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库-中国往事  > 所属分类  > 
[0] 评论[0] 编辑

扬子江城市群

扬子江城市群,涵盖江苏南京、镇江、常州、无锡、苏州、扬州、泰州、南通沿江八市。面积5.1万平方公里,人口近5000万,经济规模达到6万亿元,人均GDP超过12万元,是中国经济发展基础最好,综合竞争力最强的地区之一,也是江苏发展的精华所在,具备了建设城市群的良好基础和条件。
中文名
扬子江城市群
外文名
Yangtze river urban agglomeration
面    积
5.1万平方公里
人    口
近5000万
人均GDP
超过12万元
经济规模
6万亿元

目录

扬子江城市群,涵盖江苏

“参与扬子江城市群建设,努力建设成为扬子江城市群发展的桥头堡,既是江北新区主动适应新常态,加快转型的应对之策,也是改变扬子江城市群 南强北弱 局面、在更高水平上推进区域发展的重要抓手。”南京市委常委、江北新区党工委专职副书记罗群介绍,江北新区正在着力打造安全高效的现代交通体系,促进江北新区与扬州、镇江等扬子江城市群要素流动。在铁路方面积极推进南京北站拆迁等前期工作,力争2018年开工。

他还透露,江北新区正在省市的大力支持下积极创造条件,争取申报江北新区自由贸易实验区和综合保税区,未来也将为沿江地区城市对外贸易发展创造更便利条件。

交通

在江苏省社科院原院长宋林飞看来,实施扬子江城市群战略,要强调八市联动、协同发展,“不需要变动行政规划,但要打破行政区对经济要素自由流动、资源配置的隔离性。”他建议,省政府应成立“扬子江城市群建设协调小组”,负责协调与推进,加快经济发展与城乡一体化进程。其中一个重要方面就是交通设施同城化。宋林飞认为,应推进交通设施同城化,建立综合配套的交通网络,实现互联互通、立体对接。

扬子江城市群扬子江城市群

苏交科集团轨道研究院院长黄海明则建言,打造扬子江高铁环,打造区域内“1小时通勤圈”。他认为,目前区域已建成铁路约1880公里,占全省铁路的65.3%,但高铁网尚未形成。

他建议,打造扬子江城市群高铁环。根据服务范围和服务对象定位的不同,他将扬子江高铁环划分为三个层级:首先是扬子江高铁环主骨架一级环,主要由京沪高速铁路、沪通铁路、北沿江城际铁路构成。线路全长约700公里,推荐速度目标值为350km/h。“通过一级环将扬子江八市有机串联在一起,同时可以快速与外界沟通,比如,向北主要通过京沪通道、连镇通道、沿海通道进行沟通。”

扬子江高铁环主骨架二级环,主要由北沿江城际铁路、南沿江城际铁路、通苏嘉城际铁路构成,全长约700公里。目标是实现区域内大中城市间“零绕行直达”和“1小时通勤圈”。

扬子江高铁环三级环,主要满足区域内中小城镇与大中城市间的通勤需求,构建区域“通勤铁路圈”,实现公交化运营。具体包括:环一由南沿江城际铁路、连淮扬镇铁路、镇宣铁路、宁启铁路构成,主要服务南京、镇江、扬州区域。环二由南沿江城际铁路、盐泰锡常宜铁路、宁启铁路、连淮扬镇铁路、镇宣铁路构成,主要服务镇江、常州、无锡、泰州、扬州区域。环三由南沿江城际铁路、通苏嘉城际铁路、宁启铁路、盐泰锡常宜铁路构成,主要服务无锡、泰州、苏州、南通区域。

22日,由(江苏)省发改委、江北新区和中国城市经济专家委员会共同举办的扬子江城市群协同发展高层会议上,专家们就“扬子江高铁环”展开热烈讨论,让成环成网的高铁推动沿江八市加速融合成为共识。

