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库-中国往事  > 所属分类  > 
[0] 评论[0] 编辑

陕西省老县城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周至县老县城自然保护区成功晋升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成为西安市第一个国家级的秦岭大熊猫自然保护区。保护区东西长14.5公里,南北宽14公里,总面积12611公顷,区内现有脊椎动物263种,其中包含国家一级保护动物大熊猫、金丝猴、羚牛、林麝、金雕等,有野生种子植物112科、1146种,占秦岭种子植物总科的70%,其中包括国家Ⅰ级保护植物独叶草、红豆杉等。 周至老县城自然保护区位于秦岭南麓,北接太白自然保护区,南邻佛坪自然保护区,总面积12611公顷,那里栖息着30余只国宝大熊猫,同时还拥有羚牛、金丝猴、豹子等珍稀野生动物以及冷杉、竹叶草等珍稀野生植物。
中文名
陕西省老县城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别    名
佛爷坪
地理位置
秦岭中段南坡的湑水河上游
景区级别
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目录

老县城,原名佛爷坪,因曾是佛坪县治,故称老县城。今属周至县辖,但非周至老县城。这里地处秦岭腹地,山高路远,林海莽莽,物种繁多,资源丰富,是个藏在深山人未识的"处女地",被誉为"秦岭翡翠"。

老县城是佛坪县城旧址,现存城墙残迹、文庙及城隍庙遗址、白云塔、三龙珠石刻、古碑石、唐代云杉古树,附近有都督门遗址、太白庙、药王洞、怪石洞,以及传说的四郎泉、北芳洲等人文景物。

中文名 陕西省老县城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别    名 佛爷坪 地理位置 秦岭中段南坡的湑水河上游 景区级别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陕西省老县城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汉高祖年间开通傥骆古道,时通时断,前后延续了两千多年。傥骆古道北起周至骆峪口,途经老县城地区,南到洋县傥峪口,是古代长安通往汉中、四川的六条交通干道之一。清道光4 年(1824 年) 在周至县和洋县之间(现老县城)设佛坪厅,民国十四年(1925 年)县城迁往袁家庄(今佛坪县城),人口逐渐减少,目前仅剩一个自然村——老县城。

1958 年老县城归属周至县厚畛子乡管辖; 1993 年西安市人民政府在此批准建立老县城县级自然保护区,同年厚畛子镇——老县城村公路通车

2001 成立文管所,恢复保护老县城文物

2002年开始修复老县城城门,同年地方政府组织开展旅游活动。

2013年12月25日,经国务院审定,成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地理位置

老县城自然保护区地处秦岭中段南坡的湑水河上游,行政区域属周至县厚畛子镇,地理位置东径107°40′-107°49′、北纬33°43′-33°50′之间。保护区四周被4 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1 个拟建省级大熊猫保护区和1 个大熊猫走廊带所包围。东以秦岭梁为界,与周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接壤,南以财神岭为界与佛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毗邻,西南与长青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相临,西与黄柏塬自然保护区(拟建)相连,西北接太白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北以秦岭分水岭为界,与厚畛子林场大熊猫走廊带相靠(见附图1),总面积12611 公顷。保护区整体地形呈“心”形,地势东南高而西北低,最高点鲁班峰海拔2904 米,最低处青龙寨海拔1524 米,相对高差1380 米。

陕西省老县城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陕西省老县城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交通状况

老县城自然保护区管理处设在周至县剧院路,区内设有老县城中心站。管理处至中心站道路全长110 公里,由周至县城沿108 国道至沙梁子(道路长63 公里),经“沙厚路” (沙梁子至厚畛子乡村公路,道路长25 公里)至厚畛子,再转“厚老路”(厚畛子至老县城林Ⅲ级道路,全长22 公里)抵达老县城。

目前周至县城至厚畛子每日发两辆公共汽车,分别为早上八点和下午一点班次。从厚畛子进入保护区内无公共汽车,入区交通极为不便。设在周至县城的保护区管理处,东往76 公里至西安,南去297 公里抵汉中,西行106 公里到宝鸡,北走65 公里达咸阳。

植物资源

老县城自然保护区共有野生种子植物112 科,471 属,1146 种(对于种下等级原亚种、原变种或原变型不产于本区的在进行植物区系分析时,均按种对待,下同),分别占秦岭种子植物总科数的70%,总属数的45%,总种数的44%。

