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儿庄战役遗址
目录
主要以人文景观为主,参观遗址使游客深刻体会到当时激战时的场景,激发游客的爱国热情及民族自豪感。清真古寺当时战斗最为激烈,墙壁上残留的弹孔及寺内的苍柏、衡树令游客称奇;中正门的战斗场面可从电影《血战台儿庄》领会;李宗仁将军在火车站站牌下的戎装照片永载史册;池峰城师长在关帝庙指挥全城官兵收复台儿庄取得大捷;全国中小学生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的台儿庄大战纪念馆,其全景画馆为全国四大全景馆之一。
清真古寺原是由郁家花园改建而成,1742年又在阿訇李中和的主持下兴建成现在规模,当时主要建筑有讲堂、西大殿、望月楼,配房等,是回民做礼拜的场所,其中望月楼毁于文革期间。清真古寺是台儿庄大战时期保留最完整的一处遗址。当时为186团团部的指挥所,是中日双方争夺的焦点,当时战斗场景相当激烈,一个拉据战就打了七天七夜,门墙上面弹迹痕痕,弹孔累累,是当时日军侵华的一个铁证,1988年中国革命历史博物馆起走一块弹孔累累的砖墙面,陈列在博物馆内,以教育后人勿望国耻。寺院布局为南北走向,院内苍松翠柏傲然挺立,原来的四棵松柏经过战火的洗劫只留下两棵,其中一棵还处于半枯半荣状态,树躯上弹孔累累,弹头历历可见。两棵松柏目睹当年的战斗场景,经过炮火的洗礼仍顽强活着,他们向世人显示:中华民族是威武不屈的,任何外来侵略者终会失败。
改革开放后,清真寺又被重新修葺一番,除保留原有的建筑外,又建了西大殿,以后计划复建望月楼。这里既是一个宗教事务场所,又是台儿庄大战遗址的一个重要旅游景点,来此游览参观者络绎不绝,或凭吊或沉思,有一首诗能表达游人的胸怀,其诗云:“垂老重游旧战场,弹痕布满寺门墙。当年炮火纷飞处,今天变成“鱼米乡”。”
中正门始建于清顺治四年,当时台儿庄四周城墙有六个门,即东门、西门、南门、北门、小南门、小北门,中正门是北门的门号,也称大门。台儿庄战役时,日军进攻的首先就是中正门,1938年3月24日,日军在飞机、大炮和坦克的配合下,对中正门狂轰乱炸,守门官兵186团在团长王震的带领下,以牺牲三百多人的代价多次打退日军的进攻,并用日军的尸体堵住城墙的缺口。随后几日,日军又多次进攻北门,均被我军击溃。27日,日军二千多人在飞机、大炮和八辆坦克的配合下对中正门轮番进攻,当时守城官兵全部壮烈牺牲。日军冲进城内,中正门陷入敌手。4月6日,师长池峰城指挥官兵全面围剿城内日军,一举歼灭入侵北门之敌,国旗升上中正门城头。
当时许多中外记者、诗人、作家都来到这里,4月15日,著名诗人臧克家来到这里对当时的情景有很多感慨,作一首诗《红血洗过的战场》,轰动一时。大战后的中正门残破不全,1945年被拆,现已成为台儿庄大战遗址中的一个旅游景点,为游人参观、凭吊、留影纪念。
一九三八年中日台儿庄大战时北站是中国军队后勤物资的主要装卸站,成为日军攻击的目标,当时战争场景异常惨烈。胜利后,李宗仁将军到此留影,成为台儿庄大捷永恒的纪念。
1995年在原火车站遗址上复建的站房楼,仍为哥特式建筑风格,外型新颖别致。内设史料、文物、图片、影视等展厅,向世人再现当时的珍贵史料以及李宗仁先生的生平史料和李宗仁回归祖国时珍贵的史料镜头。
附件列表
故事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