据介绍,我省沿江八市境内已建成铁路1880公里,占全省铁路的65.3%,其中高铁750公里,铁路密度3.71公里/百平方公里, 为全省平均水平1.4倍。我省人均拥有铁路长度在国内属于中下水平,到2025年,全省铁路总长达到4000—4500公里,人均铁路长度不到5厘米,仍低于全国平均水平。2015年交通出行数据显示,我省沿江八市内部交通,近六成是公路,铁路分担占23%。

扬子江城市群扬子江城市群

从铁路布局看,我省高铁集中于沪宁通道,基本为东西向,高铁网尚未形成;过江通道不足,仅有两处跨江铁路桥,跨江能力严重不足;都市圈城际发展滞后,仅省会南京刚刚起步,其余地区仍处空白,部分规划线路未能按期推进。

苏交科集团轨道研究院院长黄海明提出,“扬子江高铁环”有三个层次:一级环为高铁环对外交通主骨架,服务全国路网跨境乘客,实现扬子江区域与全国路网的沟通,建议时速350公里,由京沪高速铁路、沪通铁路、北沿江城际铁路构成,线路全长约700公里。南、北、东、西分别通过宁杭通道,京沪通道、连镇通道和沿海通道,京沪通道,沪汉蓉通道对外沟通。二级环沟通扬子江区域内各大中城市,实现扬子江区域内大中城市间“零绕行直达”和“1.5小时通勤圈”。相比广东已有部分城际铁路深入城市中心,开设地下站点,我省城际交通还有待提升。三级环满足扬子江区域内中小城镇与大中城市间的通勤需求,构建扬子江区域通勤铁路圈,实现公交化运营,分西、中、东三片区构成高铁环。此外,三级环含有发展市郊轨道的意味。在省会南京,到六合、高淳等郊区的轨道交通是地铁,设计时速不超过120公里。对此,黄海明表示,对远郊通勤来说,相比私家车,地铁速度没有突出的优势,如果城轨出行,时速能达到200公里,到达城市中心不超过四十分钟,那远郊和城市的黏合度将大大增强。

观点

出席本次会议的专家们认为,由南京、苏州、无锡、常州、镇江、南通、扬州、泰州8市组成的“扬子江城市群”,应该对标美国大西洋沿岸城市群、日本东京湾城市群等六大世界级城市群,而想要达成这个目标,不光单单要产业发展,更应该“把生态摆在最优先位置。”

2016年,扬子江城市群8市国内生产总值过6万亿元,是上海的两倍多,是长三角南翼浙江8市的1.5倍。不过,产业结构距离“绿色发展”距离仍然遥远,传统产业仍占据主导地位。

江苏省发改委主任朱晓明在发言中指出,江苏省发改委在规划扬子江城市群的过程当中特别提出来要作为扬子江城市群要有一个龙头。这个龙头就是南京,而南京市江北新区则是龙头上的龙珠。江北新区是江苏唯一的国家级的新区,是连接苏中、苏南,带动长江中上游地区的重要桥梁,也是扬子江城市群的重要组成部分。扬子江城市群能否成为世界级的城市群要看南京江北新区。

对此,南京市委常委、南京市江北新区党工委专职副书记罗群强调,江北新区地处扬子江城市群西端,位于南京都市圈、宁镇扬同城化的核心区域,2016年新区的面积、人口、GDP分别占扬子江城市群沿江八市的4.8%、3.4%、3.3%。江北新区作为全省第一个国家级新区和苏南自主创新示范区中唯一位于江北的片区,是推动实现宁镇扬一体化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连接沟通苏中苏南的过渡地带和中心区域,在全省扬子江城市群发展战略中具有突出地位。参与扬子江城市群建设,努力建设成为扬子江城市群发展的桥头堡,既是新区主动适应新常态,加快转型、积极作为的应对之策,也是改变扬子江城市群“南强北弱”局面、在更高水平上推进区域发展的重要抓手,更是新区打造“人才高地、创新高地、产业高地”、加速培育新增长极的战略举措。

