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库-中国往事  > 所属分类  > 
[0] 评论[0] 编辑

吴培服

吴培服1961年10月出生。1981年参加工作,历任井头综合厂钳工、井头乡井头村村长、宿迁市新型包装材料厂厂长、宿迁市铝型材厂厂长、宿迁市电池配件厂厂长、宿迁市彩塑包装有限公司执行董事,现任江苏双星彩塑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总经理。
性别
出生日期
1961年
籍贯
江苏
民族
汉族
所属行业
制造业
职务
董事长

目录

1991年-1995年 井头乡铝合金厂
1997年-至今 双星新材股份有限公司 董事长 描述:前身为宿迁市彩塑包装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彩塑有限”),由自然人吴培服与曹薇于1997年12月17日共同出资组建,并于1997年12月23日取得宿迁市工商行政管理局核发的0000010025号《企业法人营业执照》。

荣誉成绩

1991年在井头乡铝合金厂面临倒闭时,乡领导将这个沉甸甸的担子交给他,同时让其承担5万元固定资产组建宿迁市电池配件厂,担任厂长,员工仅18人,8间仓库做厂房的小作坊,经过他的刻苦努力,当年就实现销售49万元,利税4万元,这就是吴培服掘得的“第一桶金”。
1992年,吴培服深入沿海地区搞市场调研,发现彩色印刷前景很好,于是,他四处筹集资金,上了彩印生产线,彩印标签的生产很快占领较高的市场份额,使享有彩印发源地的汕头各彩印厂家纷纷受到震荡,当年就取得了销售收入1011万元,利税11万元的好业绩。
1994年,1995年吴培服筹措资金400多万元,先后从香港引进了5条热收缩膜生产线,实现印刷标签一条龙套,1995年底实现了销售收入3522万元,利税326万元,彩塑的发展得到了第一次大跨度的扩张和质的飞跃.为了寻找新的增长点。
1996年至1998年,吴培服投入了1400多万元,先后从日本引进了3条不干胶印刷生产线,赢得了市场,1998年公司实现了销售收入5796万元,取得了第二次阶段性的发展,大大增强了企业竞争力,为企业后期快速发展夯实了基础。
双星新材前身为宿迁市彩塑包装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彩塑有限”),由自然人吴培服与曹薇于1997年12月17日共同出资组建,并于1997年12月23日取得宿迁市工商行政管理局核发的0000010025号《企业法人营业执照》。
1997年,上级号召企业进行产权制度改革,吴培服率先响应号召,一次性买断该企业,摒弃各种压力,成功实现改制。
2000年至2005年,吴培服克服人,财,物各种困难,先后引进真空镀铝膜生产线,片材生产线,涂布生产线等,并亲自上阵指挥生产,和技术人员,生产一线工人一同破解各种难题,实现了产品结构大调整,效益规模大增加,同时为了彩塑的更好发展,不断加大“产学研“联合力度,开发新品,增加产品的科技含量。
2008年,公司共实现销售收入3亿元,同比增长25%;工业增加值3亿元,同比增长32%;上缴税收2335万元,同比增长60%.公司连续十多年先后荣获“省级明星企业“,“江苏省优秀民营企业“,“全国五一劳动奖状“等荣誉称号。

精彩语录

“技术创新是没有止境的!” “技术创新是没有止境的!”吴培服说,目前双星新材正在建设年产五万吨的太阳能电池背材项目,功能性膜级切片项目也在快速推进,公司还兴建了7000平方米的研发中心,配备了一支60多人的研发队伍,并与南京大学合作共建了江苏省惟一一家PET基材功能性薄膜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这些项目将使企业实现新的跨越。
“总结企业多年发展经验,就是一直坚持以人为本,创新发展。” “总结企业多年发展经验,就是一直坚持以人为本,创新发展。”江苏双星彩塑新材料有限公司董事长吴培服告诉记者,自1997年双星彩塑新材料公司成立以来,基本上每年都有技术创新改造,正是技术创新推动企业不断发展。
“只有通过发展自己,提高自己,才能自己救自己。” 吴培服常说:一个企业、一个人,发展中怨天尤人,消极悲观是没有出路的,只有通过发展自己,提高自己,才能自己救自己。

附件列表


0

故事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如果您认为本故事还有待完善,请 编辑

上一篇 张献民    下一篇 沈倍奋

同义词

暂无同义词
  • 友情链接:
  • 中原企业家
  • 华锐社区
  • 法学学习
  • 故事库
  • 舆情信息
  • 郑州商业观察
  • 美丽中国
  • 药食同源
  • Lovely China
  • 纯欲天花板
  • 留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