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桓
三桓,即指鲁国卿大夫孟孙氏、叔孙氏和季孙氏。鲁国的三桓起于鲁庄公时代(前693年─前662年)。鲁庄公父亲鲁桓公有四子,嫡长子鲁庄公继承鲁国国君;庶长子庆父(谥共,又称共仲,其后代称仲孙氏。庶子之长又称“孟”,故又称孟氏、孟孙氏)、庶次子叔牙(谥僖,其后代称叔孙氏)、嫡次子季友(谥成,其后代称季氏)皆按封建制度被鲁庄公封官为卿,后代皆形成了大家族,由于三家皆出自鲁桓公之后,所以被人们称为“三桓”。
- 中文名
- 三桓
- 所 指
- 鲁国卿大夫孟氏、叔孙氏和季氏
- 起 于
- 鲁庄公时代
- 三桓历史
- 隐公居摄,羽父弑君等
目录
三桓,
隐公居摄
鲁国源自周武王弟
季氏
季氏宗主
谥号 | 姓名 | 在位起讫 | 备注 |
---|---|---|---|
凡事都有双面,评价同一事物也有褒贬两面。 作为鲁国强势卿家的三桓,自僖公起,逐步掌握鲁国政权,甚至于日后凌驾于公室之上,成为类似于晋室三家的大族,他们的功过大可品评。 对内 以季氏为首的三桓锐意改革。 在经济上推行初税亩、使用田赋,促进井田制的瓦解,加速了鲁国向封建社会的转变,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鲁国的经济发展; 在军事上,分三军,后来又废中军,分国为四,壮大了三桓的实力,更便利了战争时迅速出兵,相对而言是较为可以的军事改革。 对外 三桓清楚地认识到鲁国弱小的国力,为鲁国周旋于晋、齐、楚、吴等强国之间,委曲求全,斡旋外交,颇可称赞。 然则,三桓如此劳心劳力,换来的却是鲁国从西周时期的宗邦强藩,变成春秋战国时候日渐衰弱的撮尔小国,不能不说“成也萧何,败也萧何”。正是因为三桓的争权夺利,尤其是三桓与公室之间几乎没有停止的争斗,导致鲁国在内耗中日渐衰微,最终归于败亡。 附件列表故事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同义词暂无同义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