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学院系统科学研究所
- 中文名
- 中国科学院系统科学研究所
- 外文名
- The System Science Institute of China Science Academy
- 成立时间
- 1979年10月
- 主要创始人
- 关肇直院士、吴文俊院士
目录
系统科学研究所以多学科交叉为特点,在系统控制、数学机械化、系统运筹与管理、统计与科学计算、复杂系统以及某些近代数学分支等多个学科领域的研究具有鲜明的特色和突出的优势。
中国科学院系统科学研究所 1998年12月系统科学所与其他三个数学类研究所(数学所、应用数学所、计算数学与科学工程计算研究所)整合组建了数学与系统科学研究院,并进入了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系统科学所逐渐成为单纯的学术组织、管理和交流的机构。系统科学所整体实力雄厚,53名科研人员中,研究员31人,中国科学院院士5人、中国工程院院士 1人、博士生导师30人。所内25名45岁以下年轻高级研究人员中,5人获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3人获中科院百人计划支持,连续四届4人获中国科学院青年科学家奖(三届一等奖)及多种荣誉。
系统科学研究所自成立以来,累计获奖175项。重要成果包括:示性类及示嵌类的研究,数学机械化的研究,飞行器弹性控制理论的研究,卫星的选轨与测轨,补偿列紧原 理与熵气体动力学方程组,全国粮食产量预测,自适应估计与控制的理论研究,几何定理及其证明理论与算法的新进展,黄淮海平原区域综合治理技术和农业发展战略研究,有限元外推技术,移位寄存器序列,有限域上典型群的几何学及其应用,长江上游生态环境和社会经济条件的研究与评价,全面质量管理的研究、应用和推广等。
系统科学研究所共有7个博士点,分别分布在数学、系统科学、管理科学与工程3个一级学科中。二十多年来毕业并获博士学位219人,硕士学位224人,目前在学研究生137人。系统科学所是首批被国家批准的具有博士后流动站的单位之一,现有数学、系统科学、管理科学与工程三个博士后流动站。1987年至2002年,进站博士后81人,出站63人,现有在站博士后科研人员18人。
系统科学所学术活动活跃,多次组织大型国际学术会议。全国性一级学会"中国系统工程学会"挂靠我所,历届理事长均由系统科学所科研人员担任。由我所主办的《系统科学与数学》刊物和系统工程学会会刊 《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在国内有重要影响。2001年又创办了新的英文刊物 "J. of Systems Science and complexity"。
系统科学所与国内外许多学术团体和机构保持密切联系,并在其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据不完全统计,所内现有23位高级研究人员在国内外近40个重要学术组织和学会中任职,还有30余位高级研究人员在国内外几十种重要学术刊物上任编委、执行编委、副主编、顾问等职。
系统科学研究所为单纯的学术组织、管理和交流的机构,整体实力雄厚。53名科研人员中,研究员24人,中国科学院院士5人、中国工程院院士1人、博士生导师30人。
吴文俊
男,1919年5月12日生于上海,1940年毕业于上海交通大学,1949年获法国国家博士学位。现任中国科学院系统科学研究所名誉所长,研究员,中国科学院院士,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曾任中国数学会理事长(1985-1987),中国科学院数理学部主任(1992-1994),全国政协委员、常委(1979-1998)。他在拓扑学、自动推理、机器证明、代数几何、中国数学史、对策论等研究领域均有杰出的贡献,在国内外享有盛誉。他在拓扑学的示性类、示嵌类的研究方面取得一系列重要成果,是拓扑学中的奠基性工作并有许多重要应用。他的“吴方法”在国际机器证明领域产生巨大的影响,有广泛重要的应用价值。当前国际流行的主要符号计算软件都实现了吴文俊教授的算法。曾获得首届国家自然科学一等奖(1956)、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一等奖(1979)、第三世界科学院数学奖(1990)、陈嘉庚数理科学奖(1993)、首届香港求是科技基金会杰出科学家奖(1994)、Herbrand自动推理杰出成就奖(1997)、首届国家最高科技奖(2000)、第三届邵逸夫数学奖(2006)。
万哲先
中国科学院系统科学研究所男,1927年11月7日生于山东,数学家 1991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1948年6月毕业于清华大学数学系,获理学学士。研究方向:典型群、矩阵几何、代数组合学、代数编码、有限几何及其应用。发表论文130多篇,书18册。华罗庚和万哲先的“典型群”获1978年全国科技大会重大科技成果奖、“图上作业法及其应用”获1978年全国科技大会重大科技成果奖、“典型群的同构理论”(万哲先为第一作者)获1987年全国自然科学奖三等奖、获第二届华罗庚数学奖、获光华基金奖一等奖、“有限域上典型群的几何学及其应用”获院自然科学奖一等奖。任《代数集刊》杂志主编、 《离散应用数学》杂志编委、《有限域及其应用》杂志编委、 《组合年刊》编委。
