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库-中国往事  > 所属分类  > 
[0] 评论[0] 编辑

洛夫

洛夫(1928.5.11~2018.3.19 ),本名莫运瑞、莫洛夫,笔名野叟,湖南衡阳人。国际著名诗人、世界华语诗坛泰斗、诺贝尔文学奖提名者、中国最著名的现代诗人,被诗歌界誉为“诗魔”。现聘任北京师范大学、南华大学、华侨大学、衡阳廻雁诗社名誉社长。1938年举家从乡下迁居衡阳市石鼓区大西门痘姆街,就读国民中心小学。1943年进入成章中学初中部,以野叟笔名在《力报》副刊发表第一篇散文《秋日的庭院》。1946年转入岳云中学,开始新诗创作,以处女诗作《秋风》展露才情。1947年转入含章中学,与同学组成芙兰芝剧社和芙兰芝艺术研究社,自编自演进步节目。1949年7月去台湾。1951年,考入台湾政工干校本科班,毕业后入台湾海军陆战队。1954年,曾参与创办《创世纪》诗刊,任总编二十余年。1959年于台湾军官外语学校毕业,1965年担任越南“顾问团”顾问兼英文秘书,1967年返台,入淡江大学文理学院英文系读书。1973年退役,任教东吴大学外文系。1996年从台湾迁居加拿大温哥华。著有诗集《时间之伤》《灵河》、《石室之死亡》、《魔歌》、《漂木》(2001)等,评论集有《诗人之镜》、《洛夫诗论选集》等,亦有散文集、译著出版。2018年3月19日凌晨三点二十一分,台湾诗坛“三巨柱”的最后一位,被诗坛称为“诗魔”的洛夫先生去世,享年九十一岁。
中文名
洛夫
别 名
莫洛夫、莫运端、诗魔
国 籍
中国
民 族
汉族
出生地
衡阳市衡南县相市乡相公堡
出生日期
1928年5月11日
逝世日期
2018年3月19日
职 业
诗人、作家、军人(海军中校)
毕业院校
台湾淡江大学
信 仰
佛教
主要成就
中国十大诗人首位;开创中国台湾现代主义诗歌新时代;《漂木》获得诺贝尔文学奖提名;获得首届孔子国际文学奖;获得中国当代诗歌创作奖
代表作品
《洛夫诗歌全集》《魔歌》《汽车后视镜所见》《时间之伤》
夫 人
陈琼芳

目录

洛夫出生于1928年5月11日,原名莫运端、莫洛夫,

1928年5月11日,出生于

洛夫写诗、译诗、教诗、编诗五十余年,著作甚丰,出版诗集《时间之伤》《灵河》(1957)、《石室之死亡》(1965)、《魔歌》(1974)、《众荷喧哗》(1976)、《因为风的缘故》(1988)、《月光房子》(1990)、《漂木》(2001)等三十一部,散文集《一朵午荷》、《落叶在火中沉思》等六部,评论集《诗人之镜》、《洛夫诗论选集》等五部,译著《雨果传》等八部。

1942年开始写诗,1943年在《衡阳力报》(今《衡阳日报》)上发表第一篇文章——散文《秋日的庭院》。他的名作《石室之死亡》广受诗坛重视,三十多年来评论不辍,英译本于1994年由美国旧金山道朗出版社出版。其中多首为美国汉学家白芝(Cyril Birch)教授选入他主编的《中国文学选集》。1996年偕妻移民加拿大,思念祖国,表现乡愁,为十几年来写作的主题之一。《未寄》、《或许乡愁》、《水墨微笑》等诗就是这方面的代表作。香港回归前洛夫曾到落马洲,从南面望乡,仿佛闻到家乡衡阳的鹧鸪啼鸣;到韩国讲学时,登上板门店山头,从北面眺望白山黑水,“仰首拭目,手帕上竟是一片濡湿的乡愁。”2009年秋由鹤山21世纪国际论坛出版《洛夫诗歌全集》。

洛夫是台湾现代诗坛最杰出和最具震撼力的诗人,为中国诗坛超现实主义的代表人物,由于表现手法近乎魔幻,因此被诗坛誉为“诗魔”。台湾出版的《中国当代十大诗人选集》如此评称:“从明朗到艰涩,又从艰涩返回明朗,洛夫在自我否定与肯定的追求中,表现出惊人的韧性,他对语言的锤炼,意象的营造,以及从现实中发掘超现实的诗情,乃得以奠定其独特的风格,其世界之广阔、思想之深致、表现手法之繁复多变,可能无出其右者。”吴三连文艺奖的评语对他更为肯定:“自《魔歌》以后,风格渐渐转变,由繁复趋于简洁,由激动趋于静观,师承古典而落实生活,成熟之艺术已臻虚实相生,动静皆宜之境地。他的诗直探万物之本质,穷究生命之意义,且对中国文字锤炼有功。”

