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库-中国往事  > 所属分类  > 
[0] 评论[0] 编辑

东乡族婚俗

东乡族风俗习惯东乡族在传统婚姻关系上,还保留尊从“阿哈交”观念的婚俗,所谓“阿哈交”,是一种宗族或家族的残余形式。一个“阿哈交”包括有血缘关系的上百户不等,辈份最高的年长者,称为“当家”。同属于一个“阿哈交”的男女不能婚配,违者将受到谴责。寡妇再嫁,同辈亲属有优先权。包办婚姻为主。男女十六七岁就可举行婚礼,但现在按我国《婚姻法》法定年龄结婚的男女越来越多。婚礼仪式带有宗教气氛。

目录

东乡族是

东乡族的婚礼俗称“宴席”。结婚这天,双方家里热闹非凡,亲戚朋友、隔壁邻里都应约而来,并按亲戚关系的亲疏,朋友交情的厚薄“搭礼”,以表示祝贺。宴席的吃食注重遵循传统的规矩,主要有各种油炸面食、糖包、肉包、烩菜、羊肉、鸡肉等。席上不放烟酒。对结婚日期男女双方家庭可随意商量,多在秋收后或冬闲时举办,一般以“主玛”(星期五聚礼日)为吉祥日子。

结婚这天,要进行简单的伊斯兰教仪式。男方到女方家娶亲时,由阿訇主持,征询男女青年同意结婚后,当众颂经念“尼卡”,说明经过阿訇证婚,婚姻方才被社会承认。阿訇征询时有一方不愿意,婚约即无效。在念“尼卡”时,阿訇当众议定婚后男子给女子一定数额的“尼卡钱”。“尼卡钱”象征着男子向女子承诺的义务,约束其不随意抛弃妻子。

念罢"尼卡"后,证婚人把预先摆好的一盘红枣、核桃撒给围观的大人和小孩,表示早得儿女。新娘到了新郎家门前,新娘要由送亲的兄弟抱下马车进院。亲朋好友欢聚一起唱“哈利”,表示祝贺。宾客中一人带头呼“哈利”,众人(多是少年)和之,并按拍节击掌或拍手臂,腿弯曲成骑马的姿势,左右转圈。唱词由宾客即兴编唱,内容大多为新郎英俊,新娘美丽,夫妻恩爱,永不分离等赞美之词。晚上也兴闹房,第二天新娘同客人见面称“拜客”,下午新娘第一次进灶房,擀长面,称“试刀面”,请邻里老人品尝新媳妇的手艺。

习俗

新郎“偷厨”

居住在甘肃黄河以南的东乡族的婚礼十分有趣,有新郎“偷厨”的习俗。在娶亲这天,新郎和迎亲的队伍到了女方家之后,女方要设宴款待。婚宴结束,新郎要将家中准备好的木梳送到新娘的闺房中,要向帮助新娘梳妆打扮的女眷道谢。接着新郎和伴郎便溜进女方家的厨房,一方面客客气气向厨师和烧火的姑娘们道谢,二是找准机会从厨房中“偷”走一件厨房用具。但是姑娘们都是知道新郎的真正来意的,想从她们眼皮子底下“偷”走用具谈何容易,姑娘是不会放过这一戏弄新郎的机会的,她们会捉住新郎,将他脸上抹得黑黑的,就在这混乱中,新郎迅速“偷”走一样东西,藏在身上,再冲出重围,在姑娘们的嬉笑中,狼狈逃跑。

砸枕头

东乡族有许多有趣的婚礼习俗,如新婚之夜闹房砸枕头。

到了新婚之夜,全村的青少年及亲友,都要来闹房,这里陪送新娘的“苏还赤”以及前来参加婚宴的妇女们,在炕上紧紧地护围着新娘,所有闹房的男人,则千方百计地寻找缝隙,摔枕头,砸新娘。这样一来一往,愈砸愈烈。小伙子们往炕上冲,姑娘们往炕下推,纤弱的姑娘们自然不是壮实小伙子们的对手。新娘子少不了要吃挨枕头砸的苦头,无可奈何之中,新娘子祗好揭去头上罩着的面纱,站在炕上让小伙子们仔仔细细地端详她的模样,并叫姑娘们打开柜箱,小伙子们一件一件地翻着她带来的嫁妆。