中国科学院系统科学研究所“数学机械化”是中国数学家吴文俊先生在七十年代末开始倡导的一个研究领域,是脑力劳动机械化在数学科学的学术实践。数学机械化思想继承了中国古代数学的传统,它的着眼点在数学,但又具有明显的交叉性。 所谓机械化是指刻板化与规格化。十七世纪以来,以蒸气机为代表的工业革命是以机器代替人的体力劳动,数学机械化则是用计算机部分代替人类的脑力劳动。今天电子计算机的飞速发展使得数学的机械化正在逐步成为现实。在数学发展过程中,可以看到演绎倾向与算法倾向的此消彼长。两种倾向总是交替地处于主导地位。值得注意的是,探询新算法可以导致数学的重大发现,如解析几何与微积分;而且构造性数学往往具有很高的实用价值。数学机械化研究的深入开展,不仅会进一步丰富数学科学的传统内容,也将进一步丰富其交叉性学科的内容,从而在总体上促进数学科学的发展。
数学机械化不仅是数学研究的实质性进展,也为很多高科技问题的解决提供了有力的工具。实验室的方法已在许多高科技领域获得了一批理论成果,具备了解决尖端技术产业中实际问题的条件。包括曲面造型,机器人位置分析,几何设计,计算机视觉,智能CAD,信息安全和数字图象的高速高保真传输。通过进一步努力,这些理论研究成果有望能够实实在在地解决若干项技术问题为促进中国技术产业的发展做出积极的贡献。
数学机械化研究又有明显的交叉性。除高科技领域外,数学机械化的方法还被成功地用于解决其他领域的很多问题:理论物理中的杨振宁-Baxter方程求解,天体力学中共心多体问题,化学平衡中的方程求解,小波构造的优化,命题逻辑与一阶谓词逻辑中的定理证明,非线性发展方程的行波解的算法等等。
在国际上,计算机与数学的交叉正在成为数学研究新的增长点,出现了计算代数、计算群论、计算几何、计算数论等新兴学科。符号计算是研究在计算机上进行准确的数学演算和与之相关的数学理论的学科,是数学机械化的主要工具。近年来一批专业化的学术机构已在世界各地纷纷成立。符号计算软件Maple,Mathematica已经在数学与工程领域被广泛使用。80年代以来,解(微分)代数多项式方程组是国际符号计算界的热点,其主要方法是Groebner基方法。90年代欧共体跨国研究项目POSSO(POlynomialSystemSOlving)及作为POSSO的延续项目FRISCO关注的问题,与我们开展数学机械化研究课题有许多相同之处。所不同的是,我们所用的是我国数学家自己发展起来的一套方法和理论。
自动推理是与数学机械化密切相关的学科。自动推理源于人工智能,主要研究推理的自动化与机械化。国外主要以逻辑为基础开展自动推理研究,而吴方法的基础是代数几何。国际上自动推理界在注意发展新方法的同时,积极开展应用研究,如程序正确性验证,自动程序生成等。
中国科学院系统科学研究所系统科学研究所“统计科学研究室”于1997年1月成立,其前身为统计信息室和应用统计室。该研究室主要从事统计学理论、方法及应用研究,包括高维数据分析、可靠性评定、抽样调查、生物信息,以及容许性、稳健性、渐近统计有效性等统计推断与决策问题的研究;研究的重点是统计学的前沿和热点方向,以及现代科技、国防、工业、金融和社会经济中的重大问题。该室理论和应用并重,是中国统计学的主要研究中心之一。他们已取得了许多有国际影响的成果,并解决了国防及国民经济中许多迫切需要解决的实际问题。有关研究成果获得中科院重大科技成果奖等数十项奖励。九五期间,主持国防科工委预研重点项目《小子样系统可靠性综合方法研究》,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统计分析与推断》 ,还主持和承担了国家统计局、航天总公司、国防科工委、总装备部等部委级单位的多项研究课题。该研究室培养了许多博士和硕士,他们大多已成为高校和科研院所的学术带头人或业务骨干。 统计学是研究怎样收集、分析和解释数据,从数据中提取信息、寻找规律的一门科学。它是进行建模、推断、预测和决策的重要工具,有广泛的应用性和很强的交叉性,在生命、信息、医药、环境、生态、资源、气象等现代科技和国防、经济、金融和工农业生产等众多领域中起着重要作用。近几年,在美、英等发达国家,统计科学工作已成为最热门的职业之一;在中国,统计学人才供不应求,而且有巨大的潜在需求。
中国科学院系统科学研究所系统控制重点实验室于1994年底经中国科学院批准正式成立。其前身是1962年3月成立于中国科学院数学研究所的控制理论研究室,是中国最早从事现代控制理论研究的单位。首任室主任为著名科学家关肇直院士、副主任为宋健院士。四十多年来,该室无论在控制理论基础方面还是在国防和工程、经济等应用方面都取得了令世人瞩目的成就,为奠定和推动我国的现代控制理论及应用做出了重要贡献,成为国内系统与控制理论研究的中心;先后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奖3项,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1项,以及20多项院、部级奖。 该室的宗旨是充分发挥多学科交叉与综合的优势,以科学、工程和经济建设中的实际问题为背景,开展系统控制中带有普遍性的关键科学问题研究,做出国际领先或先进水平的工作,并针对具有重要意义的实际项目,取得应用成果,同时广泛开展国内外学术交流和合作,培养年轻的学科带头人,为中国科学事业的发展和现代化建设作出应有的贡献。