洛夫和余光中一直被世界华文诗坛誉为双子星座,洛夫的《边界望乡》和余光中的《乡愁》一样脍炙人口。虽在大陆的名气不如余光中响亮,但在台湾诗界洛夫的名望却在余光中之上。1979年3月,洛夫访问香港时创作《边界望乡》,诗人余光中陪同他去边界落马洲用望远镜看大陆,洛夫离乡三十年,近在咫尺却过不去,有家不能归,近乡情切。于是写下了震撼人心的诗——《边界望乡》,传神地表达了游子怀乡咫尺天涯的伤痛、落寞和无奈。

国内外研究洛夫作品之专著颇多,已出版有:《诗魔的蜕变:洛夫诗作评论集》、《洛夫与中国现代诗》、《洛夫评传》、《一代诗魔洛夫》、《漂泊的奥义》、《洛夫:诗、魔、禅》,《洛夫长诗<漂木>十论》,《大河的雄辩——洛夫诗作评论集(第二部)》等。洛夫沉潜于书法之探索五十年,不仅长于魏碑汉隶,尤精于行草,书风灵动萧散,境界高远,曾多次应邀在台北、台中、菲律宾、马来西亚、温哥华、纽约、北京、衡阳、西安、济南、南宁、深圳、杭州、广州、上海、石家庄、太原等地展出。

大陆情缘

衡阳省亲

洛夫洛夫

洛夫在外旅居60余年,始终对家乡心怀眷念,思念故国,曾为故乡赋诗:“为何雁回衡阳,因为风的缘故”。20多年来八次回到故乡衡阳。

洛夫先生第一次回故乡:1988年

初次回家乡探亲时,母亲已于1981年去世,写下《血的再版》和《河畔墓园》,祭奠母亲。

洛夫先生第二次回故乡:1992年

写下《衡阳车站》追寻乡情。

洛夫先生第三次回故乡:2004年

书赠衡阳第一长联,为长联剪彩,举办诗书艺展、回母校衡阳市岳云中学,参观南岳衡山、船山故里、神农耒阳、常宁印山、新县城云集镇、出生成长地相市乡。

洛夫先生第四次回故乡:2007年

为母校衡阳市第八中学百年校庆讲话、参观石鼓书院、游览衡阳湘江风光带。

洛夫先生第五次回故乡:2009年

2009年4月22日,母校衡阳市岳云中学百年校庆,洛夫不忘家乡情,发来贺电。

洛夫先生回乡时曾流露:要将全部创作手稿捐赠衡南,意在让自己的诗落叶归根,回到家乡。衡南县政府在县城云集建立洛夫文化广场、设立洛夫文学馆,了却先生心愿、承接诗歌大宝、提升文化品位、发展湖湘文化。

洛夫先生第六次回故乡:2009年

2009年10月24日,中国·衡阳洛夫国际诗歌节在衡阳云集开幕,韩国、日本、台湾、香港等地近百华语诗界人士及中国作协副主席陈建功、中国作协副主席谭谈、湖南省政协副主席谭仲池、百余名领导嘉宾齐聚云集。洛夫与夫人陈琼芳为衡阳市洛夫文化广场奠基培土。同时,洛夫将个人诗歌文学手稿、出版物、书艺作品及照片图片资料全部赠予政府用于修建洛夫文学馆。

2009年11月12日,国际著名诗人洛夫凭借自选诗集《雨想说的》,获得华侨文学奖诗歌类最佳作品奖。本书收录了洛夫先生各个时期的代表作和经作品,也节选了他献给母亲的长诗《血的再版》和获诺贝尔文学提名奖的诗集《漂木》。

洛夫先生第七次回故乡:2010年

2010年10月18日上午9时,洛夫先生携夫人陈琼芳归乡,一行来到衡阳市博物馆,受到50余名衡阳诗友的欢迎。《山的邀请》、《我在长城上》两首朗诵诗拉开了诗酒音乐会的序幕。一首耒阳版的《与李贺共饮》更是惹得现场笑声不断。闻着秋菊,品着秋蟹,饮着酃酒,听着乡音,洛夫先生笑了,比孩子般更灿烂的笑容里融入了浓浓的乡情。洛夫先生即兴朗诵了他的新作《荷塘月色》、《伤逝》。洛夫感慨地说:“诗人是漂泊异乡的云”。