耍公婆

在白天的婚礼喜筵上,还要戏耍公公婆婆,村人们把公公婆婆绑起来,脸上抹上锅黑,翻穿上一件皮袄,腰系铃铛,头顶破帽,手脚象征性地捆住,让他倒骑在驴背或牛背上“亮相”。有时还要被人按坐在一个翻倒的桌子里,抬着示众嬉戏。如此折腾,公爹和亲戚都不会生气,有的还故意做出怪样和高难度动作,因为在东乡人眼里,这样做是男家对新娘子到来的最真诚的欢迎。

罚新郎

新郎和陪客到女方家娶亲时,岳家的邻人和青年要想法“惩罚”新郎和陪客。这种惩罚表现为用土块打,柳条抽,惊吓新郎和陪客的骑乘,使其摔下马来,即便是身受轻伤,他们也得向惩罚者赔礼道歉。所以新郎和伴郎往往一到岳家情绪就很紧张,害怕挨整,一出丈人家大门,便早早溜走。

传说

东乡族别致有趣的婚礼,与一段动人的传说有关。相传很早以前,东乡某地出了一条巨蟒,自称“王蟒”,食人嗜血,凶残为害。有一个叫鲁退的猎人想为民除害,但却一去不返,后来得知是被巨蟒生吞了。猎人妻子决心继承夫志,斩除妖孽。她一只脚上穿上白鞋,一只脚上穿上红鞋,带着蒙汗药酒,率领众人前往除害。

行前,她和大家约定,她喊“哈利啊,宏呐!”,众人就挥刀向前,如果喊“折回阿,宏呐!“众人就迅速后退。她很快到了王蟒跟前,王蟒问她:“你来干什么?”她回答:“我是来找丈夫的!”王蟒骄横地说:“你丈夫被我吃掉了,你也不要回去了,留下来做我的妻子吧!”猎入的妻子沉着地回答:“我愿意做你的妻子,但你必须喝下七七四十九杯酒,这才能体现你的诚意。”王蟒平时就十分贪杯,加之为猎人妻子的姿色所迷,所以欣然答应。

于是,猎人妻子斟,王蟒喝,一杯又一杯,不一会儿,王蟒就烂醉如泥,颓然倒地。猎人的妻子连忙大喊:“哈利啊,宏呐!”,埋伏于附近的众人一拥而上,乱刀砍死了巨蟒。从此,这一带人民才得以安居乐业。

现在,东乡族结婚,当新娘被迎娶进村的时候,宾客们竞相热情祝贺,其中总会有人领头高呼:“哈利!”,众人也会齐声应和,并有节奏的击掌拍臂,领头的做骑马式,左右跳动,前后旋转,众人也跟着时进时退,边喊边舞,气氛十分热烈。

“哈利”是什么意思不得而知,但结婚时冲着新娘高喊“哈利”,却似乎是为了纪念那位对爱情坚贞不移,又很机智勇敢的猎人的妻子。

形式

新郎“偷厨”成花脸

居住在甘肃洮河以西,大夏河以东,黄河以南一带的东乡族,他们的婚礼有一个趣味盎然的程序,叫“偷厨”。

迎娶新娘的当天,新郎 陪郎等迎亲队伍了女方家里,女方家里照例要设宴款待。婚宴之后,新郎就要亲自把家里准备好的木梳和篦子送新娘的闺房中,要向帮助新娘梳装打扮的女眷们表示谢意。接着,新郎和陪郎便溜进女方家的厨房,一是客客气气地向厨师和帮灶的姑娘们问好致谢,二是窥探准机会神不知鬼不觉地从厨房中“偷”走一件厨房用具。但新郎要在姑娘们的众目睽睽之下偷走一件用具,谈何容易。岂知,姑娘们一见新郎和陪郎进了厨房,先是动嘴戏弄嘲讽新郎,继而干脆动手,抓起锅底黑灰就往新郎陪郎脸上涂抹,一直要把他们抹成大花脸才心满意足。喧嚣嬉闹之际,正是新郎浑水摸鱼之时。混乱之中,新郎迅速“偷”走一件小用具,藏在身上。姑娘们明知新郎已“偷”走了东西,但却不知道他到底偷起了什麽用具。于是,蜂涌而上,七手八脚地把他拖到一边再乱涂乱抹一阵锅烟。新郎“偷厨”已经得手,于是便奋力冲出姑娘们的包围,在姑娘们的嬉笑声中,狼狈逃窜,连新娘也不娶了。“偷厨”结束后,自会有人把新娘子给他娶来。

