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怀志
- 姓 名
- 陈怀志
- 别 名
- 江上舟人
- 国 籍
- 中国
- 民 族
- 汉族
- 籍 贯
- 湖北阳新
- 出生日期
- 1962年10月
- 职 业
- 书画家
目录
陈怀志,男,艺名:江上舟人,号一刀,自由职业书画印制作人。
陈怀志祖籍江苏兴化,1962年出生于湖北阳新,现居江苏扬州。擅浮雕、国画、篆刻、书法、硬笔书法。书画篆刻作品以通俗、唯美的追求风格展现于世人,质朴无华,具有浓郁的华夏民族文化气息。艺术养分吸收于民间,与生活贴近,与大自然贴近。
自1985年以来作品多次在国内发表、参展、参赛并被国内外多家相关机构和个人收藏。
个人被多家艺术机构聘为理事、院长、顾问等职。擅长篆刻、浮雕、绘画、书法等。《年轻人》杂志、《光辉历程》《现代名家精品观止》《名家名作》等书籍均有收录其个人艺术成就。
陈怀志主要作品有:云在青山外、春之曲、梦中故乡、峡江雾霭、水乡炊烟、渔歌春晓。
1985年参加浙江杭州举办《中国硬笔书法大展》
1987年参加湖南湘潭举办《全国年轻人硬笔书法大赛》获优秀奖“同年艺术成就入编《年轻人》杂志”
2001年参加中国硬笔书法协会举办的《2001年全国青少年书画艺术大赛》获青年组优秀奖
2001年书画作品入编当代书画家系列丛书《现代书画名家精品观止》中华国际出版社出版发行
2002年作品入选《扬州首届农民艺术节综艺展》
2002年作品入选《江苏省首届农民艺术节综艺展》
2008年作品入编改革开放中国艺术30年史志《光辉历程》九洲音响出版社出版发行
2009年作品入编中国文化管理学会《名家名作》中国文联出版社出版发行并担任编委
陈怀志是植根民间,交流于普通百姓之中的“一专多能”书画印艺术家。青少年时期,多年游历于中西部省份的城市、乡村。沧桑的阅历,铸就了他能吃苦耐劳的精神。更有着敏锐宽广的思维,刚正不阿的性格以及对人生不同的感悟。其感悟艺术在生活中无所不在,与大自然贴近,与身边的事物贴近,与生活贴近。人与人之间的交往,人与事之间的理解,人与物之间的赏识,人与自然之间的共存,一切都存在着艺术。他所追求的艺术没有太多的语言,只是围绕美化人们的生活,歌颂人们的生活,以人们在生活中,实用为主题。他从不把艺术凌驾于生活之上,艺术是为生活服务的,它不高于生活。质朴的艺术语言,犹如其人,没有太多的老道,更没有太多的圆滑。没有盛气凌人的做造,没有荒谬怪诞的想法,他没法做到天人合一,更没法做到八荒通神;唯一能做到的就是不违背常规。作品以通俗唯美的追求风格展现于世人,质朴无华,具有浓郁的 华夏乡土人文气息,深得百姓喜爱。
浮雕作品:浮雕作品在他的刀下,有削泥之势,刀法精湛;表现作品多以俱象与半抽象。表现内容有山水、人物、动物、楼台亭阁以及人们生活中使用的工具、器械等;涉及材料有木、竹、瓷、石、砖等。创有浅浮雕彩绘板画。欣赏他的浮雕板画;可见板画与其篆刻肖形印、图案印结合;构图、章法与刻法有异曲同工之妙,足可见其画印之间的共生。
国画作品:作品题材取景于生活,取景于自然,其在《现代书画名家精品观止》一书中有师从大自然之说。表现手法以写意、写实结合,不泥法于一家。欣赏其国画,不难发现,多以写实为主,写懂为主,写美为主,着色而多于水墨,这也表现出陈怀志把握乡土文化的一个特点;喜庆而向上的主题。
篆刻作品:以大刀阔斧与涓涓细水之刀法结合;追秦汉,揽今人。题材广泛,从文字到图案;其相信古人之文字应是字图相生的,无所先有图还是先有字之说,这都是不对的。但有一点是肯定的;古人作图是为记事,却文字也。之所人们在欣赏其篆刻作品时,应多留意其图案才是,不光内容丰富多样,更富有生活寓意,民俗内涵极深,极浓。沉健有力精准的刀工,促成其印风风格多样,精彩纷呈;浑健中不失灵动,秀美中蕴藏力量。多变、善变的玩转刀法驾御能力,尚少能及。