2010年10月18日,世界华语诗坛泰斗,台湾最著名现代诗人,有着“诗魔”美誉衡阳游子洛夫第七次携夫人陈琼芳归乡,首次以衡阳市二中校友名义回母校探望,并勉励二中学子为自己而读书。经过洛夫先生同意,该校的“同窗文学社”已改名为“洛夫文学社”。

洛夫先生第八次回故乡:2011年

2011年10月22日,洛夫先生携夫人回到衡阳,为衡阳南华大学成立的“洛夫与湘南作家研究中心”揭牌。南华大学学生现场朗诵了洛夫先生的《边界望乡》、《寄鞋》等多首诗作,洛夫先生热情演讲了《感受诗歌之美》,并在南华大学图书馆学术报告厅举行讲座,南华大学文法学院党委书记罗玉成任洛夫与湘南作家研究中心主任。

2011年10月22日下午,衡阳游子洛夫携夫人陈琼芳再次回到母校衡阳市二中。

洛夫先生第九次回故乡:2012年

2012年10月29日至11月2日,洛夫先生回到母校衡阳市八中探望,为书香怡馨社成立仪式致辞,并举行讲座,勉励八中学子。并参观了洛夫旧居、石鼓书院、南岳衡山、母校衡阳市八中、岳云中学。

洛夫老人会见云门宗14世本觉上人(李建平)研讨禅学,悉知上人着白衣入俗世,以艺养道,一时兴起为其赠名:李璜之。

衡阳洛夫国际诗歌节

2009年10月24日,衡阳市人民政府主办,衡阳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衡南县人民政府承办的中国·衡阳洛夫国际诗歌节隆重开幕。世界华语诗坛泰斗洛夫、中国作协副主席陈建功出席,衡阳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廖炎秋主持开幕式,北大教授谢冕、衡阳市委副书记李金东致欢迎辞。

衡阳洛夫文学馆

洛夫每次回乡,都会惊喜于衡阳的变化。回乡依然是文学之旅、寻梦之旅,但用“衣锦还乡”尚不足以形容其风光。鉴于洛夫卓越的诗歌成就和在国际文坛的巨大影响,衡阳市人民政府举办了洛夫国际诗歌节。中国作协副主席陈建功、湖南省政协副主席谭仲池和何满宗连夜奔赴云集区表示祝贺,海内外50多名诗人及北京大学、韩国大学、香港大学等高校的文学专家出席,进行洛夫诗歌艺术交流与研讨。

洛夫动情地说:“衡阳是我的出生地,我在这里度过了美好的童年和白马般的少年,对一个海外游子来说,衡阳是我永远的梦土,是联系着我和祖国的一根脐带,也是一块永远不能磨灭的胎记。”

一直以来,洛夫都有将自己的全部诗稿捐赠给家乡的愿望,要让自己的诗歌落叶归根,让自己的心灵和精神产品找到最好的安置之处。有感于他的赤子情怀,衡阳市特地在云集湘江河畔建立洛夫文化广场,设立洛夫文学馆,了却他的夙愿。洛夫将个人诗歌文学手稿、出版物、书艺作品及照片图片资料赠予政府用于修建洛夫文学馆。

衡阳洛夫文化广场

洛夫文化广场是云集公园重要部分,公园占地260余亩,由洛夫文化广场、儿童活动区、老年人活动区、健身区、山林游憩区以及洛夫文学馆、茶社、观景长廊等建筑组成。公园绿地率90%,洛夫广场面积1.26万平方米(含水面1200平方米),洛夫文学馆占地1250平方米,建筑面积813平方米。

深圳情愫

是落叶总要归根,是游子总想回家。虽然洛夫曾总结过《漂木》的主题是“生命的无常和宿命的无奈”,虽然刘再复说过“诗人是永远的精神漂泊者”,但是故国和故乡永远都不能拒绝游子的回归。

这一回,洛夫面对记者,对《漂木》、对他的人生进行了另一种解读,他说:“《漂木》的主题是寻找精神家园,数十年来我一直在寻找精神家园,找来找去,我发现深圳是我的精神家园。”话语中流露出一种热切的期盼,也表明深圳这座年轻都市浓重的亲和力。

