漆线雕
- 中文名
- 漆线雕
- 外文名
- lacquer thread sculpture
- 产 地
- 福建泉州
目录
泉州漆线雕技艺原为佛雕技艺的装饰工序之一,迄今有1400多年的历史,其中以泉州漆线雕最为出名。永春县仙洞山真宝殿偏殿祀奉着一尊隋代古佛“毗庐遮那佛”,佛像的衣襟、袖口上就饰有精美的漆线雕。
泉州地区宗教信仰丰富多彩,大小寺庙林立,为佛雕工匠提供了良好的艺术施展空间。佛雕艺人用熟桐油、大漆、砖粉等原料经反复舂、捶、揉、捻,成为富有韧性的漆线土,再用手工搓成细如发丝的“漆线”,运用盘、结、绕、堆等工艺,在佛像坯体上饰出各种图案。
清嘉庆元年(1796),著名的安海“庐山国”佛雕祖铺第三代传人邱朝凤、丘朝攀应台湾鹿港龙山寺之聘,携眷入台饰雕菩萨佛像,在海峡东岸传播闽南佛雕、漆线雕技艺。
到了近代,为适应时代的变化与社会的需求,泉州部分从事佛雕行业的艺人将漆线雕应用于工艺品雕塑,并通过厦门口岸源源不断地销往全国各地和海外,深受中外客商的欢迎。建国初期的1959年,厦门工艺美术学院聘请庐山国第七代传人邱清池出任该院雕塑系辅导师,并聘第八代传人邱汉植为漆线雕技术主任,邱汉植后来又被厦门美术工艺出口公司聘为高级工艺师,负责各种出口佛像漆线雕塑的艺术指导工作。
20世纪80年代以来,泉州市所属11个县(市、区)的漆线雕作坊及生产基地发展较快,仅惠安张坂镇(现泉州台商投资区)就有漆线雕工厂和作坊80多家。省内、台湾及东南亚等地从事漆线雕工艺的,大部分都是泉州人,市场上销售的漆线雕工艺品,大部分产自泉州。
厦门漆线雕继承佛雕漆线工艺的表现手法,将中国民间的传统艺术、宗教艺术、宫廷艺术中的礼器、祭器、贡品等特点兼收并蓄,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创作出大批富有时代气息的工艺品,成为现代人装饰和美化生活的高档艺术品。
厦门漆线雕艺人在不同历史时期留下来的蕴含特定历史信息的漆线雕作品,充分展现了古代泉州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和无穷的艺术创造力,对于我们研究闽南宗教文化与漆线雕艺术渊源有着重要的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
漆线雕是泉州历史悠久、独具特色的传统民间手工艺精品,在泉州流传上千年。
漆线雕产业集中于泉州张坂镇。据《惠安县志·木雕》记载“惠安早期的木雕品主要为佛像和建筑浮雕装饰……从事木雕作业的工人主要分布于惠安崇武溪底、洛阳白沙、张坂上塘、城关南门外一带”,漆线雕是惠南佛雕的一道重要妆饰工序,主要用于佛像、神像的衣纹装饰。惠南张坂佛匠的神佛造像、漆线雕塑技艺出神入化,张坂镇苏坑村木雕世家苏碰辉家中保存着一尊漆线雕广泽尊王神像,为其曾祖父苏虎耳雕塑于清咸丰年间(1851—1862),至今已将有150余年;上塘村佛雕世家黄志亮家中收藏着一尊漆线雕关帝神像,为其曾祖父黄聘仔塑于清宣统二年(1910),至今已有100余年。随着时代的变迁及社会的需求,最先从事漆线雕工艺品制作的,全是技艺高超的佛雕艺人,包括上塘村佛雕艺人在内的泉州佛雕艺人,将漆线雕由单纯的佛像妆饰工序应用于工艺品制作,源源不断地输往海内外。早在300年前,漆线雕像就驰誉中外,远销东南亚各国。漆线雕以精细的漆线经特殊的制作方法缠绕出各种金碧辉煌的人物及动物形象,尤以民间传统题材,如龙凤、麒麟、云水、缠枝莲等为多。过去,漆线雕大都只限于木本、漆篮和戏剧道具上。已发展到装饰在盘、瓶、炉等瓷器和玻璃器皿上,琳琅满目,并且不断推陈出新,表层还安贴24K金箔。张坂工艺美术家把漆线雕与陶瓷结合起来,创作、生产了线条陶瓷作品。如线条瓷塑《郑成功》,参加了全国工艺美术展览,并被选送到日本展出,获得好评。小件漆线雕工艺品用绫缎制成盒子包装,小巧玲珑,便于携带,是旅游纪念、馈赠亲友的佳品。