“叠加交汇于本区域的长三角城市群规划、长江经济带规划等两大国家级战略规划,都明确提出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因此扬子江城市群无论产业筛选、江河湖泊水系治理和城镇乡村建设,都要把生态环境的修复治理保护放在优先的位置。”国家住建部规划司原司长顾文选说,水是扬子江城市群的重要生态本底,因此城市群区域内在发展的过程中一定要保护好长江干流和中小河流湖泊的水环境。而想既要发展,又要环境,势必要进行产业升级。

“要推进产业跨界融合,发展若干绿色低碳先进制造业集群,形成服务经济与智能制造双强的现代产业体系。”顾文选说,一方面,扬子江城市群需要努力在航天、智能制造、工业互联网、新能源、生物技术、高端装备制造等领域取得突破,打造低碳、高端、现代化为主的先进制造业结构;另一方面,要大力推进金融、现代物流、科技信息等与制造业融合发展,使现代生产性服务业占比达50%以上。

中国生态文明研究与促进会执行副会长李庆瑞则建议,应在扬子江城市群内部及周边,重点打造沿江、沿淮“两横”轴,沿运河、沿海“两纵”轴,统筹推进宁杭生态经济带、苏南西南部绿色生态智慧谷和环湖生态圈建设。“在农业领域,大力推动生产资源利用节约化、生产过程清洁化、废物处理资源化和无害化、产业链循环化,提高农业综合效益;在工业领域,全面推行“源头减量、过程控制、纵向延伸、横向耦合、末端再生”的绿色生产方式;大力发展金融服务、电子商务、文化、健康、养老等低消耗、低污染的服务业,推进零售批发、物流、餐饮住宿、旅游等行业服务主体生态化、服务过程清洁化、消费模式绿色化。”李庆瑞这样阐述自己的观点。

“实施扬子江城市群战略,要强调8市联动、协同发展。不需要变动行政规划,但要打破行政区对经济要素自由流动、资源配置的隔离性。”江苏省社科院原院长宋林飞建议,江苏省政府应成立“扬子江城市群建设协调小组”,负责协调与推进,加快经济发展与城乡一体化进程。

与会专家普遍认为,想要发展如“扬子江城市群”这样的空间结构,必须发展跨江通海、连接城乡一体化的立体、快速、大容量的现代交通体系和数字化、智能化、网络化基础设施,实现人流、物流、金流和网络节点的汇聚。比如“取消区域内除高速公路外的干线公路及桥梁收费,建立免费的农产品和食品运输绿色通道。”

“在城市群中,南京应发挥自主创新的引领作用。”与会专家达成这样的共识,“南京具有非常丰富的创新资源,到了爆发强大创新力的时候了。”

“利用南京长江大桥以下发展深水港,发展江海、水陆、海空联运,必将形成区域性、国际性物流中心新优势。”顾文选建议,应争取设立扬子江城市群沿江自贸区,将自贸区总部设在江北新区,把江北新区打造成为以贸易服务、金融服务为主,同时发展新型制造产业的新经济区,最终不光引领扬子江城市群的发展,还能辐射服务苏北和皖北,促进这些地区经济发展。

解读

本次会议还举办了“江北新区创新发展研讨会”和“扬子江城市群协同发展战略联盟(筹)工作会议”,中国信息经济学会理事长杨培芳,江苏省社会科学院副院长吴先满,南京财经大学副校长乔均,南京理工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教授朱英明,南京邮电大学信息产业研究院院长李晓飞,苏交科集团轨道研究院院长黄海明,江苏省政策研究室综合处处长臧建东,中国城市经济专家委员会副秘书长黄静进,南京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副教授胡昊,长三角城市发展研究中心副秘书长张启祥,河海大学岩土工程科学研究所所在丰土根,南京理工大学国防重点研究室博导易文俊教授和江苏东方地产研究院执行院长郭井立等发表了主题演讲。

