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库-中国往事  > 所属分类  > 
[0] 评论[0] 编辑

巴东雷达站

巴东雷达站组建于1971年,期间历经3次整编。该站位于巴东县绿葱坡镇将军山上,海拔1892米,驻地气候恶劣,条件艰苦,半年大雾弥漫不见天,半年大雪封路不见地,是原总后勤部确定的二类边远艰苦连队。

目录

傲霜斗雪,战风破雾、洞察千里、志比天高!自雷达站组建以来,该站党支部始终坚持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官兵头脑,贯彻“三个过硬”的战略要求,铭记“志气要比天高、本事要比山高、境界要比山高”的战训,叫响“苦地方、远地方,建功立业好地方”口号,扎根高山,艰苦奋斗,苦练精兵,49人次荣立三等功,7人次被军级以上单位表彰,18次被评为基层建设先进单位。

 巴东雷达站 巴东雷达站

近年来,该站连续5年被评为军事训练一级单位、基层建设先进单位,荣立集体一等功、集体二等功各1次、集体三等功2次,2016年被全国双拥工作领导小组、民政部、中央军政委政治工作部联合表彰为“全国拥政爱民模范单位”,今年被空军评为先进基层单位标兵,被战区空军评为先进基层党组织等。

巴东雷达站故事

20178月末,中部战区空军某旅举行实战化大比武,巴东雷达站一改以往派“尖子生”参赛的做法,随机抽取官兵参加了比赛。

 巴东雷达站 巴东雷达站

“还抽到了身上带伤的、腰肌劳损的,但是我们随便抽一套作战班子都能上。”巴东雷达站站长焦战涛说。最终,该站摘得团队第三名的成绩。

最近两年,在这个有“鄂西第一哨”之称的高山雷达站,“实战化”成为日常训练旨归。装备全功能训练、超提纲训练……一项项务实的训练改革,让官兵的压力增大,但也强化了一种“向上的力量”。

这是此轮国防与军队改革投射于一个基层连队的缩影。近日,记者前往巴东雷达站,探访军改之中的军队景象。

孤悬海拔近2000米的雷达站

从巴东县城出发,驱车蜿蜒在蛇形山路上,大约2个半小时才能抵达雷达站。

巴东雷达站所在地,位于鄂西将军山山顶,海拔近2000米,远离旅机关600公里。该站是原总后勤部确立的二类边缘艰苦连队。

9月上旬的一天,上午近10点,连队驻地仍不时飘来一团雾气。“半年大雾弥漫不见天,半年大雪封路不见地”,这句流传甚广的形容,并没有夸张成分。去年10月,该站迎来第一场雪,最后一场雪则结束于20175月。操场上积雪深达近50厘米,到了山地,“雪直接到腰上”。

冬天气温低至零下20摄氏度,夏天紫外线强,终年缺水,但潮气又太重。在站里待过一段时间,官兵多数会染上风湿性关节炎等疾病。

恶劣环境塑造了他们独特的生活习惯。以缺水来说,在最缺水的月份,他们改三天洗一次澡为一周一次,每人定量用水。洗衣服也不能用洗衣机,手洗更节水。营区有两个厕所,一个是冲水的,一个是旱厕,缺水时一律只用旱厕。

“大家说,在巴东,躺着都是做贡献。”巴东雷达站副站长孔文杰说。

 巴东雷达站 巴东雷达站

这个全旅条件最艰苦的雷达站,却有着功勋卓著的历史。巴东雷达站组建于1971年,46年来历经3次整编,2016年转隶至中部战区空军。该站连续27年保持着雷达情报合格率100%,近年来连续5年被评为军事训练一级单位,荣立集体一等功、二等功各一次,集体三等功两次。

环境艰苦,加上屡获殊荣,让很多士兵心生向往。孔文杰分配到该旅时,听说了巴东雷达站的艰苦和事迹,便在一次演讲比赛中喊出:我要去巴东。

气球、无人机等都是“敌情”

巴东雷达站里最重要的装备,是一台高达数米的大型雷达。由于高山潮湿、风大,雷达外罩上了一个数十吨重的球形防风罩。

焦战涛告诉记者,利用这台雷达,雷达站每天要监控和处理上千批目标,一旦发现没有报备的不明空情,全员都要进入战斗状态,迅速判断目标性质。这是一片没有硝烟但同样激烈的电磁战场。

20118月,操纵员伍文在岗位上执行二等战备值班时,突然发现责任区外170公里处有一批异常空情。他立刻上报,加强战勤班人员闻令出动,密切监视空情。

最终,他们得知这是一次空军未知条件下的实兵检飞。一架战机临时起飞,检验各雷达站的监测预警能力。因为首点发现、首点上报,巴东雷达站被通报表扬,并收获了集体二等功,几名士兵分别被授予个人二等功和三等功。