研究方向有随机系统、非线性系统、分布参数系统、离散事件动态系统、参数估计、适应控制、鲁棒控制、网络信息论、复杂系统与复杂性、量子控制、先进控制系统设计方法研究等。本着开拓创新、与时俱进的精神,许多新的生长点不断涌现。
该室现有成员17人,其中包括中国科学院院士2人、美国IEEEFellow3人、IFACFellow3人,博士导师9人、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6人、中国科学院百人计划入选者2人,另有国际著名学术期刊编委6人次,国内学术期刊主编、副主编、编委20余人次。多人在国内外重要学术组织兼职,先后任国际自动控制联合会(IFAC)执委会委员,IFAC技术局委员,IFAC系统与信号协调委员会主席,IFAC奖励委员会委员及YAP奖评选委员会主席,IFAC建模、辨识与信号处理委员会主席,中国自动化学会理事长,中国自动化学会副理事长,中国数学会副理事长,中国工业与应用数学会副理事长,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委员会委员,中国科学院信息技术科学部常委等。
复杂系统中心介绍目前复杂系统研究中心的主要人员如下:
职务 姓名 单位
中心主任 郭 雷 中国科学院系统科学所
中心副主任 韩 靖 程代展 中国科学院系统科学所学术委员会主席 何毓琦 Harvard University
陈翰馥 中国科学院系统科学所
顾 问 John Holland University of Michigan研究方向包括复杂自适应系统,系统生物学 ,量子控制系统,复杂多个体系统 ,同步分析,集体行为的“软控制” ,多智能体系统的分布式设计 ,复杂网络 ,网络信息论 ,网络同步,复杂系统控制,反馈能力的研究,切换系统的分析与控制,非线性系统等。
1.基本情况概述
信息安全中心于2002年3月由数学与系统科学研究院批准成立。信息安全中心于2002年6月5日在数学与系统科学研究院举行成立会。出席成立会的有中国科学院基础局和高新技术局的有关负责人,国家基金委副主任和信息学部、数理学部负责人,数学与系统科学研究院的领导和有关处室负责人,我院的8位院士,北京大学,清华大学,邮电大学,国家信息安全重点实验室,科学出版社,中国科学院软件所等的同行专家多人。
信息安全中心的宗旨:研究信息安全的科学理论,解决信息安全技术问题,形成自主知识产权,高度重视成果转化。
2.研究中心研究工作
(a) 理论研究:
·流密码,高维循环码和线性系统结构
·椭圆曲线与超椭圆曲线密码设计与分析
·密钥共享理论技术研究
·安全多方计算
·代数攻击
·数字签名
(b) 技术研发:
·具有身份认证的二维条码理论与技术(与软件所合作)3.信息安全中心组成
学术委员会主任:
万哲先 中国科学院院士
主任:刘木兰 研究员 副主任:吴新文 副研究员
中国科学院系统科学研究所研究所自成立以来,累计获奖175项,其中: 第一届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1项国家自然科学奖:一等奖1项、二等奖3项、三等奖4项获国家科技进步奖:特等奖1项、一等奖1项、二等奖2项、三等奖7项获中国科学院
杰出科技成就奖1项
自然科学一等奖4项
科技进步特等奖1项
科技进步一等奖6项
科技成果一等奖2项
重大成果奖5项
获重要国际奖励8项
获其它奖励116项。
研究所主持和承担了多项国家重大科研项目,其中包括国家基础研究发展规划项目(973)1项,国家攀登项目4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4项,重点项目7项。以下列出在研项目:中国科学院系统科学研究所中国系统工程学会
简介:
中国系统工程学会是中国系统科学和系统工程科学技术工作者的学术性社会团体,是中国科学技术协会的中国系统工程学会组成部分。1979年由钱学森、宋健、关肇直、许国志等21名专家、学者共同倡议并筹备。1980年11月18日在北京正式成立。由自然科学领域的科学家钱学森和社会科学领域的经济学家薛暮桥担任名誉理事长,充分体现系统工程跨部门、跨领域交叉学科性质特点。 第一届理事会理事长关肇直,第二、三届理事长许国志。第四、五届理事长顾基发。第六届第七届理事长陈光亚。
宗旨:
团结广大系统科学和系统工程科技工作者,促进系统工程的发展,繁荣系统科学事业,促进系统工程学科知识的普及与推广,促进系统工程人才的成长与提高,以提高中国宏观管理技术水平,为国民经济建设和四个现代化服务。
主要任务:
围绕本学科领域组织开展国内外学术交流、促进理论与应用研究、科技普及、教育培训、书刊编辑、决策咨询、项目论证、成果鉴定、资格评审、国际合作、科技服务。
附件列表
故事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如果您认为本故事还有待完善,请 编辑
上一篇 农业部南京农业机械化研究所 下一篇 中国医学科学院基础医学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