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库-中国往事  > 所属分类  > 
[0] 评论[0] 编辑

罗常培

罗常培(1899-1958),字莘田,号恬庵,笔名贾尹耕,斋名未济斋。北京人。满族,萨克达氏,正黄旗人。北京大学毕业。语言学家、语言教育家。历任西北大学、厦门大学、中山大学、北京大学教授,历史语言研究所研究员,北京大学文科研究所所长。新中国建立后,筹建中国科学院语言研究所,并任第一任所长,中国文字改革委员会委员。毕生从事语言教学、少数民族语言研究,方言调查、音韵学研究。与赵元任、李方桂同称为早期中国语言学界的“三巨头”。其学术成就对当代中国语言学及音韵学研究影响极为深远。罗常培先生是中国现代语言学的奠基人之一,也是这门科学不懈的开拓者。中国语言学界将罗先生称为“继往开来”的“一代宗师”,可以说是对他一生的准确定评。
中文名
罗常培
外文名
Luo Changpei
国    籍
中国
民    族
满族
出生地
北京
出生日期
1899年8月9日
逝世日期
1958年12月13日
职    业
语言学家、语言教育家
毕业院校
北京大学
主要成就
古音学、梵汉对比
代表作品
《汉语音韵学导论》《语言与文化》

目录

罗常培罗常培

罗常培(1899-1958),字莘田,号恬庵,笔名贾尹耕,斋名未济斋。北京人。

1899年8月9日罗常培先生出生于北京一个没落的满族家庭,原姓萨克达,

专著

《汉语音韵学导论》(北京大学出版社,1949年初版,1956年再版)

罗常培作品罗常培作品

《汉魏晋南北朝韵部演变研究第一分册》(合作,科学出版社,1958年)

《厦门音系》(1930年初版,1956年新版)

《临川音系》(1940年)

《唐五代西北方音》(1933年)

《八思巴字与元代汉语》(合作,科学出版社,1959年)

《十韵汇编》(合作)是《切韵》系韵书材料的总结集

《中国音韵学研究》高本汉著 与人一起合译(1937年)

《莲山摆彝语文初探》(合作,北京大学出版社,1950年)

《普通语音学纲要》(合作,科学出版社,1957年)

《国音字母演进史》(商务印书馆,1934年)

罗常培作品罗常培作品

《语言与文化》 (北京大学,1950年,语文出版社,1989年再版)

《北京俗曲百种摘韵》(重庆国民图书出版社,1942年)

论文

《罗常培语言学论文选集》,收入罗常培先生语言学论文共34篇,内容涉及音韵学、方言学、文化语言学和民族语言研究等,多为中国语言学的奠基之作,继往开来的经典文献。

遗稿

2008年11月27日罗常培家属将其遗留的音韵学类书籍及稿本23种126册捐赠国家图书馆。此次捐赠的书籍中包括《释文声类长编》、《释文韵类长编》、《经典释文音汇》《经典释文直音编》等未刊稿本4种,具有音韵学工具书性质。此外,通志堂刻本《经典释文》、同治四年(1865)刻本《尔雅义疏》等古籍,或录有段玉裁、黄侃等名家校语,或有罗先生亲笔批校。

学术贡献

罗常培毕生从事语言教学、少数民族语言研究,方言调查、音韵学研究。与

老舍与罗常培是小学同学。老舍原来读私塾,十岁时转入北京西直门大街高井胡同口上的两等小学堂三年级,罗常培也是这个班上的学生。两人遂开始交往。当时的同学,罗常培给老舍的印象最深。因为罗的学习很好。下午放学,两人常常到小茶馆去听《小五义》、《施公案》等旧小说,因老舍家境贫寒,听书的钱总是由家境略好一些的罗常培来付。

老舍与罗常培老舍与罗常培

罗常培眼中的老舍,是一个有特色的人:一个小秃儿,天生洒脱,豪放,有劲,把力量蕴集在里面而不轻易表现出来,被老师打断了藤教鞭,疼得眼泪在眼睛里乱转也不肯掉下一滴泪珠或讨半句饶。这相互的认同便结成了他们之间终生的友谊。