漆线雕工艺是古代佛像雕塑艺术的遗脉,是受宋元线雕工艺特别是沥粉和泥线雕的启发而产生的。它形成于明末清初,至晚清时逐渐成熟,在闽南地区的发展与民间宗教的兴盛及神佛雕塑行业的繁荣密不可分。
明末清初,泉州工匠们开始把漆线雕工艺用在寺庙、神佛雕像的装饰上。因技法尚不成熟,且用材粗简,以糯米粉和木胎为主,作品普遍存在保质期短、易虫蛀、易变形的缺陷。后来,工匠们发现用红砖瓦粉和漆液糅合成漆泥,再把漆泥附着在木胎上进行雕制,可使其保质几年、甚至十几年。此后,漆线雕作为独特的工艺品开始流向市场,但早期的漆线雕作品少而昂贵,清朝康熙年间只在闽南一带大寺大庙中收藏着部分精品。
漆线雕与佛像雕刻艺术密不可分,泉州漆线雕脱胎于佛雕漆线雕,历经一千多年的繁衍发展,传统的制作技艺一直延续至今;泉州漆线雕至今保留着浓烈的佛雕色彩,在继承佛雕漆线雕的基础上,不断吸收其它工艺美术雕塑的长处,漆线雕艺术不断得到丰富和发展,具有历史、文化研究价值。泉州惠南地区已拥有漆线雕工艺厂近百家,漆线雕广泛分布于泉州市、漳州、厦门、台湾地区及全国各地、东南亚各国、南美、北美各国,影响广泛。厦门作为开放前沿城市,品牌推广为先,大部分漆线雕产品都在泉州台商投资区张坂镇进行代工,然后包装上市。随着泉州市政府对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的重视,在漆线雕的新产品研发、制作和营销也得以进一步发展。
漆线雕最早被应用于佛像装饰。漆线雕为纯手工制作,相当繁复,工序上由原来简单的条、雕、刻发展到条、盘、缠、堆、雕、镂等十种纯手工工艺流程,一件产品需耗时几个月甚至数载的专业制作时间,做工精细雅致,形象逼真生动、风格古朴典雅,画面栩栩如生,且每件产品绝不雷同。
传统泉州漆线雕制作工序为:1、漆线土制作,2、粉底,3、设计造型,4、做底胎,5、搓线,6、漆线雕塑,7、上明漆,8、粉白土,9、上安金漆,10、贴金箔(安金填彩)等。就作品的创作设计而言,雕塑是首要的;就艺术的特殊美感而言,漆线装饰的技艺才是关键。漆线雕用陈年砖粉和大漆、熟桐油等原料调和,经反复舂打成为柔软而又富于韧性的泥团,俗称"漆线土",再由手工搓成"漆线",然后在涂有底漆的坯体上用"漆线"盘、结、绕、堆,雕出各种精致而浮凸的纹样、图形,其独特的技艺为泉州独有,是闽南民间艺术与传统文化的一大特色。以下是制作漆线雕的几道工序要点:
漆线雕的材料采用天然大漆、砖粉等多种材料混合而成。砖粉经与天然漆等材料混合后,经过几个小时的捶打,就形成像面团一样软硬适中,可搓、可塑的漆线团料。
为了表现各种图纹、形状,用特别的搓板,由手工搓成各种粗细不同的柔软而有弹性的漆线。
盘绕形体
以连绵不断的线紧密地盘绕做出层次丰富而繁复的纹样,并且重重叠叠。在光照下极为立体,以线条极尽精微地表现出卷云、柔水、繁花、缠草。
将24K金箔贴在已绕出的纹样的漆线上。
大约经过这四道程序,一件金碧辉煌、富丽堂皇的漆线雕作品也就差不多完成了。漆线雕工艺关注线条的审美特质,形态丰富多变,在创作中随心所欲而达到极高境界,中国工艺美术中的线条美在这里得到升华。漆线雕以线条盘结,而以浮雕形式展现,精细之处毫厘不爽,所有细节都非常严谨。可以说,手工是漆线雕的灵魂。
漆线雕制成的种类主要有盘、框、瓶三种,各有自己的特色,已发展到装饰在盘、瓶、炉等瓷器及玻璃器皿、石头等材质上,琳琅满目,并且不断推陈出新。
