“黑色”为主。虽然后来苗族同胞的生活水平得到了很大的提高,人们布料的颜色也是五彩斑斓,但传统的舞蹈服装颜色被保留下来。其次,头插野鸡翎。野鸡翎是取其野鸡尾巴上最珍贵、最漂亮的两根羽毛作为装饰,其代表龙的两个龙角。选取野鸡毛来源一个美丽的爱情故事,相传在二月初一谷撒寨封寨的那天,有一位邻寨的姑娘,看中了谷撒寨跳芦笙舞的一位小伙子,可是,封寨的那天按照寨规是不能让陌生人和外族人进寨,于是,聪明美丽的姑娘就想到了一个办法。她把两根野鸡毛悄悄地请人带进了谷撒寨,以表达对小伙子真切地爱意。小伙子看到野鸡毛顿时明白了姑娘的心意,并将野鸡毛插在头上,欢快地跳起了芦笙舞。后来,两人结成美满地姻缘,跳芦笙的时候佩戴野鸡毛的做法也一代代地流传下来。再次,口戴鬃须。鬃须是代表了龙的胡须,选用马鬃来代替,因为马鬃的质地较硬,以表现龙的刚健,且不容易损坏。最后,红腰带。
鼓龙鼓虎-长衫龙历史悠久,舞蹈形式独特,是一种具有人类学、社会学、民族学、民俗学研究价值的民间舞蹈,具有广泛的群众性,舞蹈反映了苗族人民长期劳动中体现出的纯朴、热情和雄浑遒劲的性格和气质,表达了他们心中的理想和希望。长衫龙苗族芦笙舞相传三百多年,具有广泛的群众性,舞蹈反映了苗族人民热情质朴、雄浑遒劲的性格和气质,表达了苗族同胞心中的理想和希望。但是,由于社会环境的改变,外来文化等多方面因素对苗寨多有影响和冲击,现只有一个寨子不足三十人会跳鼓龙鼓虎-长衫龙舞蹈,这一古老的民间艺术形式已处于严重的濒危状态,亟待保护。
该舞1988年参加全国首届斗牛大赛开幕式演出,1991年参加中国西南艺术节开幕式演出,2002年8月参加中国都匀国际摄博会开幕式演出,均受国内外观众的喜爱。2003年10月受第六届北京国际旅游文化节组委会邀请,作为贵州唯一原汁原味少数民族舞蹈表演团赴京参加北京市政府、国家旅游局共同主办的第六届国际旅游文化节,向海内外同胞、外国艺术家、世界人民展示古老悠久的长衫龙苗族芦笙歌舞,展示民族文化土、特、神、奇、绝,展示民族服饰的艺术,民族芦笙舞的展演得到首都人民和世界人民的肯定和认可,赢得了国内外艺术家们的高度赞誉。
贵州省和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有关领导曾多次深入该乡四寨村观看并了解当地神秘的长衫龙舞蹈后指出,当地党委政府要紧紧抓住民族民间文化的典型性,深入挖掘、整理、提高、传承“长衫龙芦笙舞”非物质文化遗产,与当地四寨水库、万亩草场等有利资源结合起来,尝试走发展乡村旅游的路子,加快当地群众脱贫致富的步伐。以此,贵定县在民族文化发掘和弘扬扬上狠下工夫,决定以“文化在旅游中找到钱,文化在旅游中找到路”的思路,带动全县文化经济健康发展。该县宣传、文化、民宗、文联等相关部门组织文化艺人深入农村采风收集整理民族民间歌舞史料,结合贵定布依山歌底蕴深厚,调子丰富的优势制作了民族山歌歌碟《贵定云雾情》、《云雾山布依山歌》,同时还在全县各乡镇不定期举行民族歌会,既极大地丰富了农村的文化生活,又有力地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发展。
附件列表
故事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