三年小学后,因学校改办女校,两人又各自入了不同学校。可上中学又同入祖家街的第三中学。罗常培虽比老舍几乎小一岁,因为跃级,班次却高一级。后来因家贫,老舍不久便考入北京师范学校,因为师范可免收学膳费,还提供制服和书籍等。

1931年初,在济南齐鲁大学教书的老舍寒假回北京,罗常培将北师大国文系毕业的胡絜青介绍给老舍,两人终于并结连理。

1926年底到第二年初,罗常培在厦门大学开经学通论及中国音韵学史,鲁迅先生也恰在这里任教。其时老舍在英国教书,业余时间写出长篇小说《老张的哲学》。脱稿后曾寄罗常培看。罗自认为不是作家,便转给文学大家鲁迅。鲁迅当时的评论是:地方色彩浓厚,但技巧尚有可以商量的地方。

抗日战争开始,罗常培与北京大学一起到了昆明,老舍去了重庆。两位老朋友虽相距甚远,却两心牵系。1941年春,杨振声先生转托罗常培,想请老舍到西南联大叙永分校任教。老舍回罗常培的信很干脆:“不去教书!三年没念书拿什么教人家?”

1941年6月,罗常培到重庆,会到了老舍。老舍当时一人在外,生活亦颇窘迫。老舍就去卖了一身旧衣裳,请老友在小饭馆好好吃一顿。

老友之间,熟悉异常,所以老舍笔下,不由得把罗常培“带”了进去。老舍的短篇小说《歪毛儿》,前半就是以罗常培的情形写出的,只是在后半部,那“歪毛儿”落得摆地摊卖旧书的境地,罗常培在回忆文章中说:“因为直到现在我还没穷得摆地摊卖破书,所以那篇后半所写的另外是一个人物型。”

此外,老舍的长篇小说《离婚》也有几处是影射罗常培的。也被罗“发现”了,可不以为忤,还自己指认出来:“并且我的朋友胡佐勋赵水澄也都改头换面地做了登场人物。”

罗常培手稿罗常培手稿

老舍与罗常培,专业上有很大距离。罗常培虽然长期在中文系任教,但他的专长是研究音韵、语言,所以他自认“我本不是作家,老舍叫我审他的稿子未免问道于盲。”老舍虽是使用语言写小说散文诗作,但却说:“莘田(罗常培字)是学者,我不是。他的著作,我看不懂。”可是,为何他们却能保持十分长久的友谊呢?老舍这样解说:“我们俩为什么老说得来,不管相隔多远,老彼此惦念呢?我想首先是我们俩在作人上有相同之点,我们都耻于巴结人,又不怕自己吃点亏……是的,遇到一处,我们总是以独立不倚,做事负责相勉。志同道合,所以我们老说得来。”看来,两位各自在不同领域有成就的人,是为人的方式和做事的态度将他们联系在了一起,而这,又是葆有真诚友谊的坚实基础。

1958年12月13日,罗常培先生因病在北京逝世,终年59岁。17日在八宝山公墓举行公祭,老舍为治丧委员。在此期间,老舍写出一篇声情并茂的纪念文章《悼念罗常培先生》。

人物评价

罗常培在少数民族语言研究、方言调查、音韵学研究各方面都作了许多开拓性的工作,并有突出贡献。在汉语音韵学方面,他用现代语音学理论,对音韵学的一些术语作出科学的阐释,使音韵学从某些玄虚笼统的概念中解脱出来。他的一系列音韵学方面的论著,提出了许多独到的见解,把这门学问提高到一个新的科学水平 。

罗常培先生是中国现代语言学的奠基人之一,也是这门科学不懈的开拓者。中国语言学界将罗先生称为“继往开来”的“一代宗师”,可以说是对他一生的准确定评。

附件列表


0

故事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如果您认为本故事还有待完善,请 编辑

上一篇 熊秉明    下一篇 施舟人

同义词

暂无同义词
  • 友情链接:
  • 中原企业家
  • 华锐社区
  • 法学学习
  • 故事库
  • 舆情信息
  • 郑州商业观察
  • 美丽中国
  • 药食同源
  • Lovely China
  • 纯欲天花板
  • 留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