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库-中国往事  > 所属分类  > 
[0] 评论[0] 编辑

秋日鲁郡尧祠亭上宴别杜补阙范侍御

《秋日鲁郡尧祠亭上宴别杜补阙范侍御》是唐代大诗人李白创作的一首秋日送别友人的诗作。此诗反映了诗人乐观豪放的情怀,其描绘的画面是:碧海青天,水天一色,雁翔长空,景色如画;送别会上是美酒玉壶,驻马畅饮,宾主们或歌唱,或奏曲,各得其乐。全诗紧紧抓住秋日的特点和离情别意,把主观情感融注到各种描写对象之中,语言自然而夸张,层次分明而有节奏,格调高昂,感情豪放,富于艺术感染力。

目录

秋日鲁郡尧祠亭上宴别杜补阙范侍御

我觉秋兴逸⑵,谁云秋兴悲?

山将落日去⑶,水与晴空宜⑷。

鲁酒白玉壶,送行驻金羁⑸。

歇鞍憩古木⑹,解带挂横枝⑺。

歌鼓川上亭⑻,曲度神飙吹⑼。

云归碧海夕⑽,雁没青天时⑾。

相失各万里⑿,茫然空尔思⒀。

注释译文

词句注释

⑴鲁郡:即兖州,在今山东曲阜、兖州一带。尧祠:在河南道兖州瑕丘县(今属山东),约在今山东兖州县东北。《元和郡县志》:“尧祠,在县东南七里,洙水之右。”杜补阙、范侍御:均李白友人,名字、生平不详。补阙:是门下省属官,掌管供奉、讽谏。侍御:御史台属官殿中侍御史、监察御史之简称。

⑵秋兴:因秋起兴。逸:安逸恬乐。

⑶将:带的意思。

⑷宜:适合,协调。

⑸驻金羁:犹停马。金羁,用金镶制的马络头,这里指马。

⑹憩古木:在古树下休息。

⑺横枝:横生的树枝。

⑻歌鼓:唱歌打鼓。川上亭:水上的亭子,指尧祠亭。

⑼曲度:曲调。曹丕《典论·论文》:“譬诸音乐,曲度虽均,节奏同检。”这里指音乐。神飙:疾风。

⑽碧海:绿色的大海。

⑾没:消逝。

⑿相失:离散的意思。

⒀茫然:犹惘然,惆怅貌。空尔思:徒然思念你们。尔,指杜、范二人。

白话译文

我觉得感怀秋日会使人放逸,谁却说使人悲愁呢?

群山带走斜阳落日,绿水与蓝天相映成趣。

用玉壶装上鲁酒,为君送行请君暂且驻马。

把马停放在古树旁,解下锦带挂在横出的树枝上面。

水中尧祠亭歌鼓齐鸣,曲调悠扬远飞云天。

日暮时云霭渐退向天边,大雁消失在茫茫的青天中。

我们三人分别相距万里,茫然之中只有愁思种种。

创作背景

这是一首秋日送人之作,宴送的杜补阙、范侍御均为李白友人。此诗当作于唐玄宗天宝五载(746年)秋,当时李白寄居东鲁。

作品鉴赏

整体赏析

这是一首送别诗。诗中首先抒发了自己的观点,“我觉秋兴逸,谁云秋兴悲?”一扫悲秋的传统。接着写出了秋天的种种景色。最后两句表达了与杜、范二人分别的惆怅心情,反映出感情的深厚。全诗寓情于景,语言自然流畅,层次分明,风格明快。

诗一开头紧扣题中“秋日”,抒发时令感受。自宋玉在《九辩》中以“悲哉秋之为气也”句开篇,后来的文人墨客都是一片悲秋之声,李白却偏说“我觉秋兴逸”,格调高昂,不同凡响。“我觉”“谁云”都带有强烈的主观抒情色彩,富有李白的艺术个性;两名对照鲜明,反衬出诗人的豪情逸致。一、二句定下基调,别宴的帷幕便徐徐拉开。

三、四两句写别宴的具体时间和场景:傍晚,绵延的群山带走了落日;尧祠亭上下,清澈的水流同万里晴空相映成趣。诗人抓住群山、落日、水流、晴空等景物,赋予自己的想象,用“将”“与”二字把它们连成一体,即使这些自然景色获得了个性和活力,为首句的“秋兴逸”作注脚,又进一步烘托了诗人欢乐的心情。接着,正面描写别宴:席上已摆好玉壶美酒,主宾们已止步下马,有的正在安置马匹休息,有的解下衣带挂在横生的树枝上,大家开怀畅饮,并且歌唱的歌唱,奏曲的奏曲,欢快的乐曲声疾风似地飘荡在尧祠亭的四周,响彻云霄。诗人的感情同各种富有特征的物件、动作和音响效果等交融在一起,气氛一句比一句浓烈,感情一层比一层推进,表现出诗人和友人们异乎寻常的乐观、旷达,一扫一般送别诗那种常见的哀婉、悲切之情,而显得热烈、奔放。

宴席到这时,已是高潮。接着描述送别的时间和景色:时近黄昏,白云飘向碧海,大雁从晴空飞逝。这两句既同“山将落日去,水与晴空宜”相照应,又隐隐衬托出诗人和友人们临别之际相依相恋的深厚情宜。宴席从高潮自然过渡到尾声。最后,全诗以“相失各万里,茫然空尔思”作结,酒酣席散,各奔一方,留下的是无尽的离情别绪。

李白这首诗,既是送别,又是抒情,把主观的情感融注到被描写的各种对象之中,语言自然而夸张,层次分明而有节奏。尤其可贵的是,诗的格调高昂、明快、豪放,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

名家点评

明代陆时雍《唐诗镜》:所谓逸兴遄飞,此等处是太白本相。

明代胡震亨《李杜诗通》:太白诗惯押“宜”字,如“山将落日去,水与晴空宜”、“月色望不尽,空天交相宜”,又“谑浪偏相宜”、“置酒正相宜”。“春风与醉客,今日乃相宜”,凡五用,而前二“宜”韵为尤佳。

明末清初唐汝询《汇编唐诗十集》:唐云:清逸而整,读有馀韵。

清高宗敕编《唐宋诗醇》:飘然而来,戛然而止。格调高逸,有如鹏翔未息,翩翩而自逝。

日本近藤元粹《李太白诗醇》:严云:起二句道其真情,非故为翻案。又云:三、四写山水情性,悠然杳然,画笔所不能及。

作者简介

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是屈原之后最具个性特色、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有“诗仙”之美誉,与杜甫并称“李杜”。其诗以抒情为主,表现出蔑视权贵的傲岸精神,对人民疾苦表示同情,又善于描绘自然景色,表达对祖国山河的热爱。诗风雄奇豪放,想象丰富,语言流转自然,音律和谐多变,善于从民间文艺和神话传说中吸取营养和素材,构成其特有的瑰玮绚烂的色彩,达到盛唐诗歌艺术的巅峰。存世诗文千余篇,有《李太白集》30卷。

附件列表


0

故事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如果您认为本故事还有待完善,请 编辑

上一篇 油腻中年    下一篇 钟馗传奇之岁寒三友

同义词

暂无同义词
  • 友情链接:
  • 中原企业家
  • 华锐社区
  • 法学学习
  • 故事库
  • 舆情信息
  • 郑州商业观察
  • 美丽中国
  • 药食同源
  • Lovely China
  • 纯欲天花板
  • 留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