最近一次,巴东雷达站进入战斗状态,是因为一批空飘气球引发的不明空情。“气球、无人机、私人飞机、滑翔伞等这些没有报备的目标,我们都看作是敌情。”孔文杰说。

雷达站地处高山,周边地形复杂,为了提升战训水平,焦战涛领衔建成了全旅第一个实战化训练战勤研究室。几平方米的屋子里,沙盘上兵器、地貌、空域等要素齐备,各类飞机模型整齐排列,标记着性能参数。

在演练情报下达时,雷达站官兵会在沙盘上进行模拟。根据模拟情况,我们会判断目标会从哪里飞、怎么飞、大概要飞多久到这里,“重要的是,我们要分析要采取什么样的操作手段才能更好地看到它,这就紧贴实战。”焦战涛说。

“超提纲”的军事训练要求

巴东雷达站官兵日常的训练科目,就是如何更好地识别和监控这些“敌情”。军改拉开大幕以后,原先就繁重的训练项目要求越发严格。

对于装备的训练,要求深挖装备的潜能,称为“装备全功能训练”。

以前只要能正常操作雷达,完成开机、值班、关机任务就行。而现在,官兵被要求使用各种操作手段,将装备功能尽可能发挥出来,哪怕是那些不常用的功能。

“比如说,我要看低空目标,就需要把天线往下调整。以前调整到能照见就行,现在必须要报出来精确到多少度。”孔文杰说,装备的功能都要求学精学透,不仅会用,还要懂原理,可以在遇到各种情况时知道该用哪些功能。

巴东雷达站对于官兵训练的标准,由达到提纲提升到“超提纲”。每个官兵根据层级都有属于自己的提纲,难度不一。在这里,官兵被要求按照超越一个甚至两三个层级的提纲进行训练。

义务兵原本适用于“训练二”提纲,包括一些很简单的应用训练。但巴东雷达站要求义务兵达到士官提纲标准,从应用层面提升到技能层面。“比如说,义务兵操纵员原来要求能对着监控机器口报7批航线的位置,但现在要求能口报9条甚至11条、13条航线。”雷达技师舒志敏说。

 巴东雷达站 巴东雷达站

从“练为考”到“练为战”

201611日,《中央军委关于深化国防和军队改革的意见》由中央军委印发并实施,标志着此轮军改拉开大幕。对于空军的建设目标,习近平主席提出了“思想政治要过硬,打仗本领要过硬,战斗作风要过硬”的战略要求,被称为“三个要过硬”。

焦战涛感觉到军改氛围临近,是在军改启幕前夕的20159月。上级作风转变明显地反映在对雷达站的要求上。

以前雷达站里养猪、种菜都有硬性规定,养猪数量有要求,菜地则要“拉线搞平面”。如今对于这种与战斗力无关的事项,已经没有过高要求,“不需要把菜地整得跟豆腐块似的”,孔文杰说。

写文件要求去除多余的文件语言,简明扼要地“拉条挂账”、“列干条”,一条条列出问题、负责人,解决了就划掉。“如果总结搞实战化训练的短板在哪,以前会先写实战化是什么、有什么意义、现实情况是什么等等,讲很多虚的空的。现在可能一句话就能概括,”焦战涛说,“我们战魂不够。”

孔文杰以前常常感觉,半年和年终两次考核的科目,在平时执行任务或未来打仗时用不上。比如,对指挥员考核“抄报”、“录取”这些操作人员的工作内容,却没有针对指挥员的考试项目。而现在,指挥员的考核科目就是空情处置,反映的是指挥作战能力。

“练为考”正在转变为“练为战”。考试不再设题库,死记硬背七八千道题就能过关的日子成为历史。细数下来,他们每年要不断学习和温习至少22本书,才能应对考核。

从上至下形成实战氛围

作风的改变,将部队建设目标拉到了唯一的焦点上:增强实战化能力。

“以前训练纯粹就是训练,训与战之间结合得不是很紧。自从开展实战化训练以来,我们旅从上至下形成了一种实战氛围。”焦战涛说。

如今“模拟训练”已经全面被实战化训练代替。以前设置模拟航线,就是一条匀速的直线,但战场上敌机几乎不会以这种“傻瓜”方式进攻。现在,他们按照想象中最困难、最艰苦的条件去设置训练目标。

巴东雷达站政治指导员俞梦溪说,如今对于每个官兵的考核,都严格以能力为标准,军事考核被明确为最重要的一项内容。套改士官要求更严格了,机关不会插手连队的日常事务,不会有人来“打招呼”。

