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库-中国往事  > 所属分类  > 
[0] 评论[0] 编辑

“淞航”号

1916年,上海海洋大学曾建造第一艘实习船“淞航”号,后在抗战中毁于日军轰炸。2017年10月30日,上海海洋大学将我国首艘远洋渔业资源调查船再次命名为“淞航”号,以体现“百年学府、立志海洋,服务行业,贡献国家”的科学与奋斗精神。

目录

“淞航号”总长87米、垂线间长78米、船宽14米、型深7.6米、设计吃水4.8米、满载排水量2800吨。船上配备目前世界最先进的渔捞设备、科考系统设备和实验室,总值达8000万元。能够支持拖网、金枪鱼延绳钓、灯光鱿鱼钓等三种以上的渔业作业方式。可适应不同渔业资源生物学特性的调查,为开展不同渔具渔法研究提供基础保障。

“淞航号”26个分段构成了不同的功能区域,每个分段都有其独特的功能。目前具备气象、水文、生物等科考用途,配备多台目前最先进的科考仪器设备,可进行水文、底栖生物、浮游生物、海洋气象、海洋大气监测等调查取样。

“淞航号”是上海市高校建造的第一艘海洋综合调查科考船,将作为上海市高校的海洋科研平台,为国家和上海市重大海洋调查科考项目服务。

据介绍, “淞航”取自上海海洋大学100年前的“淞航”实习船,该船毁于“一·二八”日军炮火。上海海洋大学校长程裕东表示,"淞航号"凝聚中国海洋梦想,也将为学校建设有国际影响力的高水平特色大学提供重要的科学研究平台。

投入使用

2017年10月30日,由农业部和上海市政府共同投资建造的我国第一艘远洋渔业资源调查船“淞航”号建成,正式交付上海海洋大学投入使用。

配置

“淞航”号总吨位3166吨,最大排水量3271.4立方米;船舶总长85米,垂线间长81米,型宽14.96米,型深8.71米,吃水4.95米;最大航速15节,巡航速度12节;续航能力1万海里,自持力60天,定员59人。

船上配备了渔业资源和海洋水文调查两大科考调查系统,包括中层和底层拖网、金枪鱼延绳钓和灯光鱿鱼钓三种作业方式。配备了海洋生物、水文生化、调查监控、通用实验室和网络信息等五个实验室。可进行远洋深海鱼类生物采样和浮游生物采样、定点或走航式海洋环境参数连续探测、海面常规气象连续探测、海底地形地貌探测,实现调查考察数据系统记录分析和数据集成。

主要目标

目前,我国已成为世界上主要的远洋渔业国家,但我国远洋的捕捞产量仅占全球捕捞产量的1.3%。“淞航”号建成投入使用后,将以开展远洋渔业资源公益性调查为主要目标。

作用

“淞航”号在开发我国远洋渔业资源的同时,还将承担大洋环境的观测和遥感数据接收等工作,开展科学研究,以填补我国在远洋渔业资源调查手段的空白。与此同时,还将对培养我国高级应用型远洋渔业人才的长效机制发挥作用,成为培养海洋类复合型人才的关键基地和平台。

附件列表


0

故事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如果您认为本故事还有待完善,请 编辑

上一篇 黄庆云    下一篇 黄宁婴

同义词

暂无同义词
  • 友情链接:
  • 中原企业家
  • 华锐社区
  • 法学学习
  • 故事库
  • 舆情信息
  • 郑州商业观察
  • 美丽中国
  • 药食同源
  • Lovely China
  • 纯欲天花板
  • 留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