书法作品:临多家碑帖,行成集字之特点。尊重汉字书写演变规律,倡导书法与时代结合,以利于汉字为服务社会所实用的发展方向出发,不故作姿态;非让书法从汉字书写中脱离出来。用其说法;这是不尊重汉字的传承和发展,犹如城里人花盆养花和乡下人庭院栽花一样,二者都是花,后者反更近乎自然。之所以在他的笔下,常常出现几千文字的作品,也就不足为怪了。他常调侃:我只会写字,不会书法。
植根民间的书画印艺术大家(节录)程崇礼
称陈怀志的劳动成果为艺术也好,工艺也罢,我也见过不少书画家本人,更拜读过相当的作品画册,也仅是亦云如此。记得十年前在其画铺里小坐,一老者进门就兴奋的说:终于找到了!满城找遍了没选到一幅满意的松鹤图。问其原因,老者说‘你们画画的都把仙鹤头画的朝左,我买回朝北墙上一挂,头正好向西,这不是预示着不吉利吗!后来我讨教陈怀志,其解释说这就是民俗文化;中堂画又称家主画,都是挂在正厅北墙,如鹤西向,这有驾鹤西去之意。陈怀志是个有心人,与之交往十几年。相比之下,到觉得陈怀志更胜他人一筹;书画印、浮雕、石刻以及生活阅历,为人处事,都能拿得起,放得下。其艺事、人品、阅历、百姓喜爱度更具“大家”的那范儿。
书法应是以写好字为根本。字未写好,何谈书法!书法是指书写过程中,“字法”度的把握与内容的“章法”布置。只有从写好字出发,结合行笔使转变化,字距、行距布置;使之整篇布局合理,产生赏心悦目的美感,这才叫好书法。 书写汉字首应了解遵循汉字的构造特点;汉字是由特定的点、横、竖、撇、捺、折、钩、提这八个笔画所组成的单字字形。在此基础上也就不难理解和撑握先人所总结的“自上而下,自左而右,先外后内,先中间后两边”的四种基本书写方法。在了解结字与书写方法后,回过头来看汉字;从甲骨文到篆字、隶书、宋体,从楷书到行书、草书;也就不难理解汉字“结构演变”是有规律的,是朝着更易于书写实用这个大方向发展的。这样对汉字有了“清晰认识”就不易偏离书法发展轨迹。
书法复古,只是汉字演变的一种追亿,不能提倡过分,更不能作为汉字发展的主流去追捧;这样,不利于社会发展的需求。超前脱节的符号式、幻线式、乱麻式等,或根本就不是汉字;让大众以及“专业评委”都无法辨认的,它脱离了传承的养分。书法就是“线条艺术”与“墨线符号”的说法;不正确。对我们的后代传承变革汉字会形成误导,给文字发展造成弊端。
书法创作意图,应在不超出汉字基本构造的法度上,进行力与美的修饰。这种修饰又应体现,书者个人书写习性中的笔画粗细、长短、曲直,用笔使转间的个性自然流露。不是没有法度的“任意做造”,随意“增减笔画”,背离笔画走向的变化。中国书家是汉字变革的先行者,也是汉字传承的遵循者,应朝着人们实用的方向变革发展。
只要我们分析透彻,思想的东西,物质的东西,整个人类所能触及的东西;不管过 去、现 在、还是将 来,都不可能是唯一的,绝对的。王希孟的“千里江山图”,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齐白石的虾,徐悲鸿的马影响了人们生活那些方面!分析透彻了,也仅是生活中“可有可无”的东西;不是精神必需的,更不是生活必需品。画家;也仅是人类生存的“一种职业”。一张纸上除去颜料、墨汁,没有其他东西。
美术本身是依附画家本人,对身边的事物及生活的感悟,由画者通过画笔营造实实在在的视觉,调节他人的生活,美化、点缀他人生活空间的。而现 在大多画者却逆行其道,不去感悟身边生活中的东西,而去感悟游走想象空洞的东西。请记住视觉艺术永远都变不了思想艺术。对画面的好坏判断,永远都是凭每个人自身的审美感觉。它是“直观视觉”艺术。画面是否赏心悦目,“活”是否干得细致精道;没有长遍大论,看一看画面对“自己”的感觉营造了什么,内容也只能是只语片言。“看画者”别没了自己的主张;夸捧文章归他夸捧文章,“整套理论”,也仅是利用“思想艺术”洗洗他人的脑子,图作品能卖个好价。
虚幻不真实的,何谈视觉冲击力,只能是画家心理荒诞、鬼魅、怪异的变态,心态一种不阳光的表现。这类作品无须细看,你就会感到阴术、恐惧的一面。恰似游走鬼神之间,实际迷信色彩极浓。离美术这一唯美视觉艺术的主题太远。
附件列表
故事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