漆线雕作为福建泉州(闽南)地区的传统手工艺之一,具有很高的收藏价值和纪念价值。因其本身就是属于贴金工艺,价值非凡。常被用于一些高档的场所,在一些大型的会议上也多有应用。21世纪,在闽南地区的很多大型活动,也采用漆线雕作为纪念礼品。泉州漆线雕以其非凡的艺术和价值,已经广泛的流传至全国各地区,甚至常作为国宾礼品使用 。
1、漆线雕艺术是社会发展进步的体现。传统的漆线雕艺术在传授上是传男不传女,如今随着社会的发展进步,漆线雕艺术已经在社会广为流传。
2、传统漆线雕艺术频临失传之险。上个世纪80年代后,由于现代科技以及市场经济的发展,传统工艺受到人们的普遍忽视,加上漆线雕工艺原始,流程复杂,不易掌握,历代匠师的技法皆无任何文字记载,且受民间秘传影响,泉州(闽南)漆线雕工艺,濒临失传之险。后经漆线雕艺人的努力,结合现代科技成果,漆线雕由纯漆线工艺变为集中国三大工艺的特色,具有景德镇陶瓷的古雅、福州脱胎漆器的神韵、北京景泰蓝的华彩。漆线雕表现的体裁更加丰富,更加时尚,更有时代的气息。
3、漆线雕的时代作用。漆线雕工艺品是党和国家领导人向外国元首赠送的国家级礼品,被外国元首们视为珍宝。漆线雕也成为境外许多喜爱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人士收藏的上等佳品。
4、漆线雕是中华文化的传承。凝聚着中华民族文化结晶的绚丽多彩的漆线雕,已经走出国门,走向了世界。
5、漆线雕已形成:泉州永春蓬壶吕俊杰、泉州晋江安海邱加田、泉州张坂黄雪玉、泉州张坂黄胜阳、泉州张坂黄培聪、厦门同安蔡氏、幕后、庐山国、弘升、紫云轩等传承人和品牌企业。
永春县蓬壶幕后佛雕传承谱系
第一代:吕天孚明正德十四年(1519)—明万历三年(1575)
第二代:吕宗彝明嘉靖二十五年(1546)—明天启四年(1624)
第三代 吕梦范明隆庆元年(1567)—清崇德五年(1640)
第四代 吕继莞明万历十二年(1585)—清顺治十四年(1657)
第五代:吕雅奏明万历三十三年(1605)—清康熙十八年(1679)
第六代 吕得锾清天聪九年(1635)—清康熙十五年(1677)
第七代 吕懋栋清顺治十七年(1660)—清康熙五十年(1711)
第八代 吕祖韬清康熙十二五(1686)—清乾隆十四年(1750)
第九代 吕微春清康熙二十八年(1690)—清嘉庆十年(1806)
第十代 吕束世清乾隆十四年(1750)—清二十九年(1825)
第十一代 吕绳仕清乾隆五十一年(1787)—清咸丰六年(1857)
第十二代 吕永茯清道光元年(1821)—清光绪七年(1882)
第十三代 吕联芳清咸丰十四年(1865)—清光绪二十五年(1900)
第十四代 吕绵星清光绪五年(1880)—中华人民共和国1961
第十五代 吕培房 1923—1999
第十六代 吕俊杰 1959—
安海庐山国传承谱系
邱加田家族传承谱系
第一代 邱教贤 男1701 师承 晋江市安海镇
第二代 邱志长 男1728 家族传承晋江市安海镇
第三代 邱朝凤邱朝攀 男1756
1758 家族传承1796年应台湾鹿港龙山寺之聘,入台饰雕菩萨圣像,由此扎根台湾
第四代 邱家和 男1793 家族传承晋江市安海镇
第五代 邱振亭 男1831 家族传承晋江市安海镇
第六代 邱怡万 男1872 家族传承晋江市安海镇
第七代 邱清池 男1909 家族传承晋江市安海镇
第八代 邱汉植 男1930 家族传承晋江市安海镇
第九代 邱加田 男1962 家族传承晋江市安海镇
泉州:惠南传承谱系
张坂镇佛艺木雕厂黄志亮传承谱系