洛夫与深圳有缘。1979年3月,他应邀访港,但还无法跨越边境,诗人余光中亲自开车陪他在那一边参观落马洲边界。当时边界轻雾氤氲,他从望远镜中隐约看到的故国山河,也就是深圳的山河,耳边响起数十年前的鹧鸪啼叫。近乡情怯,洛夫写下了《边界望乡》一诗。

1988年,洛夫终于跨过边界,回到了故乡衡阳扫墓省亲,返台的时候他经过深圳,受到深圳文艺界朋友的热情欢迎。1994年,华文诗人笔会在深圳召开,洛夫作为“海外诗人”应邀出席。诗人笔会盛况空前,各界诗人欢聚一堂。12月21日晚,同乡、文友周友德在酒店请洛夫吃饭,当时“兰亭沙龙”设在这个酒店,洛夫就这样参加了一次深圳诗人的雅集,他感受到一股浓浓的乡情和温暖。

自1988年起,洛夫专程访问或路过深圳多达十余次,他在深圳的朋友越来越多,他对深圳的感情也越来越浓。

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我们希望,落叶归根、结束漂泊的洛夫能在深圳写出他人生最美、最感人的诗篇。

1979年3月,洛夫应邀访港,参观落马洲边界时,从望远镜中隐约看到深圳的山河,激动地写下了《边界望乡》一诗。

1988年8月,洛夫阔别40年后第一次回内地,回到故乡衡阳,返台时途经深圳。

1994年12月,洛夫应邀莅深,参加世界华人诗人笔会,他与深圳诗人欢聚,并为深圳题词:“财富加智慧将可使深圳飞得更高、更远!”

2001年下半年,洛夫在深圳大学图书馆举办个人书画展。

2002年12月,洛夫再次访深,在深圳商报大厦举办书艺展,参加由深圳市诗歌沙龙与市文联联合举办的“洛夫与深圳诗人交流朗诵会”,亲自朗诵他的诗作《因为风的缘故》、《寄鞋》,并同广大诗友就现代诗的发展进行对话和交流。

2006年11月,深圳市文联、市作协共同举办“著名诗人洛夫先生长诗《漂木》新书发布会”,会后洛夫现场签名售书。

2007年11月,洛夫应邀出席深圳“诗歌人间”主题诗会。

2011年11月,洛夫莅深参加第十二届读书月,在深圳大学与谢冕展开“在诗歌的天空下”对话,同时参加洛夫诗歌朗诵会、《在诗魔的天空下》新书发布会。此前,洛夫和陈琼芳夫妇还在深圳举办了金婚庆典。

家庭成员

妻子:陈琼芳

儿子:莫凡(台湾著名音乐人)