尤其是各级主官的选拔,都要求经历过大项任务,在比武竞赛中取得过优异成绩。“以前感觉谁都可以当主官来主持连队工作,后来,只有军事素质过硬的干部才可以。”焦战涛说。

当前军改进入“脖子以下”阶段,重在改革军队规模结构和力量编成,改革已经传导至基层连队。几天前,巴东雷达站收到改革要求,未来或将减少人数。焦战涛说,这意味着雷达站要调整岗位,“在专业上分得更细一点”,以适应新的军改要求。

巴东雷达站在基地范围内是一个全面过硬的雷达站,将习主席提出的强军目标体现到了各项工作中去。他们“志气比山高,本领比山高,境界比山高”的站训,与“三个要过硬”战略要求有内在相通之处。

盘旋在云端天路上,满眼层峦叠嶂。

 巴东雷达站 巴东雷达站

转过一道道弯,再爬上一个陡坡,眼前豁然开朗:狭长草地上竖着一块石头,上面刻着5个红色大字:“鄂西第一哨”。

中部战区空军某旅巴东雷达站到了,它地处大山深处的巴东县绿葱坡镇。

这是一片自然条件恶劣的土地,几乎是半年大雾弥漫不见天,半年大雪封路不见地;

这又是一个战略地位极为重要的阵地,位于鄂西屋脊,常年担负鄂西防空警戒和重要目标预警值班。

46年来,一茬茬官兵志比山高,在这里傲霜斗雪、战风破雾、洞察千里。

一脚踏下去,雪齐大腿深

——“只要祖国需要我,我会无怨无悔干下去”

9月初,山下“秋老虎”发威。然而,一上到巴东雷达站,却宛如进入了深秋。

这里是巴东最高处,海拔1892米。“一进入10月,山上就开始下大雪,一直到第二年4月雪才化完。”雷达站站长焦战涛说。“一脚踏下去,雪齐大腿深,迈腿都困难。”班长金成是站里的“老巴东”,20046月进站,居然第一天就遇上了大雪。

冬天,地面、墙面、屋顶全结冰,厚度足有10厘米。焦站长指着几栋建筑说:“房子都装了双层门窗,即使这样,有些房间连内墙都要结冰。”

2014年春节前,操纵员吴彪的妻子来站里探亲。一天半夜,怀孕5个多月的妻子突然肚子疼。吴彪赶紧向站里求助,镇上卫生院答应派救护车来接。结冰的路面又硬又滑,10分钟路程,救护车硬是走了整整一个半小时。

年年寒冬,全站官兵都要为解决吃水问题,而与冰雪展开一次次较量。

雷达站位于山顶,吃水要靠山下的蓄水池。早年,官兵踩着泥巴路下山抬水。泵房建成后,电机抽水到雷达站。可下雪天,不消半个小时,水管就冻住了。要用水,就得下山到泵房烤火,把水管里的冰融掉。有时下山实在困难,只好就地融化雪水。

20174月,上级为雷达站修了两个大蓄水池,又装上净水系统,官兵们不再为吃水发愁。

比起生活的艰苦,更大的考验是坚守深山的孤独与寂寞。

战士刘昆来自河北邢台,这个脸上写满稚气的小伙子坚守雷达站3个年头了。他说:“家里希望我回去,我也动摇过。可只要战斗警报一拉响,这个念头就马上打消了。只要祖国需要我,我会无怨无悔干下去。”

说话时,他的目光投向远方。远处,绵绵的群山,巍巍的峰峦,沐浴亿万年风风雨雨,依旧莽莽苍苍,坚韧挺立。

屏幕就是战场,打开设备就是战斗

——“祖国的千里眼”肩负重任

201797日中午,巴东雷达站饭堂,正是进餐时间。“叮——”一阵急促警报声响起,战士们丢下碗筷,跑出饭堂,冲向战位。

一场“战斗”打响了!

