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库-中国往事  > 所属分类  > 
[0] 评论[0] 编辑

江西吉安槎滩陂

江西省泰和县有一座叫槎滩陂的引水工程格外引人注目。离县城30公里,陂坝位于赣江二级支流牛吼江上,陂坝以上集雨面积为971平方公里,素有“江南都江堰”的美誉。据爵誉村周氏祠堂墙壁上嵌存的碑口《槎滩碉口二陂山田记》记载:“后唐天成年间(926-929)监察御史周矩(896-976),金陵人,于后周显德5年(958)避乱迁居泰和万岁乡,因地处高燥无秋收,乃在禾市上游以木桩压石为大陂,长百丈,导引江水,开洪旁注,以防河道漫流改道,名槎滩”。据此推算,槎滩陂为南唐周矩(爵誉村周氏开基祖)始建,时间约在958年前后,距今已有一千余年历史。完善的古代水利工程管理制度,使得这座水利工程虽然历千年风雨,仍发挥着显著的灌溉效益,被专家称为"江南都江堰"。2016年11月8日,在泰国清迈召开的第二届世界灌溉论坛暨国际灌溉排水委员会67届国际执行理事会上,该工程被授牌列入世界灌溉工程遗产名录。2017年2月,槎滩陂水利风景区获批为2016年度江西省省级水利风景区。
中文名
槎滩陂
外文名
Chatan Weir Irrigation System
地    点
泰和县禾市镇
性    质
水利工程、水利风景区
别    称
江南都江堰
地理位置
泰和县禾市镇桥丰村
历    史
距今已有一千余年
荣    誉
世界灌溉工程遗产
气候类型
亚热带季风气候
机    场
井冈山机场
火车站
泰和站

目录

这座位于泰和县禾市镇桥丰村境内的槎滩陂,一睹它的风采。槎滩陂是江西最早的水利工程,为南唐金陵监察御使周矩父子凿石所建,距今1067年,至今仍灌溉泰和4万多亩粮田。

据史料记载,周矩在天成末年(公元930年)随儿子周羡和女婿吉州刺史杨大中迁居泰和的万岁(今泰和螺溪镇)。他体察民情,深知群众受旱欠收之苦,便决定兴修水利。公元937年,周矩经过多年的谋划后,选择了属赣江水系禾水支流的牛吼江上游的槎滩村畔,用木桩、竹筱、土石压为大陂。据《泰和县志》记载:古陂长一百余丈,横遏江水,开洪旁注,故名槎滩陂。又于滩下七里许,伐石筑减水小陂,储蓄水道,俾无泛滥,名碉石。古陂设计合理,均设在河床坚硬、水流缓慢处,以免遭冲毁,并在陂上设置大小泓口,供船、排通行,保证航运畅通。建成槎滩陂后,周矩父子开挖灌溉渠道36条,使当时禾市镇和螺溪镇9000多亩田地变成吉泰盆地的鱼米之乡。 由于周矩生前对古陂管理制定了完善的制度,古陂历时千年仍屹立不倒,惠泽万顷,至今仍可灌溉泰和、吉安两县四个乡镇的4万多亩良田,对我国现有农村水利工程管理有重要的借鉴意义。史料记载,古陂建成后,当地就立刻成立了由陂长负责、各有业大户轮流执政的管理机构。同时,周矩父子置办田产,获取谷物,以确保古陂的日常维护经费。据当地介绍,槎滩陂至今已多次修复,并得到拓展和完善。1998年,水电部门在古陂上发现了两块刻有明嘉靖十三年(公元1533年)蒋氏重修槎滩陂的条石。

槎滩陂槎滩陂

工程概况

槎滩陂分为主坝和副坝两部分。筏道、排砂闸,引水渠、防洪堤、总进水闸组成。主坝顶高程78.8米,长105米,副坝顶高程78.5米,长152米,筏道宽7米。水渠自西向东依次流经禾市镇,在上蒋村时又分为南北两条支流,分别称为“南干渠”和“北干渠”,继而流经螺溪镇及石山乡,在三派村汇入禾水。在主坝上的基角处,暴露出众多的红石条是最早的筑坝材料,已阻水千年。这些红石条分四五层垒叠筑起。浸于水中的红石条有4米长,宽04米,厚约05米。

保护与传承

2013年,槎滩陂被国务院核定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201611月,被国际灌溉排水委员会评为

槎滩陂赋

胡迎建

往昔螺溪禾市之乡,高燥乏水,干旱歉收。南唐周矩父子,察民情,择槎滩。垒条石,系木桩。开洪旁注,横锁牛吼之奔流;决渠分支,更添碉石以减水。汩汩兮淙淙,溅溅兮浏浏。惠溉长滋,苗稼有膏腴之壤;荷锄相庆,农夫无喣沫之忧。维修责无旁贷,越千年而未圮;管理严有法规,惠万民以济生。游蜀观岷,皆知李冰开都江堰;饮水思源,莫忘周氏筑槎滩陂也。

跨新纪,修陂坚。疏浚沟渠,通畅流水欢喧;栽培蔬果,扶疏花树鲜妍。鹤翥鹭翔,桃源村边夸生态;童嬉叟乐,稻花香里说丰年。

附件列表


0

故事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如果您认为本故事还有待完善,请 编辑

上一篇 浙江湖州溇港    下一篇 刘铭

同义词

暂无同义词
  • 友情链接:
  • 中原企业家
  • 华锐社区
  • 法学学习
  • 故事库
  • 舆情信息
  • 郑州商业观察
  • 美丽中国
  • 药食同源
  • Lovely China
  • 纯欲天花板
  • 留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