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阳明高
- 姓名
- 欧阳明高
- 性别
- 男
- 生日
- 1958年10月
- 籍贯
- 湖北省天门市
- 国籍
- 中国
- 民族
- 汉族
- 政治面貌
- 民盟盟员
- 现任职务
- 清华大学学术委员会副主任、汽车安全与节能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
- 毕业院校
- 丹麦技术大学
- 学历学位
- 研究生/博士
目录
欧阳明高,男,汉族,1958年10月生,湖北天门人。2004年11月加入民盟。1993年10月在丹麦技术大学获博士学位。现任清华大学学术委员会副主任、汽车安全与节能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科学院院士,教育部“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全国政协常委,民盟中央副主席,北京市人民政府参事,“十三五”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新能源汽车》重点专项总体专家组组长、中美清洁汽车研究联盟中方首席科学家、国家制造强国战略咨询委员会委员,兼任中国汽车工程学会副理事长、中国内燃机学会副理事长、《中国科学:技术科学》编委。
长沙铁道学院(现
1978年3月至1982年1月在长沙铁道学院(现中南大学)学习,获学士学位。
1982年1月至1984年10月在大连铁道学院(现大连交通大学)学习,获硕士学位。
1984年10月至1988年12月留校任教。1988年12月至1993年10月在丹麦技术大学学习,获博士学位。
1994年1月至1995年6月在清华大学从事博士后研究。
1995年6月至今在清华大学工作,历任副教授、教授、博士生导师、课题组长、汽车安全与节能国家重点实验室副主任、主任 、汽车工程系主任、清华大学学术委员会副主任等职。
第十届、十一届、十二届、十三届全国政协常委。
民盟第九届中央委员,第十届、十一届、十二届中央副主席。
主要研究领域为节能与新能源汽车动力系统。研究工作包括:
内燃动力系统与控制(尤其是柴油发动机电子控制系统与混合发动机)
混合动力系统与控制(尤其是多能源混合动力系统与新能源城市客车)
电池动力系统与控制(尤其是智能电动四轮驱动系统与小型纯电动轿车)
汽车能源动力系统分析(尤其是车用替代能源与动力系统技术转型战略)
《汽车动力系统与控制》 《汽车发展与能源环境》
开设课程:《汽车新型动力:系统、模型与控制》、《汽车发展与能源环境》
研究生培养:已毕业研究生,博士17人,硕士30人;在读研究生,博士10人,硕士2人。
此外,培养学生创业型高科技公司多家。
“十一五”863<节能与新能源汽车>重大项目总体专家组组长;
中国汽车工程学会副理事长,发动机分会主任委员;中国内燃机学会副理事长;
《中国科学E辑:技术科学》编委
主要研究领域为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研究工作包括:
1.内燃动力系统与控制(尤其是柴油发动机电子控制系统与混合发动机);
2.混合动力系统与控制(尤其是多能源混合动力系统与新能源城市客车);
3.电池动力系统与控制(尤其是智能电动四轮驱动系统与小型纯电动轿车);
4.汽车能源动力系统分析(尤其是车用替代能源与动力系统技术转型战略)。
2010 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第一发明人>
2010 国际IPHE技术成就奖
2010 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
2009 北京市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第一完成人>
2008 何梁何利科学技术创新奖
2008 国务院授予的北京奥运会/残奥会先进个人奖
2007 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第一发明人>
2007 中国汽车工业优秀科技人才奖
2007 通用汽车中国高校汽车领域创新人才一等奖
2005 中国汽车工业科技进步二等奖<排名第一>
2005 北京市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排名第一>
2005 全国优秀博士后研究人员
2002 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
1998 清华大学学术新人奖
1997 全国优秀留学回国人员奖
[1]《汽车新型动力:系统、模型与控制》,清华大学学术专著,清华大学出版社,2008.12
[2] Advanced Torque Estimation and Control Algorithm of Diesel Engines,SAE Transactions 2002,Vol.111, Journal of Engines, PP518-530
[3] Coordinated Control of EGR and VNT in Turbocharged Diesel Engine Based on Intake Air MAss Observer,SAE Transactions 2002,Vol.111, Journal of Engines, PP2152-2162
[4] Adaptive variable structure controllers and application to engine idle speed control simulation, Chinese Journal of Mechanical Engineering (English Edition) 2003,Vol.16, No.2, PP171-174
[5] Water management mode for polymer-exchange membrane fuel cells, Chinese Journal of Mechanical Engineering (English Edition) ,2005, Vol.41, No.1, PP108-113
[6] Robust lpv control of diesel auxiliary power unit for series hybrid electric vehicles, 2006 IEEE Transaction on Power Electronics, Vol.21,No.3,May 2006,PP791-799
[7] Modeling and Optimization of the Air System in Polymer Exchange Membrane Fuel Cell Engines, Journal of Power Sources, Vol.156, Issue2, June 1, 2006, PP232-243
[8] Analysis of the water and thermal management in proton exchange membrane fuel cell systems,2006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Hydrogen Energy, Vol.31, Issue 8, July, 2006, PP1040-1057
[9] Electric power system for a Chinese fuel cell city bus, Journal of Power Sources Vol.155, Issue 2, April 21, 2006, PP319-324
[10] Modeling and control of air stream and hydrogen flow with recirculation in a PEM fuel cell system—Ⅰ。 Control-oriented modeling.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Hydrogen Energy, 2006,31(13):1879-1896
[11] Modeling and control of air stream and hydrogen flow with recirculation in a PEM fuel cell system—Ⅱ。 Linear and adaptive nonlinear control.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Hydrogen Energy, 2006,31(13):1897-1913
[12] Modeling and PI Control of Diesel APU for Series Hybrid Electric Vehicles,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Automotive Technology, Vol.7,No.1 PP91-99, 2006
[13] Hydrogen pressure drop characteristics in a fuel cell stack,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Hydrogen Energy, Volume 31, Issue 3, March 2006, PP 371-377
[14] Analysis of Water Management in Proton Exchange Membrane Fuel Cells, Tsinghua Science and Technology, Vol.11, No.1, Feb.2006, PP54-64
[15] Modeling and Optimization of the Air System in Polymer Exchange Membrane Fuel Cell Engines, Journal of Power Sources, Vol.156, Issue2, June 1, 2006, PP232-243
[16] Dynamic test and real-time control platform of anode recirculation for PEM fuel cell systems, Journal of fuel cell science and technology(transaction of the ASME) Aug.2006 p333-345
[17] Optimization based energy management of series hybrid vehicles considering transient behavior, Int. J. Alternative Propulsion, vol. 1, no. 1, pp. 79-96, 2006
[18] Performance comparison of two fuel cell hybrid buses with different powertrain and energy management strategies, Journal of Power Sources, 163 (1): 467-479 Sp. Iss. SI, Dec. 7 2006
[19] Transition strategy of the transportation energy and powertrain in China, Energy Policy, 35 (4): 2313-2319 Apr. 2007
[20] A semi-empirical voltage degradation model for a low-pressure proton exchange membrane fuel cell stack under bus city driving cycles, Journal of Power Sources, 164 (1): 306-314 JAN 10 2007
2015年7月31日,入选中国科学院院士增选初步候选人名单。
2017年7月31日,入选中国科学院院士增选初步候选人名单。
2017年11月28日,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
附件列表
故事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