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库-中国往事  > 所属分类  > 
[0] 评论[0] 编辑

鄂伦春民族乡

乡村名称,著名的有,呼伦贝尔盟扎兰屯市南木鄂伦春民族乡、黑龙江省黑河市逊克县新鄂鄂伦春民族乡。

目录

民族乡简介

扎兰屯市南木鄂伦春民族乡位于扎兰屯市西北部,地处

民族乡简介

逊克县新鄂鄂伦春民族乡是逊克县两个以鄂伦春族为主体的民族乡之一。位于县城西南部,沾河自南而北流贯乡境中部地区。乡之东部与大平台垦区接壤,南与绥棱县、北安市两地交界,西与德都、孙吴两县为邻,北与松树沟、逊河两乡镇相连。全境均属山区,总面积约6660平方公里,占全县总面积1/3以上,是县内幅员最大的一个乡。

呼伦贝尔盟扎兰屯市南木鄂伦春民族乡鄂伦春民族乡

80年代以前的鄂伦春民族以打猎为生,家家有杆猎枪,养着打猎时骑的马,狗。在冰天雪地的冬天,鄂伦春的汉子们不畏寒冷,不惧风雪,迎着寒风骑着马在山上捕猎。有时候,一上山就是好几天才回家。

新鄂鄂伦春族村是乡政府驻地,位于乡境北部边缘地区,沾河下游左岸,距县城奇克镇85公里。

民族人口

乡建置初期,是一个社、村、队合一的少数民族公社。经过30年的发展,1985年,全乡共6个村民委员会。有鄂伦春、满、蒙古、达斡尔、朝鲜、回、汉等7个民族杂居,共309户。总人口1277人,其中鄂伦春族共79户,290人,占全乡总人口的22.7%。鄂伦春族中,男159人,女131人,他们聚居在新鄂鄂伦春族村,占该村总人口的50%。

历史沿革

1953年开始定居,择地建村,命名新鄂。1956年划为鄂伦春民族乡。1964年撤乡,改建为新鄂人民公社。1984年4月政社分开,改建为新鄂鄂伦春民族乡。

自然资源

乡境内森林资源丰富,盛产松、柞、杨、桦。野生动物有鹿、熊、狍、犴、獐、野猪以及灰鼠、香鼠、黄鼬等。还有猴头蘑、木耳、松籽、黄芪、五味子等土特食品和药材。

农业经济

农业生产以小麦为主,兼种大豆。截止2005年,全乡有耕地35289亩,占全乡总面积的0.35%。境内有沾河林业局所属的11个林场和逊克农场三、五分场所属的4个生产连队。

基础设施

截止2005年,新鄂鄂伦春族村有供销合作社、农机站、卫生院、初级中学各1所。全乡有5所小学,还有广播站和电影队。

黑龙江省黑河市逊克县新兴鄂伦春民族乡

民族乡简介

逊克县新兴鄂伦春民族乡位于逊克县县城东南部,北、东两面与车陆乡交界,南部与宝山、阿廷河两乡接壤,西与松树沟乡相连。全境为山区和半山区,都尔滨河自东而西流贯乡之中部,汇入库尔滨河。总面积为389平方公里,占全县总面积的2.24%左右。

乡政府驻地新兴鄂伦春族村,位于乡全境的北端,距县城奇克镇55公里。自乡驻地乘公路汽车西北行,连渡库尔滨河和逊毕拉河,经车陆乡达县城。

民族人口

截止2005年,辖5个村民委员会,杂居着鄂伦春、满、达斡尔、朝鲜、汉等7个民族,共286户,总人口1036人。其中:鄂伦春族49户,169人,占全乡总人口的15.9%。鄂伦春族中,男85人,女84人,他们分别聚居在新兴村和新建村。

历史沿革

1953年逊克县鄂伦春族定居建村时,一部分鄂伦春人于都尔滨河畔建立新兴村(即新建村),1956年改建为新兴民族乡,1964年改为新兴人民公社。1966年公社驻地由原来的新兴村移驻新址,即新兴鄂伦春族村。1984年4月政社分开,改建为新兴鄂伦春民族乡。

自然资源

境内野生动植物有鹿、熊、犴、狍、野猪、灰鼠、黄鼬,以及猴头蘑、木耳、黄芪、五味子等土特山产。

农业经济

农业生产以小麦为主,兼种大豆。截止2005年,有耕地21196亩,占全乡总面积的3.63%。全乡有链轨拖拉机13台,胶轮拖拉机7台,手扶拖拉机3台,联合收割机8台,农机具121台(件),机械化程度接近80%。逊克农场的3个生产连队也在乡境内。

基础设施

截止2005年,全乡有小学4所,个体工商业6户。

附件列表


0

故事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如果您认为本故事还有待完善,请 编辑

上一篇 陪侍郎叔游洞庭醉后三首    下一篇 王汶石

同义词

暂无同义词
  • 友情链接:
  • 中原企业家
  • 华锐社区
  • 法学学习
  • 故事库
  • 舆情信息
  • 郑州商业观察
  • 美丽中国
  • 药食同源
  • Lovely China
  • 纯欲天花板
  • 留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