中国科学技术发展战略研究院副研究员陈诗波对已完成编制的《南京江北新区科技创新规划(2016-2020)》(以下简称《规划》)的部分内容进行了解读,该规划提出未来五年国家级南京江北新区科技创新发展的总体思路、发展目标、功能定位、战略路径、重点任务和改革措施,描绘了新区科技创新发展的蓝图。

《规划》明确“打造江苏创新策源地、引领区和重要增长极,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产业科技创新中心重要基地,成为落实新发展理念,依靠创新驱动、开放合作、绿色发展实现现代化的先导区”的发展思路,力争到2020年,实现新区自主创新能力显著提升、协同创新广度和深度不断拓展、创新创业生态更加优化、科技创新支撑引领作用显著增强的发展目标。

《规划》按照“构建区域协同创新体系,统筹国际国内创新创业两类资源,优化市场、制度和文化三个环境,聚焦“4+2”产业体系的六大产业”的战略路径,重点强化四个方面的任务部署。一是建设具有重大带动作用的区域协同创新中心。包括主动承接和部署实施关系长远的重大科技项目、布局建设一批具有重大引领作用的科技创新基地、培育壮大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科技型企业群体、建设面向未来的高效研发组织体系、推动跨区域协同创新、主动融入和布局全球创新网络等。二是构建高端高新产业技术体系。包括大力发展四大绿色智慧技术、建设三大千亿级产业集群、完善两大生产性服务业技术体系、着力培育未来产业前沿技术等。三是强化创新型人才队伍的集聚与培育。包括面向全球开放引进顶尖人才、围绕重点产业汇集专业人才、借助院校资源培养创业人才等。四是构建功能完备的创新创业服务体系。包括构建创新要素顺畅流动的技术交易体系、打造功能健全的创业孵化体系、建立多元化、低成本的创新创业投融资服务体系、构建高效便捷的创新创业公共服务体系等。

陈诗波博士对江北新区科技创新规划的特色亮点进行了解读。一是强调区域协同创新和联动发展。依托新区现有资源优势,作为长江经济带的科技创新高地和经济增长极,呼应并对接上海浦东新区、上海自贸区和浙江舟山群岛新区,连接国内外综合性开放创新平台,进一步发挥新区重要作用,推动长三角城市群与长江中游城市群、皖江城市带等长江中上游地区的区域合作,探索区域协同创新与联动发展的新模式、新内容。二是加快开放式创新和国际合作。积极融入和主动布局全球创新网络,构建跨部门、跨区域、跨学科创新平台,加快国内外高端创新创业资源集聚,引进国际高端创新人才,全力打造江北新区“互联网特区”,积极探索建立科技开放合作与创业孵化新模式、新路径、新体制,促进创新创业资源深度开放和高效流动,全方位提升科技创新与创业孵化的国际化水平。三是推进科技创新体制机制改革。以优化创新资源配置为目标,围绕促进科技与经济社会发展深度融合,探索实施科技创新治理重要改革举措,结合机构调整整合,进一步完善政府对创新资源配置的组织方式,深化技术创新市场导向,推进知识产权管理、科技金融发展、科研评价和奖励制度等一些列改革措施,营造良好的创新创业氛围和环境。四是实施绿色发展和生态优先。按照“4+2”产业发展布局,大力发展智能制造、生命健康、智慧交通、绿色材料四大绿色智慧技术,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促进服务业跨越发展,着力提升新区在重点发展领域的核心技术和关键技术水平,增强软件、标准等集成支撑能力。

附件列表


0

故事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如果您认为本故事还有待完善,请 编辑

上一篇 河钢集团有限公司    下一篇 奥赫里德地区文化历史遗迹及其自然景观

同义词

暂无同义词
  • 友情链接:
  • 中原企业家
  • 华锐社区
  • 法学学习
  • 故事库
  • 舆情信息
  • 郑州商业观察
  • 美丽中国
  • 药食同源
  • Lovely China
  • 纯欲天花板
  • 留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