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劳动保护科学研究所
- 中文名
- 北京市劳动保护科学研究所
- 外文名
- Beijing Municipal Institute of Labour Protection
- 成立时间
- 1956年
- 地 址
- 北京市西城区陶然亭路55号
- 主管单位
- 北京市科学技术研究院
- 中文简称
- 北京劳保所
- 外文简称
- BMILP
目录
北京市劳保所积极投身于中国的城市公共安全技术领域,成立了北京市重点实验室——北京城市有毒有害易燃易爆危险源控制技术研究中心、北京危险化学品应急技术中心、北京市环境噪声与振动控制技术中心、北京人居室内环境检测中心等,在城市有毒有害易燃易爆化学品的评价、监测技术、预防控制技术及应急防护技术,重大危险源监控技术、危险源辨识、定量和半定量安全评价技术、公共场所危险源辨识与人员疏散计算机仿真技术、突发事故应急救援技术研究及用品的研发、危险作业场所和环境中职业暴露评价技术研究等方面做了大量的研究工作。承担了国家科技部“科技奥运专项”——化学品相关紧急事故处理及决策支持信息系统研究和北京市重点科技计划大型场馆人员疏散仿真模拟和应急预案、城市地铁安全及其计算机仿真模拟研究等多项攻关科研项目,部分项目已取得成果并在实际中得到了应用。
劳保所注重发挥资源优势,积极搭建合作交流平台,参与技术和信息交流。目前,已经和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科学院、美国哈佛大学、英国格林威治大学、香港理工大学等国内外多所著名大学、科研机构开展了长期紧密的合作和技术交流,为劳保所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平台。
研究所完成了多项国家和北京市科研项目,包括国家汽车加速噪声标准的制定工作、国家环境振动标准的制定工作、北京站-西客站地下直径线振动对地上环境影响研究、东直门-首都机场高速铁路噪声振动环境影响研究、地铁10号线(二期)项目噪声和振动环境影响评价研究、东风汽车公司重卡降噪研究项目、上海大众汽车空滤CAE降噪技术项目等一系列重大项目,受到社会各界和上级主管单位的一致好评。
安全与应急管理研究室成立于2007年4月,主要研究方向以城市公共安全为主,涵盖城市应急管理和风险管理、人群密集区域(封闭空间和开放空间)的人群风险管理及长短时预测预警、企(事)业组织安全管理平台与体系构建、社区安全等研究领域。
在密集人群管理方面,安全与应急管理研究室从个体心理、群体行为、管理决策三个层次展开安全领域的科学研究,以基层实际需求为核心,将先进的科研成果转化为实际应用,服务于我国的公共安全。通过五年的探索及积累,研究室创造性地将视频智能分析、数据挖掘、风险预警等技术引入密集人群安全管理,率先研发完成国内首个“人群聚集风险预警系统”,并陆续在西单、大栅栏、什刹海、天安门等重要场所推广应用,并形成了技术与管理相结合的密集人群安全管理全面解决方案。
在安全管理平台与体系构建方面,安全与应急管理研究室以“实现安全”为目标,以易用、快速、实效为核心,综合社会实际需求,提出以计算机网络技术、物联网技术、通讯技术、快速响应技术等为基础,为用户建立起安全管理的综合运行平台,进一步实现公共安全管理的信息化、数字化、智能、实用化,以促进公共安全管理水平。
建立在有效的科学实验与研究的基础上,安全与应急管理研究室始终致力于将科学技术应用于社会实践中,努力践行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思想,以科技产业化与市场化为目标,为社会提供公共安全管理咨询、技术支持、管理平台等服务与产品,致力于成为用户在公共安全管理的重要助手,用户也将能够使用最可靠、最先进的城市安全管理平台。
北京市劳动保护科学研究所于2013年获得二级安全生产培训机构资质,2015年6月成为首批北京市安全生产资格考试点。
北京市劳保所培训中心位于丰台区马家堡西路。紧邻地铁,交通便捷。4号线、10号线角门西站G口楼上二层即到。自2010年以来,我们已经累计举办近200期各类安全生产培训班,凭借雄厚的教师队伍,齐全、先进的教学设备,优良的学习环境,开展了高质量、严要求的安全生产培训。至今已累计培训学员几万人,其中包含有生产经营单位法人、管理人员以及从事一线作业的员工。
培训中心主要为企业的安全生产工作服务,努力提高从业人员的安全意识,为预防、控制和消除安全生产事故发生,保护劳动者的生命健康、安全,提升首都安全生产水平,职业健康工作做出应有的贡献。
《安全》杂志1980年创刊(国际标准刊号:ISSN1002-3631;国内统一刊号:CN11-2411/X)是由北京市劳动保护科学研究所和中国职业安全健康协会主办的国内外公开发行的科技期刊。为《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收录期刊;“万方数据—数字化期刊群”全文上网期刊;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全文收录期刊和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统计源期刊。