表1.老县城自然保护区种子植物科、属、种与秦岭及周边保护区的比较

秦岭老县城保护区佛坪保护区
长青保护区
太白山保护区
科数
160112132
135122
属数
980
471561
601660
种数2600
1146
13771556
1800

老县城保护区内蕴藏着丰富的资源植物,据不完全统计,有药用植物319 种(其中被《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00 版》收录的原植物有103 种),可用于庭院或其它观赏的植物232 种,油脂植物和芳香植物有136 种,纤维植物有43 种,淀粉及糖类植物有77 种,鞣质植物100 种。

动物资源

初步调查确知,老县城自然保护区有野生脊椎动物263 种,隶属25 目70 科179 属,占陕西省脊椎动物(许涛清、曹永汉,1996)739 种的35.59%。其中,哺乳动物7 目24 科42 属50 种;鸟类12 目35 科114 属188 种;爬行类2 目5 科14 属15 种;两栖类2 目3 科4 属5 种;鱼类2目3 科5 属5 种。在这些脊椎动物中,有国家重点保护动物30 种,其中,国家I 级重点保护物种6 种,II 级重点保护物种24 种。它们分别是:哺乳动物I 级保护物种5 种,II 级保护物种6 种;鸟类I 级保护物种1 种,II 级保护物种18 种。

自然景观

植物景观

老县城丰富的植物种类、明显的季相变化、茫茫的茂密林海、稀有的古树名木、罕见的奇花异草、宝贵的珍稀植物等所构成的色彩斑斓、五色缤纷的野生植物景观。

陕西省老县城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陕西省老县城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动物景观

在保护区内,有野生脊椎动物263 种,鸟类188 种。其中国家一级保护动物有大熊猫、金丝猴、羚牛、林麝、豹等6 种。无论是在草地上还是树丛中,小型兽类及鸟类频频出没,站在光头山顶,那成群结队的羚牛在草地间撒欢,憨态可掬的大熊猫在竹林里觅食,机警敏捷的金丝猴在树冠中嬉戏,构成一幅“天苍苍,野茫茫,野生动物穿梭忙”的壮观景象。

山体景观

老县城在河流冲积作用下形成的一个长约5 公里,宽约800 米的台地,为典型的山间盆地景观,城南2 公里酷似人头顶的冠山,城东的鲁班峰,城北的药王洞,阮全沟的溶洞,正河的玉玺石等组成丰富的山体景观。

水体景观

长约20 公里的湑水河东向西流,形成湑河漫步的溪流景观,城南的灵泉、漏泽泉、都督门的杨泗将军泉、青龙寨的“小水帘”则形成优美的山泉景观。

人文景观

清道光四年(1824 年)曾在此设佛坪厅城,当时此处是佛坪县政治、文化、经济的中心,也是长安至汉中的交通枢纽,南北物资的交流中心。民国十四年(1925 年)县城迁往袁家庄,从此这一百年历史的县城开始荒芜,繁华不在,湮没在深山密林中,至今给其留下一个永久雅号—老县城。老县城有很多处遗址,其中有古城墙、厅署、司狱署、文庙、城皇庙、三圣祠、灵泉、接官亭、石刻碑志等。

旅游产业

老县城自然保护区自1993 年成立后,1995 年开通了老县城至厚畛子22 公里道路,结束了老县城不通汽车的历史,每年游人到此络绎不绝,逐年递增。截止到2014年,尚未开通通往保护区的公交汽车,来保护区的游客大多自己带车或由厚畛子步行,保护区也未开始征收旅游门票,旅游接待设施有老县城保护站及老县城村民开办的13 家“农家乐”,共25 个房间,107 张床位可供住宿,职工食堂可供40 人就餐。

文物游以古遗址为主,如朝天吼、三龙戏珠、石佛像、城隍庙、财神庙等;“农家乐”现有13 户,旅游活动包括游客吃农家饭,住农家屋,享受纯厚的乡村风情等。旅游活动集中在4 月下旬至10 月中旬,游客大多为学生、记者、文艺工作者、艺术家、行政管理人员以及登山探险爱好者等。

住宿花费平均在每人每天30元,吃食费用依据自身饮食情况而定。

附件列表


0

故事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如果您认为本故事还有待完善,请 编辑

上一篇 烽火抗大    下一篇 青恋

同义词

暂无同义词
  • 友情链接:
  • 中原企业家
  • 华锐社区
  • 法学学习
  • 故事库
  • 舆情信息
  • 郑州商业观察
  • 美丽中国
  • 药食同源
  • Lovely China
  • 纯欲天花板
  • 留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