琉璃渠
琉璃渠位于门头沟区东部。东邻三家店,北靠龙泉雾。清代琉璃窑厂设于此,称琉璃局。后有水渠修至此地,解放后改称琉璃渠。
目录
琉璃渠地处九龙山北麓的洪积阶地,永定河水从村东流过。元代始于村中设琉璃窑,明代置琉璃局。至清乾隆年间,城内的窑场一律停烧,全部迁至琉璃渠,并随着当时京城大规模修建园林所需而渐趋兴旺。
村东口过街楼,建于清乾隆二十一年(1751)。楼下部由砖石砌筑,宽三米,高三点五米,东额“带河”、西额“砺山”皆为琉璃烧制。券洞上有殿堂三间,为硬山琉璃瓦顶建筑。正脊内外侧均为琉璃五彩花卉。檐下悬琉璃匾额。旧时过街楼殿堂内供奉三官大帝。每逢元宵佳节,街楼上挂满各式彩灯,故又有灯阁、三官阁之称,是北京地区古老琉璃烧造业的实物见证。
过街楼南侧北京琉璃制品厂院内,为清代工部琉璃窑址,由赵氏家族经营二百余年。现存赵氏宅院,为清式四合院格局,整个建筑以廊相贯通,建造精良,但南院花园已毁。
该村西口有一座建于明代的关帝庙,历代曾多次重修。庙前有六座明清时代碑刻。
形成于元代之前,因其出产的高品质页岩石料可加工烧制成釉色艳丽、绚丽斑斓的琉璃制品,所以长久以来被称为中国琉璃之乡.琉璃渠村出产的琉璃制品历来为明、清皇宫的专用制品,解放后,这个村的琉璃制品还曾被用于建筑人民大会堂、毛主席纪念堂、历史博物馆、钓鱼台国宾馆、北京西站等场所。为使其琉璃品制作工艺代代相传、延续下去,琉璃渠村的部分学校还专门开设了琉璃品制作课程让当地的孩子从小就能够接触到琉璃品制作的每一个过程,将这一传统手工艺发扬光大。
附件列表
故事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