作品列表

洛夫诗集列表

1957年 《灵河》,台北:创世纪诗社。

1965年 《石室之死亡》,台北:创世纪诗社。

1967年 《外外集》,台北:创世纪诗社。

1970年 《无岸之河》,台北:大林。

1971年 《1970诗选》,台北:仙人掌。

1974年 《魔歌》,台北:中外文学。

1975年 《洛夫自选集》,台北:黎明。

1976年 《众荷喧哗》,新竹:枫城。

1981年 《时间之伤》,台北:时报出版社。

1983年 《酿酒的石头》,台北:九歌。

1985年7月获台湾“中国新诗联谊会”赠予最佳创作奖。

1988年 《因为风的缘故--洛夫诗选(一九五五 ~ 一九八七)》,台北:九歌。

1988年 《洛夫精品》,北京:人民文学。

1988年 《石室之死亡——及相关重要评论》,台北:汉光文化公司出版。

1988年 《爱的辩证--洛夫诗选》,香港:文艺风出版社。

1990年 《天使的涅盘》,台北:尚书。

1990年 《月光房子》,台北:九歌。

1990年 《诗魔之歌--洛夫诗作分类选》,广州:花城。

1992年 《葬我於雪》,北京:中国友谊出版。

1993年 《我的兽》,北京:中国文联出版。

1993年 《洛夫诗选》,北京:中国友谊出版公司。

1993年 《雪崩--洛夫诗选》,台北:书林。

1993年 《梦的解图》,台北:书林。

1993年 《隐题诗》,台北:尔雅。

1994年 《石室之死亡》(英译本),美国汉学家陶忘机(John Balcom)教授译,旧金山:道朗出版社出版(Taoran Press)。

1998年 《洛夫小诗选》,台北:小报文化公司。

1999年 《形而上的游戏》,台北:骆驼。

1999年 《雪落无声》,台北:尔雅。

1999年 《魔歌 (书法诗集典藏版) 》,台北:探索文化。

2000年 《洛夫‧世纪诗选》,台北:尔雅。

2001年 《洛夫短诗选--中英对照》,香港:银河。

2001年 《漂木》,台北:联合文学。获诺贝尔文学奖提名。

2003年 《洛夫诗钞》,台北:未来书城。

2003年 《洛夫禅诗》,台北:天使学圆文化公司出版。

洛夫散文集列表

1979年 《一朵午荷》,台北:九歌。

1985年 《洛夫随笔》,台北:九歌。

1985年 《一朵午荷--洛夫散文选》,台北:九歌。

1990年 《一朵午荷--洛夫散文选》,上海:上海文艺。

1998年 《洛夫小品选》,台北:小报文化。

1998年 《落叶在火中沉思》,台北:尔雅。

2000年 《雪楼随笔》,台北:探索文化。

洛夫评论集列表

1969年 《诗人之镜》,台北:大业。

1978年 《洛夫诗论选集》,台北:开源。

1979年 《诗的探险》,台北:黎明。

1981年 《孤寂中的回响》,台北:东大。

1986年 《诗的边缘》,台北:汉光。

洛夫翻译作品列表

1973年 《季辛吉评传》,台北:中华日报。

1975年 《雨果传》,台北:志光。

1975年 《第五号屠宰场》,台北:星光。

1976年 《心灵隽语》,台北:星光。

1977年 《约翰生传》,台北:志文。

1979年 《亚历山大传》,台北:中华日报。

1979年 《邱吉尔传》,台北:中华日报。

洛夫散篇作品列表

1970年 洛 夫等:〈以新批评观点看中国古诗(诗宗社第二次座谈会)〉,《花之

声》,台北:仙人掌出版社,页172-205。

1972年 洛 夫:〈与颜元叔谈诗的结构与批评并自释〈手术台上的男子〉〉,《中外文

学》1卷4期页40—52。

1974年 洛 夫:〈魔歌——我的诗观与诗法〉,《中华日报》12月6—8日9版。

1977年 洛 夫:〈《洛夫诗论选集》自序〉,《中外文学》5卷10期,页34—45。

1978年 洛 夫〈自序〉,《洛夫诗论选集》,台北:金川,1-15页。

1979年 洛 夫〈我的诗观与诗法——「魔歌」诗集自序〉,《诗的探险》,台北。黎明

出版社,页153—164。

1979年 洛 夫:〈洛夫作品评论题目备考〉,《诗的探险》,台北:黎明,页1—3。

1979年 洛 夫:〈关於「我的第一首诗」〉,《文艺月刊》122期,页57—65。

1979年 洛 夫〈《众荷喧哗》诗集自序〉,《诗的探险》,台北:黎明,页165-168。1981年 洛 夫:〈自序〉,《时间之伤》,台北:时报,页1—4。

1981年 洛 夫:〈咸咸的旅程——第二届览分地带文艺管谈诗记〉,《孤寂中的回

响》,台北:东大,页105—114。

1984年 洛 夫:〈一首辩证的诗—谈「爱的辩证」之创作过程〉,《诗人季刊》18期,

页19—24。

1988年 〈洛夫与谢冕的通信〉,《作家》8期,页28。

1988年 〈关於「石室之死亡」—跋〉,《洛夫石室之死亡及相关重要评论》,台北:汉

光页192—203。

1988年 洛 夫:〈回归传统,拥抱现代——诗人对话〉,《文艺报》8月20日7版。

1989年 洛 夫:〈廿八寒暑,鰜鲽情深〉,《文讯》42期,页80—81。