大喜日子里戏公伯

有些地方的东乡族,婚礼上要进行戏公伯的活动。 当新娘进入洞房之后,送亲队伍中的来宾便开始要戏公伯了。新郎的父亲和舅伯等长辈,脸上涂上了锅烟灰,头上载着高高的纸帽,耳朵上挂着一颗颗红辣椒,身上反穿羊皮袄,腰系小铃铛,手脚还用铁链象徵性地绑上,然后被人按坐在一个翻倒的四方桌内,由人抬起,吆喝着示众嘻戏。

有的地方此时还要让打扮得象小丑一样的公爹,倒骑小毛驴或者小黄牛。牛的胆子大,一般不容易受惊。小毛驴胆小,众人一声吆喝,就连踢带跳,公爹坐在驴背上,常常是险象环生,但他和众人一样,满脸堆笑,得意洋洋。东乡人认为,大喜日子里,如此戏弄公伯是男家对新娘子的诚心诚意的欢迎和最赏脸的祝贺。

闹新房要砸枕头

戏公伯之后,东乡人婚礼中的又一个高潮那就是闹房“砸枕头”。新房里,新娘蒙着面纱坐在炕角,姑娘们紧紧地护围着新娘,小伙们闯入洞房,七嘴八舌地要看新娘的嫁妆,并专门把绣得十分精美的一对花枕头拿过来评头品足,故意说花枕头绣得不好看,不漂亮,新娘子心笨手拙。随后,小伙子们一边唱歌,一边把枕头砸向新娘。炕上的姑娘们紧紧地护着新娘,把小伙子们砸来的枕头抓住又砸向小伙子。这样一来一往,愈砸愈烈。小伙子们往炕上冲,姑娘们往炕下推,纤弱的姑娘们自然不是壮实小伙子们的对手。新娘子少不了要吃挨枕头砸的苦头,无可奈何之中,新娘子祗好揭去头上罩着的面纱,站在炕上让小伙子们仔仔细细地端详她的模样,并叫姑娘们打开柜箱,小伙子们一件一件地翻着她带来的嫁妆。新房里洋溢着姑娘小伙们的欢声笑语,新娘新郎的脸上也充满了幸福的微笑。

特色

居住在黄河以南的东乡族的婚礼十分有趣,有新郎“偷厨”的习俗。在娶亲这天,新郎和迎亲的队伍到了女方家之后,女方要设宴款待。婚宴结束,新郎要将家中准备好的木梳送到新娘的闺房中,要向帮助新娘梳妆打扮的女眷道谢。接着新郎和伴郎便溜进女方家的厨房,一方面客客气气向厨师和烧火的姑娘们道谢,二是找准机会从厨房中“偷”走一件厨房用具。但是姑娘们都是知道新郎的真正来意的,想从她们眼皮子底下“偷”走用具谈何容易。但是一般姑娘是不会放过这一戏弄新郎的机会的,她们会捉住新郎,将他脸上抹得黑黑的,就在这混乱中,新郎迅速“偷”走一样东西,藏在身上,再冲出重围,在姑娘们的嬉笑中,狼狈逃窜。

在其它一些地方的东乡族,婚礼上还有戏公伯和砸枕头的活动。当新娘进入洞房之后,送亲队伍中的便开始戏公伯了。新郎的父亲和舅伯等长辈,脸上被涂上锅烟灰,头上戴着高高的纸帽,耳朵上挂着一串红辣椒,身上反穿羊皮袄,手脚还用铁链假装绑上,被人按坐在一个翻倒的桌子里,抬着示众嬉戏。有的地方还要将打扮的象小丑一般的公爹,倒骑在毛驴或牛背上。如此折腾,公爹和亲戚都不会生气,有的还故意做出怪样和高难度动作,因为在东乡人眼里,这样做是男家对新娘子到来的最真诚的欢迎。

戏公伯之后,还有砸枕头,这一般是闹洞房的高潮。新娘躲在炕角,姑娘们围着她,小伙子们冲进洞房,要看新娘的嫁妆,并将枕头反复评头论足,故意说新娘手艺不好,并将枕头砸向新娘。炕上的姑娘们紧紧护着新娘,将砸来的枕头扔回去,双方你来我往,十分热闹。最后,新娘被砸得吃不消了,只好揭开面纱,让小伙子看她的面容。打开箱子,让小伙子看她的嫁妆。

特点

东乡族男女青年结婚时有送馒头的传统习俗。成亲那天人们都要送给女方家一些馒头。所送馒头和普通的馒头不一样。一是个大——每个馒头都要有1000克以上重,最大的达到2000克重;二是有口——在每个馒头的顶部用力稍切开一个口子抹点姜黄。这样的馒头蒸好后,雪白雪白,顶部似开了花。一般要送女家10个这样的大馒头,其含义是祈祝来年农业丰收、幸福康泰。