第一代:黄聘仔 1880年—1943年,1938年曾主持台南市关帝宫的仿古建筑的修建。
第二代:黄佛成 1909年—1990年,1945年曾主持马来西亚,吉隆坡慈善宫观音殿的修建。
第三代:黄加来 1937年出生,1960年至1962年参加浙江普陀山佛顶山宝雄大殿的修建。
第四代:黄志亮 1972年出生,现为惠安县张坂镇佛艺木雕厂总经理。
第五代:骆丽聪 1975年出生
廖锦芳 1978年出生
佛雕、木雕艺人黄志辉传承谱系
第一代 陈益 1898年—1945年,曾于1932年主持台北妈祖宫的修建。
第二代 陈神赐 1921年—1958年,曾于1942年主持修建马来西亚横城慈嬉宫观音殿。
第三代 黄志辉 1951年出生,主持修建台东天老宫4m×2m九天老祖等32件和主殿修建(九十九条龙)
第四代 黄泉福 1964年出生
倪世杰 1967年出生
“弘升漆线雕工艺厂”传人黄雪玉传承谱系
第一代:黄细角 1904年出生,临近解放时因逃壮丁去南洋,下落不明。
第二代:陈神赐 1932—
第三代:黄志辉 1950—
第四代:黄雪玉 1969—
第五代:黄锦霞 1974—
黄巧蓉 1990—
孙美卿 1972—
“紫云轩工艺行”传人黄胜阳传承谱系
第一代 黄 兴 1881年出生 卒年不详
第二代 黄祖成 1916—2005
第三代 黄水良 1949—
第四代 黄胜阳 1972—
“博贤漆线雕工艺厂”黄培聪传承谱系
第一代黄泉福 1960—
第二代黄培聪 1971—
第三代黄保英 1973—
第四代黄美芬 1976—
苏惠琼 1975—
骆明娥 1978—
“博贤漆线雕工艺厂”黄保英传承谱系
第一代黄泉福 1960—
第二代黄培聪 1971—
第三代黄保英 1973—
第四代黄美芬 1976—
苏惠琼 1975—
骆明娥 1978—
“缘艺轩漆线雕工艺厂”黄美玲传承谱系
第一代:黄细角 1904年出生,临近解放时因逃壮丁去南洋。
第二代:陈神赐 1932—
第三代:黄志辉 1950—
第四代:黄雪玉 1969—
第五代:黄锦霞 1974—
第六代:黄美玲 1981—
泉州永春县蓬壶镇幕后佛雕第十六代传承人吕俊杰,1959年出生,21岁学佛雕、漆线雕至今,技艺娴熟,佛像造型逼真,漆雕细腻,无论是线雕、浮雕都应用自如,作品远销东南亚一带及省里各地。
泉州晋江安海镇的庐山国佛雕祖铺第九代传人邱加田,1962年出生,从小跟随祖辈学习佛雕、漆线雕工艺,长期从事佛雕、漆线雕工艺的创新和研究,综合运用了传统和现代的元素,使他的作品与时俱进,不断发展。
泉州台商投资区张坂镇的黄雪玉1969年出生,15岁学艺,从事漆线雕工艺品制作已有27个年头。她所创作的漆线雕“百年好合”、“五龙呈瑞”、“唐装红”、“中华腾龙”等构思巧妙,制作精美,在传统题材中成功地融入现代人的审美情趣,广受市场欢迎,是泉州市级传承人。
泉州台商投资区张坂镇的黄胜阳1972年出生,1987年随父学习佛像雕刻与漆线雕创作,1991—1993年在部队服兵役;1994年至今在家从事漆线雕、佛像雕刻制作;2000年成立紫云轩工艺行,专业从事制作漆线雕工艺品至今,是泉州市级传承人。
泉州台商投资区张坂镇的黄培聪1971年出生,1984年跟随工艺大师黄泉福学习佛雕与漆线雕创作。1990年受聘到台商黄裕仁在泉州创办的工艺厂当主管并教授制作漆线雕工艺品,1996年在家开办博贤工艺厂从事佛雕与漆线雕制作至今。其作品《富贵祥龙》《盛世唐朝》《九龙盘》多次获奖。
同安蔡氏漆线雕传承人:蔡水况。
附件列表
故事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