云雾间,雷达飞旋;方舱内,气氛紧张。跟踪目标、判明性质、监视上报……操纵员目不转睛,捕捉屏幕上的每一个目标。

雷达站被称作“祖国的千里眼”,负责保障过境飞机的飞行安全、空中预警和作战指导。仅民航飞机,每天就有上千架次飞过责任区。

大山深处,云遮雾绕,飞鸟啾鸣。

指导员俞梦溪说:“对雷达来说,这些不是美景而是干扰。飞机在山谷飞行,雷达就难以探测;云雾、鸟类的回波,都会干扰雷达。”

环境无法改变,战场必须征服。“火眼金睛”如何练就?“一个字,坐!”焦战涛说,和其他兵种不同,雷达兵是技术兵种,训练和值班都是坐着。训练,要背记地形地貌、兵器性能、装备理论、处置流程;值班,手上要操作,眼睛要盯紧,片刻不分神。

初来乍到,有的新战士不理解:“光背几个数字、代码,怎么打仗”;有的颇为失望:“没枪没炮,天天盯着屏幕,这是当兵么”……

每年新兵来了,党支部就给大伙讲历史——

1975年初,官兵在值班时,搜索发现敌一批目标。他们当即安排经验丰富的“一号班”人员上岗值班,在某重点空域精确定位“猎物”。“连续掌握该批目标近2个小时,总航程百余公里;保障我机升空作战,击落目标。”

说现在——

2011年秋,战备值班期间,操纵员伍文发现,责任区外有一批异常目标正在靠近,距雷达站百余公里。官兵们持续跟踪咬紧不放,最终确定这是某演习任务。从此,巴东雷达站有了“鄂西第一哨”美称。

看身边——

有时,任务长达几十个小时,官兵连吃饭都在战位解决。油机库房为雷达提供动力,一旦停电,雷达“趴窝”,后果不堪设想。有一次,油机班长卢运全不放心,索性把床搬进了噪音大、油味重的库房,一住就是10多天。“小小操纵员,连着司令员。屏幕就是战场,打开设备就是战斗。如果漏掉异常目标,就等于打败仗!”俞梦溪斩钉截铁地说。

连续27年保持雷达情报合格率100%,巴东雷达站从未吃过败仗。

 巴东雷达站 巴东雷达站

老人最期盼的是这群“兵娃子”

——爱民情不钟,愧当子弟兵

6日一大早,记者在雷达站驻地绿葱坡镇采访,发现一桩蹊跷事。下山采购的官兵,见了蔬果店老板严建国,都亲切地称他“严副连长”。

严老板咋变成了“严副连长”?

前些年,严建国在镇上开了家建材杂货铺,经常给雷达站换玻璃、修门窗。那时,官兵们都叫他“严大哥”。1997年,严建国患上心肌瓣膜炎,治病耗尽全部家当。大病初愈,干不了重活,两个女儿又都在上学,真是一筹莫展。

雷达站官兵听说后,凑钱帮他渡难关,出点子:“镇上卖菜的不多,要不你开个小店卖菜,站里今后就在你这里采购。”很快,蔬果店开起来了。

一晃20年过去,“严哥”成了“严叔”,两个女儿也已在上海成家立业。女儿们要接他去享清福,他舍不得离开:“除非雷达站不需要我了,我才走。”官兵们说:“严叔是我们的编外副连长,他的菜又新鲜又便宜,从不短斤缺两,我们少不了他。”

绿葱坡是典型的老、少、边、穷高寒库区镇,官兵们最牵挂的,是这里的“一老一小”。

每月第二个星期五,是镇福利院老人最期待的日子,他们盼的不是亲人儿女,而是一群“兵娃子”。2013年,镇上建起福利院,官兵主动上门结对子,打扫卫生、陪老人聊天、为老人理发,累活脏活抢着干。

“兵娃子把老人当成了亲爷爷亲奶奶。”福利院工作人员黄本菊说。

每到退伍季,雷达站官兵除了交接武器装备、工作任务,最重要的一件事就是交接帮扶对象。

镇中心小学的贫困学生,是官兵们的帮扶重点。2017年暑假、中央司法警官学院大二学生雷坚文一回家,就赶到雷达站报喜:他获得了国家奖学金。

1997年,巴东雷达站党支部设立“蓝色贝雷”帮扶基金,定向资助特困生,雷坚文就是其中之一。20年来,20多名学生圆了求学梦,5人升入重点中学,2人考上大学。

赓续优良传统,“爱民情不钟,愧当子弟兵”已成为官兵的准则。

几年前,从山腰到营地的最后几公里路坑坑洼洼。为了方便官兵出行,驻地百姓硬是用铁锹、镐头修出了一条战备公路。还有新建的家属房、新修的拥军路……俞梦溪感慨地告诉记者:“雷达站和地方群众早已成为一家人了!”

附件列表


0

故事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如果您认为本故事还有待完善,请 编辑

上一篇 00后    下一篇 罗玄

同义词

暂无同义词
  • 友情链接:
  • 中原企业家
  • 华锐社区
  • 法学学习
  • 故事库
  • 舆情信息
  • 郑州商业观察
  • 美丽中国
  • 药食同源
  • Lovely China
  • 纯欲天花板
  • 留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