东乡族有婚礼上评枕头的风俗。新婚当天新娘被接到新郎家后,全村的男女老少便都来贺喜。他们忘不了打开新房里的箱子,看看新娘的确针线活做得怎样。他们最注重的是枕头。枕头上绣花的色彩、图案均是评价姑娘是否心灵手巧的标准,也是青年小伙们鸡蛋里挑骨头、找茬儿的好时机。当青年们找不出毛病时,就异口同声地唱起宴曲:恭喜恭喜大恭喜,东家门上来送喜,打一个调儿唱个曲,娶了个好姑娘陪女婿。以此来祝贺新婚夫妇的美满幸福。

过程

过去东乡族的婚姻形式中也存在过一夫的现象,但现在基本实行一夫一妻制,并严格执行着两原则,即一是亲族外婚,二是宗教内婚。亲族外婚是指同一家族内部的成员严禁结婚。宗教内婚是指无论男女,其配偶必需是信仰同一宗教即伊斯兰教的人当中选择,而且最好是同一教派内部的成员。具体的婚姻礼俗大致有以下几个步骤:

订茶:东乡族的婚姻,实行男娶女嫁。男子到了结婚的年龄,如果男女相悦,男方就可以请媒人说媒。媒人到女家说亲,女方同意后,男方就要送“订茶”。由男方家通过媒人向女方家送去茶、冰糖、衣物等信物组成”四色礼”(有的地方订婚时用当年收获的新麦蒸的馒头表示对丰收的祝福和祈盼),故名为“订茶”,相当于订婚。

送礼:即送彩礼,内容包括送衣服、现金和首饰等。送现金是为女子选购一些喜爱之物提供的方便和自由,俗称“礼钱”。送礼的多少视家庭贫富情况而定。送礼,是从说亲到结婚的一个重要环节,举行一定的仪式,一般男女双方家庭在约定的日子里,一般是媒人、男方家长及未来的新郎官一起向女方家送礼,女方家请来本家的老人,备以饭菜招待,称之为接礼。

结婚:东乡族姑娘出嫁时,坐彩蓬车,由叔伯、兄弟和已婚的姐妹送到新郎家中。这天,双方家里热闹非凡,亲戚朋友、隔壁邻里都应约而来,并按亲戚关系的亲疏,朋友交情的厚薄“搭礼”,以表示祝贺。宴席的吃食注重遵循传统的规矩,主要有各种油炸面食、糖包、肉包、烩菜、羊肉、鸡肉等。席上不放烟酒。对结婚日期男女双方家庭可随意商量,多在秋收后或冬闲时举办,一般以“主麻”(星期五聚礼日)为吉祥日子。结婚这天,由阿訇主持简单的宗教仪式。男方到女方家娶亲时,由阿訇主持(现在必须在有政府颁发结婚证的前提下),征询男女青年是否同意结婚,他们需要当着家人和亲友的面表明自己对婚姻的态度,以示对长辈和对方的尊重。征得两人的同意后,阿訇就当众念“尼卡”(新郎新娘结为夫妻的合婚证词),意味着婚姻是经过阿訇证婚,男女双方同意的,从宗教的角度宣布是一桩有效婚姻。如有一方表示不愿意,阿訇则不能强行念“尼卡”,婚约即为无效。在念“尼卡”时,阿訇当众议定婚后男子给女子一定数额的“尼卡钱”。“尼卡钱”象征着男子向女子承诺的义务,约束其不随意抛弃妻子。念罢“尼卡”后,最后,证婚人阿訇把念“尼卡”时预先摆在桌子上的红枣、核桃等撒向院子,围观的男女老少都争抢象征幸福吉祥、早得儿女的“尼卡枣”。不难看出,念“尼卡”习俗体现了一种深厚的象征,因为它使男女双方都深感婚姻的严肃神圣,家庭的来之不易,因而双方必须同时负起家庭的责任,并对对方给予足够的尊重和关爱。

附件列表


0

故事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如果您认为本故事还有待完善,请 编辑

上一篇 本·西蒙斯    下一篇 窦威

同义词

暂无同义词
  • 友情链接:
  • 中原企业家
  • 华锐社区
  • 法学学习
  • 故事库
  • 舆情信息
  • 郑州商业观察
  • 美丽中国
  • 药食同源
  • Lovely China
  • 纯欲天花板
  • 留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