1990年 洛 夫:〈自序〉,《天使的涅盘》,台北:尚书,页4—7。

1991年 洛 夫:〈蚱蜢岁月〉,《中央日报》11月18日16版。

1993年 洛 夫:〈超现实主义的诗与禅〉,《江西社会科学》10期,页70—72。

1998年 洛 夫:〈《落叶在火中沉思》〉,《尔雅人》第107期,2、3版。

1998年 洛 夫:〈卧雪图〉,《中华日报》10月1日16版。

1998年 洛 夫:〈读闲书〉,《中华日报》9月1日16版。

1999年 洛 夫:〈《魔歌》新版自序〉,《创世纪诗刊》121期,页118—120。

1999年 洛 夫:〈如是晚景〉,《联合报》6月23日37版。

2000年 洛 夫:〈我那颗千禧年的头颅〉,《联合报》1月10日37版。

2002年 洛 夫:〈我的大陆出书经验〉,《文讯》197期,页37—38。

人物名言

如果你迷恋厚实的屋顶,你就会失去浩瀚的繁星。

雁回衡阳,因为风的缘故。

心中有诗,瞬间即是永恒。

作品欣赏

生活

嚼着五毛钱的鱿鱼干

这条路我走得好吃力

黄昏,落叶挂来冬天的电话

说太阳要打瞌睡

在淡淡的雾所统治的十一月

连唆使女人偷吃果子的蛇也要睡了

摸摸口袋,今年该添一袭新的蓝布衫了

我不能让热情再一次押入当铺

昨天,云很低

朋友向我索酒

他说醉后的天会变得很高,很蓝

然而,唉!抽屉里只有卖不掉的诗

我无言关起窗子

任北风讪笑而过......

众荷喧哗

众荷喧哗

而你是挨我最近

最静,最最温婉的一朵

要看,就看荷去吧

我就喜欢看你撑着一把碧油伞

从水中升起

我向池心

轻轻扔过去一拉石子

你的脸

便哗然红了起来

惊起的

一只水鸟

如火焰般掠过对岸的柳枝

再靠近一些

只要再靠我近一点

便可听到

水珠在你掌心滴溜溜地转

你是喧哗的荷池中

一朵最最安静的

夕阳

蝉鸣依旧

依旧如你独立众荷中时的寂寂

我走了,走了一半又停住

等你

等你轻声唤我

烟之外

在涛声中唤你的名字而你的名字

已在千帆之外

潮来潮去

左边的鞋印才下午

右边的鞋印已黄昏了

六月原是一本很感伤的书

结局如此之凄美

——落日西沉

我依然凝视

你眼中展示的一片纯白

我跪向你向昨日向那朵美了整个下午的云

海哟,为何在众灯之中

独点亮那一盏茫然

还能抓住什么呢?

你那曾被称为雪的眸子

现有人叫做

1967.7.9

白色墓园

白的    一排排石灰质的

白的   脸,怔怔地望着

白的    一排排石灰质的脸

白的    干干净净的午后

白的    一群野雀掠空而过

白的    天地忽焉苍凉

白的    碑上的名字,以及

白的    无言而骚动的墓草

白的    岑寂一如布雷的滩头

白的    十字架的臂次第伸向远方

白的    远方逐渐消失的挽歌

白的    墓旁散落着花瓣

白的    玫瑰枯萎之后才想起被捧着的日子

白的 马尼拉海湾的落日

白的 依然维持弥留时的

白的 体温。一万七千个异国亡魂

白的 依然维持出击时的队形

白的 数过来,数过去

白的 依然只是,一排排

白的 一排排石灰质的脸

地层下的呼吸 白的

沉沉如炮声起伏 白的

这里有从雪中释出的冷肃 白的

不需鸽子作证的安详 白的

一种非后设的亲密关系 白的

存在于轻机枪与达达主义之间 白的

月光与母亲之间 白的

水壶和干涸的魂魄 白的

钢盔和鸢尾花 白的

圣经和三个月未洗的脚 白的

严肃的以及卑微的 白的

在此都已暧昧如风 白的

如风中扬起的 白的

一袭灰衣。有人清醒地 白的

从南方数起,一小撮一小撮 白的

有磷质而无名字的灰烬 白的

散布于诸多战史中的 白的

小小句点 白的

死与达达 白的

都是不容争辩的 白的

后记:今年二月一日起,我与八位台湾现代诗人,应菲华文艺社团之邀访问马尼拉七天。二月四日下午参观美坚利堡美军公墓,抵达墓园时,只见满山遍植十字架,泛眼一片白色,印象极为深刻,故本诗乃采用此特殊形式,以表达当时的强烈感受。

本诗分为两节,写法各有不同,第一节以表现墓园之实际景物为主,着重静态气氛的经营,第二节则以表达对战争与死亡之体悟为主,着重内心活动的知性探索,而两节上下“白的”二字的安排,不仅具有绘画性,同时也是语法,与诗本身为一体,可与上下诗行连读。

1987.2.27

附件列表


0

故事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如果您认为本故事还有待完善,请 编辑

上一篇 王溥    下一篇 白族服饰

同义词

暂无同义词
  • 友情链接:
  • 中原企业家
  • 华锐社区
  • 法学学习
  • 故事库
  • 舆情信息
  • 郑州商业观察
  • 美丽中国
  • 药食同源
  • Lovely China
  • 纯欲天花板
  • 留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