本刊内容涉及城市公共安全、安全生产与劳动保护、人居环境、环境影响评价、职业卫生等领域内的安全科学技术及应用。
本刊秉承科学人“求真、创新、探索”的精神,从科学的角度密切关注现代安全科学。以“安全生产、安全生活、安全文化为视角宣传安全科学、传播安全文化、启迪人们的安全意识、规范人们的安全行为”为办刊宗旨,是一本集指导性、资料性、服务性于一体的科学技术期刊。
主要栏目:安全论坛;安全科学技术;专项研究;特别关注;案例分析;风险评估;体系认证;标准解读;消防安全;校园安全;社区安全;科普园地;安全科技动态;法律法规;高等学校教学指导委员会专栏及信息快递。
1.李文宜
1903年出生于湖北武汉。1955年至1959年担任劳保所所长。
1924年毕业于湖北省立女子师范学校。192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从事民主和妇女解放运动。1945年被选为民盟中央委员兼妇女委员会副主任。是民盟第一、二、三届常委,第四、五届副主席。1949年9月被选为全国政协第一次会议代表,并被选为第三、五、六、七届全国政协委员、常务委员、副秘书长。第一至三届全国人大代表。建国后历任中央人民政府劳动部办公厅副主任、劳动保护司副司长等职以及全国政协常委、民盟中央副主席、全国妇联第一届常委、欧美同学会副会长。1997年5月逝世。
2.邸作之
1914年出生于河北深泽。1959年至1969年兼任劳保所所长。
1937年初参加抗日救国运动,1938年加入中国共产党。解放前,先后担任定南县县长、天津北辰区区长、南京劳动局局长。参加了平津战役、渡江战役等诸多战役。解放后,历任中央人民政府劳动部劳动保护司副司长、代司长、劳动部劳力局顾问、兼任劳动保护科学研究所所长等职。1993年4月逝世。
3.黎礼贵
出生于河北深泽。解放前参加过大同战役等民主解放运动。1970年至1978年担任劳保所革命领导小组组长。后调任劳动部锅炉监察局副局长。现已去世。
4.赵明
1920年出生于河北无极县。1960年起担任劳保所副所长,1978年8月至1983年任劳保所所长。
曾就读于华北联大文艺学院。1937年开始从事革命活动,先后担任河北无极县青年抗日救国会主任、晋察冀日报社印刷厂秘书、太原市委、山西省委秘书。1953年在全总干校苏联专家授课的劳动保护研究班进修,历任中华全国总工会政策研究室副组长、劳动保护展览馆馆长等职。
5.车荣钫
高级工程师,1930年出生于浙江镇海。1983年12月至1989年担任劳保所所长。
哈尔滨外国语专科学校毕业,1953~1954年赴苏联考察学习。解放前任汉口中国国货公司会计,解放后历任全国总工会、劳动保护展览馆、劳动部劳保所干部、北京市劳保所所长。并担任中国劳动保护科技学会常务理事、全国科学学与科技政策研究会理事、北京科学学研究会副理事长等职。获多项省部级荣誉证书,在全国和地方学术会议和期刊发表论文14篇,合作出版译著5本,编辑教材两本。
6.黄崇艺
研究员,1934年出生于江西都昌,1989年至1991年担任劳保所所长。
兰州大学物理化学专业毕业。1984年由中科院化工冶金研究所调入劳保所,主要从事以化学传感器研究为基础的职业安全和环境保护监测仪器的研究。发表学术论文、译文14篇,共取得通过各级鉴定的科技成果16项。获北京市和劳动部科技奖多项,编制国家标准多项。
7.刘莲香
高级工程师,1940年出生于天津,1992年至1994年4月担任劳保所所长。南开大学动物学毕业,享受北京市政府特贴。北京宣武区政协第九届委员会委员。主要从事环境保护和个体防护研究及科技管理工作。先后主持和作为骨干完成了多项省部级科研项目。获北京市、民航总局、国家标准局等省部级科技成果奖多项。主持编制国家标准多项,发表学术论文多篇。
8.丁辉
研究员,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1961年出生于北京,1994年至2004年7月担任劳保所所长。
清华大学电子学系毕业。1987年获得安全技术与工程学硕士学位。曾先后在丹麦技术大学做访问学者、英国华威大学进修。现任北京市科学技术研究院院长。主要从事公共安全、风险管理、城市区域风险评估等方面的研究。任中国职业安全健康协会副理事长、中国分析测试协会副理事长、中国声学会常务理事、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安全生产理论专家组专家,中国安防产品产业协会专家委员会委员、公安部专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委员等职。获省部级科技进步奖10余项,获发明专利1项,实用新型5项。参与审定国家安全生产、劳动保护和图像信息监测等多项国家和地方标准,发表学术论文70余篇,出版专著10余部。
9.张 斌
北京市劳动保护科学研究所所长(2004年7月---)
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
附件列表
故事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