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库-中国往事  > 所属分类  > 
[0] 评论[0] 编辑

骆驼湾村

骆驼湾村位于河北省保定市阜平县龙泉关镇,全村人口600余人,分15个村民小组,有党员23人。明洪武年间因卫河码头,商道成村。村集体收入以房屋租赁为主,村民多以务工、经商为主。
中文名称
骆驼湾村
行政区类别
电话区号
0312
邮政区码
073200
地理位置
河北省保定市阜平县龙泉关镇
人    口
5164人
方    言
中原官话,山西方言
气候条件
温带季风性气候
车牌代码
冀F

目录

骆驼湾村南的几座山峰称“辽道背”,海拔接近1900米,南边有驼梁,东边为天生桥瀑布群,西边60多公里外是山西五台山。因为没有任何商业开发,“辽道背”的生态保护完好,包括落叶松、槐树、杨树等等。经农业专家考察,山上还有2000多种植被和几百种药材,如猪苓、黄芩等。

人力流失

河北省阜平县龙泉关镇骆驼湾村,和唐荣斌家的孩子一样,孙振泽的儿子也外出打工,在北京做电梯维修工,一年只回来三四次。儿媳带着上学的两个孩子租在龙泉关镇上的学校旁边,因此家里就只剩下老两口。“村里的副书记刘继平已经50多岁了,我们都叫他‘后生’,他几乎是村里最年轻的成年人了。”

留守骆驼湾村的这种人口结构,和中国大部分农村地区相差无几。难怪习近平在离开骆驼湾村时表示,窥一斑知全豹,到骆驼湾村就是要了解我国的真实贫困状态,如果能看到真贫,从北京过来3个半小时的车程就值了。

这样的人口结构,无疑也是骆驼湾村走向富裕并持续发展的一大障碍。

骆驼湾村东侧的山坡上有几间空房,村民说原本建的是学校,但找不到老师,“自己村里的年轻人都往外跑,哪留得住外面请来的老师?”

龙泉关镇上的干部则表示,龙泉关镇的人口已从几年前的9000多人,降到8000多人,“流失的主要都是年

轻人,大多外出打工了,村民人均年收入不足千元。”

从骆驼湾村继续往南,是海拔更高的“辽道背”、菜树塔等村子。这些村子原先也不过几户人家,如今只剩下一两户。其余的黑林沟、大胡卜等村子,早已见不到年轻人的踪影。

再过几十年,骆驼湾村会消失吗?面对这个问题,村支书顾荣金没有直接回答,“只要有合适的项目,就能把年轻人吸引回来,还能留住他们。

经济状况

骆驼湾村属于特困村,人均年收入900多元。因为土地贫瘠,道路狭窄崎岖,交通不便,加上阜平县也是全国的贫困县,所以村里有些村民生活比较困难,属全国连片特困区。

村里种植最多的农作物是土豆和玉米,一年仅收一季,夏天收土豆,秋天收玉米。此外,村民平时喂点猪和鸡。到了冬天,只能靠劈柴火取暖。每家的年收入普遍两三千元,人均年收入不足千元。

村民收入主要依靠外出打工,部分村民农闲时会上山刨些药材补贴家用。2012年,全村养牛羊共计200多只。[3] 

考察变化

捐款捐物、慰问纷至沓来

2012年12月30日习近平到访之后,外界几乎无人知晓的骆驼湾村,顿时成为中外媒体和各界关注的焦点。短短的半个月中,各种发展项目、捐款捐物、慰问演出等纷至沓来,这令村支书顾荣金有些应接不暇。

2013年15日下午,一辆大巴和几辆小车就浩浩荡荡地开进了骆驼湾村。车队停在了老戏台前,五六个大音箱从一辆皮卡搬上戏台。跟着音响设备登上戏台的,还有从大巴上鱼贯而出的演员。

这是保定市和阜平县两级文化局组织的“文化下乡”演出。节目单上有近20个节目,其中一首曲子是《总书记来到咱山村》。

64岁的村民孙振泽说,村里这个老戏台是上世纪80年代重修的,“那时村里还有自己的戏班子,每逢过年过节都会演戏。”

“现在来的项目太多”

村支书顾荣金刚送走三位河北农业大学的专家,又被带队演出的阜平县文化局一位负责人叫住。这位负责人打算向上级部门申请,将村子里的“锅盖”(卫星电视接收器)都换成有线,他想先征求一下老顾的意见。

王文海去的是习近平去过的唐荣斌家。在唐荣斌家的炕头上,王文海从箱子里掏出南瓜种子、沙棘种子以及自刨的人参,一一递给唐荣斌。“我是民间的,从电视上看到这里和我过去的老家很像,很穷,就想着过来看看,看能不能帮点什么。”王文海还拉着顾荣金,指着村下的溪流建议说,夏天时修几道矮坝,拦水养鱼;还可以引进东北的林蛙,放在溪边的林子里养殖。

对于王文海的建议,顾荣金表示部分接受。“现在来的项目太多,差不多天天都有新的人带着各种项目进来,我们只能挑选适合骆驼湾村的项目。”

基础设施

截止2007年底,该村已实现通水、电、路、电视、电话五通,有路灯,有1154户通自来水,有190户饮用井水,有1344户通电,有1190户通有线电视,拥有电视机农户1193户(分别占农户总数的100%、89.74%和89.97%);安装固定电话或拥有移动电话的农户数867户,其中拥有移动电话农户数711户(分别占总数的57.84%和46.83%);该村委会到乡道路为柏油、水泥路面,村内主干道均为硬化的路面;全村共拥有汽车88辆,拖拉机112辆,摩托车85辆。

到2007年底,装有太阳能农户210户;农户住房以土木结构住房为主,其中有332户居住砖混结构住房,有188户居住砖木结构住房,有825户居住于土木结构住房。

经济

该村农民收入以种殖业和养殖业为主。2008年,农村经济总收入3594.09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3430元,其中:种植业收入746.14万元,占总收入的8.56%;畜牧业收入731.38万元,占总收入的9.93%(出栏肉猪3939头,肉牛238头,肉羊473头);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收入1632万元,占总收入的80.61%;工资性收入69.8万元,占总收入的0.86%;全村常年外出务工人数677人(占劳动力的13.19%),在省内务工647人,到省外务工30人,外出务工收入62.99万元。

人口

截止2008年,该村有农户1345户,乡村人口5164人,其中男性2562人,女性2602人,其中农业人口5164人,劳动力3576人,从事第一产业人数2343人;该村以汉族为主,是苗族、彝族混居地,其中苗族233人。

附件列表


0

故事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如果您认为本故事还有待完善,请 编辑

上一篇 矮寨特大悬索桥    下一篇 神山村

同义词

暂无同义词
  • 友情链接:
  • 中原企业家
  • 华锐社区
  • 法学学习
  • 故事库
  • 舆情信息
  • 郑州商业观察
  • 美丽中国
  • 药食同源
  • Lovely China
  • 纯欲天花板
  • 留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