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库-中国往事  > 所属分类  > 
[0] 评论[0] 编辑

轨道天文台

又名“天文卫星”,美国天文观测卫星系列的一种,亦称“轨道天文观测卫星”,英文缩写OAO。共发射了四颗,1966年发射OAO-1,1968年发射OAO-2,1972年发射OAO-3和OAO-4,卫星上装有精密的稳定平台,上面安装有综合探测系统

目录

是美国国家航空暨太空总署在1966年至1972年间,共发射四颗卫星的一系列太空观测计划,提供了许多天体的第一批紫外线观测的优质资料。其中有两次轨道天文台是失败的,而成功的其他两次则在天文学的领域内为太空观测的优点提供了良好的认识,并鼓舞了后续的哈勃太空望远镜。
美国非太阳观测的天文卫星系列,英文缩写是 OAO。它是美国发射的在紫外线、X射线和γ射线波段(侧重于紫外波段)范围内探索宇宙的卫星系列。卫星重2吨多,长约3米,宽约2米;轨道倾角35°,高度750公里,形状近圆形,周期100分钟。这个系列的第一颗OAO-1于1966年4月8日发射,由于电源失灵,发射后两天停止工作,未取得任何资料。
轨道天文台-1
第一架轨道天文台携带了检测紫外线、X-射线和伽马射线辐射的仪器,于1966年4月8日成发射升空,但是在这些仪器能开始正常工作之前,因为电源故障使得任务在发射三天后即告终止而失败。
轨道天文台-2
第二架轨道天文台在1968年12月7日发射,携带了11架紫外线望远镜。他成功的进行观测到1973年1月,对天文学有许多重大的发现和贡献。在这些成绩中,包括发现彗星有极大的,直径数十万公里的氢冕包围在外面;也发现新星在可见光的亮度衰减时,紫外线的亮度却在增加中。
轨道天文台-B
轨道天文台-B 携带了口径38英吋的紫外线望远镜,可以观测到比早先观测得更为微弱的天体。不幸的是,在1973年11月3日发射之后,发射火箭未能与卫星分离,使得卫星重返大气层,并坠入大西洋内。
轨道天文台-3(哥白尼)
轨道天文台-3 于1972年8月21日发射,并且被证明是最成功的一次轨道天文台任务。这个卫星除了美国国家航空暨太空总署与英国的科学和工程研究委员会的共同努力和合作之外,装载的X射线检测器是由英国伦敦大学的Mullard太空科学实验室制造的,口径80公分的紫外线望远镜是由美国普林斯顿大学制造的。在发射成功之后,轨道天文台-3被重新命名为哥白尼,以纪念波兰天文学家尼古拉斯·哥白尼500周年的诞辰。
哥白尼一直工作到1981年2月,并且和大量的X射线观察一起被送回的还有数百颗高分辨率的恒星光谱。哥白尼的重大发现中还有许多周期长达数分钟的脉冲星,而不是传统的秒或更短周期的波霎。
OAO-2的发射
OAO-2于1968年12月7日发射,携有四架口径32厘米的望远镜,在1000~3000埃间的四个紫外光谱区(有效波长在2600、2300、1500和1400埃附近)用紫外电视光度计对热主序星作紫外光度观测;携有一架口径41厘米的反射镜,配上900~3000埃的宽带光度计,用来研究弥漫星云的紫外线辐射和星际物质吸收;携有四架口径20厘米的望远镜组用作恒星光度测量;两台恒星紫外物端光栅分光计,用来研究1100~4000埃区域的光谱细节。OAO-3于1972年8月21日发射。为了纪念伟大的天文学家哥白尼500周年诞辰,被命名为哥白尼卫星。它携带一架直径81厘米、f/20的卡塞格林望远镜和光栅光电分光计,研究热星的紫外光谱;还携带三架小X射线望远镜研究3~9埃、8~18埃和44~60埃三个X射线波段的星际吸收和X射线源。
千年彗星“林尼尔”
今年7月,一颗名叫“林尼尔”( C/1999 S4 LINEAR)的彗星拖着长长尾巴,日夜兼程地向我们飞来,7月23日过近地点,距离地球5600万千米,7月26日过近日点,距离太阳1.14亿千米。7月下旬是观看“林尼尔”彗星的最佳时段。无论是地面的专业天文望远镜,还是在太空中的轨道天文台,都把镜头对准了“林尼尔”,希望能一睹它的“风采”,而结果却极富戏剧性。现在就将这位“新闻人物”的发生、发展和即将到来的消亡,向您一一道来。$$发现$$如果您是注意彗星观测资料的天文爱好者,那么肯定对“林尼尔”(LINEAR)彗星不感陌生,因为它一再出现在新发现的彗星名单里。这些彗星都是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林肯实验室和美国空军共同执行LINEAR计划时发现的,因而都被命名为“林尼尔”彗星。LINEAR是Lincoln Near-Earth Asteroid Reseach(林肯近地小行星调查)的缩写。LINEAR计划就是用一台极为先进的、直径为1米。

大型轨道天文台计划

计划的简介
是美国宇航局研制的4颗大型空间望远镜,分别是哈勃空间望远镜、康普顿伽玛射线天文台、钱德拉X射线天文台和斯皮策空间望远镜。它们分别工作在不同的波段,每台望远镜都为各自的领域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哈勃空间望远镜,缩写为HST,原名空间望远镜(ST),以美国天文学家埃德温·哈勃的名字命名,于1990年4月24日由发现号航天飞机发射升空,工作在可见光和近紫外波段,1997年维修之后具备了近红外观测能力。
康普顿伽玛射线天文台,缩写为CGRO,原名伽玛射线天文台(GRO),1991年4月5日由亚特兰蒂斯号航天飞机搭载升空,工作在伽玛射线波段,也能扩展到硬X射线波段。因陀螺仪损坏,2000年6月4日在人工引导下毁入太平洋。
钱德拉X射线天文台,缩写为CXO,原名先进X射线天文设备(AXAF),1999年7月23日由哥伦比亚号航天飞机搭载升空,工作在软X射线波段。
斯皮策空间望远镜,缩写为SST,原名空间红外望远镜设备(SIRTF),2003年8月25日由德尔塔Ⅱ型火箭发射升空,工作在红外波段。
计划的目的
大型轨道天文台计划的初衷是将不同电磁波段的天文学研究各自推进一个时代。由于红外线、X射线和伽玛射线不能穿透地球大气层,因此只能通过空间天文观测获得信息。康普顿伽玛射线天文台和钱德拉X射线望远镜都在口径或者分辨率上比前一代天文卫星提高了一个数量级,斯皮策空间望远镜虽不比之前的空间红外望远镜(ISO)口径大很多,但是得益于红外探测设备的快速发展,性能上有了很大的提高。哈勃空间望远镜也充分利用了处于大气层以外、不受气辉干扰的优势,能够拍摄到比地面大型光学望远镜所能观测到的更暗弱的天体。

附件列表


0

故事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如果您认为本故事还有待完善,请 编辑

上一篇 送内寻庐山女道士李腾空二首    下一篇 傣族民居

同义词

暂无同义词
  • 友情链接:
  • 中原企业家
  • 华锐社区
  • 法学学习
  • 故事库
  • 舆情信息
  • 郑州商业观察
  • 美丽中国
  • 药食同源
  • Lovely China
  • 纯欲天花板
  • 留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